下面讲解图32.8.1所示的微波炉外壳后盖的细节设计。
Step1.创建BACK_COVER层。
(1)在“装配导航器”窗口中的选项上右击,系统弹出快捷菜单(二),在此快捷菜单中选择选项,并设为工作部件。
图32.8.1 微波炉外壳后盖模型及模型树
(2)在“装配导航器”窗口中的选项上右击,系统弹出快捷菜单(二),在此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系统弹出“新建级别”对话框。单击“新建级别”对话框中的按钮,在弹出的“选择部件名”对话框的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BACK_COVER,单击按钮,系统再次弹出“新建级别”对话框。单击“新建级别”对话框中的按钮,系统弹出“WAVE组件间的复制”对话框,选取MICROWAVE_COVEN_CASE_SKEL层中的5个基准平面为参照,如图32.8.2所示。然后单击按钮,系统重新弹出“新建级别”对话框。在“新建级别”对话框中单击按钮,完成BACK_COVER层的创建。
图32.8.2 定义参照平面
(3)在“装配导航器”窗口中的选项上右击,系统弹出快捷菜单(三),在此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对模型进行编辑。
Step2.创建图32.8.3所示的突出块特征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进入“NX钣金”环境。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突出块”对话框;选取图32.8.4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5所示的截面草图。绘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在区域的文本框输入值1。方向为YC轴的正方向。单击按钮,完成突出块特征1的创建。
图32.8.3 突出块特征1
图32.8.4 参照平面
图32.8.5 截面草图
Step3.创建图32.8.6所示的钣金倒角特征。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倒角”对话框。在“倒角”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取图32.8.6所示的四条边线,在文本框中输入值8。单击“倒角”对话框的按钮,完成钣金倒角特征的创建。
图32.8.6 钣金倒角特征
Step4.创建图32.8.7所示的轮廓弯边特征。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在“轮廓弯边”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单击按钮,选取图32.8.8所示的模型边线为路径,绘制图32.8.9所示的截面草图。绘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取图32.8.8所示的边线为参照,在区域中单击文本框右侧的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选项,然后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0.5;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单击按钮,完成轮廓弯边特征的创建。
图32.8.7 轮廓弯边特征
图32.8.8 定义参照边
图32.8.9 截面草图
Step5.创建图32.8.10所示的拉伸特征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10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11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20,在区域中选择选项。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的创建。
图32.8.10 拉伸特征1
图32.8.11 截面草图
Step6.创建图32.8.12所示的草图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12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进入草图环境绘制草图。绘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完成草图1的创建。
图32.8.12 草图1
Step7.创建图32.8.13所示的基准平面。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基准平面”对话框。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绘图区选取图32.8.14所示的基准平面为参照,输入偏移值25。方向为-YC方向。单击按钮,完成基准平面的创建。
图32.8.13 基准平面
图32.8.14 参照平面
Step8.创建图32.8.15所示的草图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基准平面为草图平面;进入草图环境绘制草图。绘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完成草图2的创建。
Step9.创建图32.8.16所示的零件特征──网格曲面。切换到“建模”环境。选择下拉菜单命令;依次选取图32.8.12所示的草图1,单击中键确认;选取图32.8.15所示的草图2,单击中键确认。其他为系统默认,单击按钮,完成网格曲面的创建。
图32.8.15 草图2
图32.8.16 网格曲面
Step10.创建求和特征。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9所示的拉伸特征1特征为目标体,选取图32.8.16所示的网格曲面为刀具体。单击按钮,完成求和特征的创建。
Step11.创建图32.8.17所示的边倒圆特征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在区域中单击按钮,选择图32.8.18所示的边链为边倒圆参照,并在文本框中输入值25。单击按钮,完成边倒圆特征1的创建。
图32.8.17 边倒圆特征1
图32.8.18 定义参照边
Step12.创建图32.8.19所示的边倒圆特征2。选择图32.8.20所示的边链为边倒圆参照,并在文本框中输入值8。单击按钮,完成边倒圆特征2的创建。
图32.8.19 边倒圆特征2
图32.8.20 定义参照边
Step13.创建图32.8.21所示的实体冲压特征1。切换到“钣金”环境。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实体冲压”对话框。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取图32.8.21所示的面为目标面。选取图32.8.22所示的特征为工具体。在区域选中复选框。单击“实体冲压”对话框中的按钮,完成实体冲压特征1的创建。
图32.8.21 实体冲压特征1
图32.8.22 定义工具体
Step14.创建图32.8.23所示的百叶窗特征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百叶窗”对话框。单击按钮,选取图32.8.23所示的模型表面为草图平面,取消选中区域的复选框,单击按钮,进入草图环境,绘制图32.8.24所示的截面草图。在区域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4,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5,单击下的“反向”按钮,接受百叶窗的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选中复选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单击按钮,完成百叶窗特征1的创建。
说明:若方向相反可双击箭头调整。
图32.8.23 百叶窗特征1
图32.8.24 截面草图
Step15.创建特征分组1。在“部件导航器”窗口中的选项上右击,系统弹出快捷菜单,在此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在对话框的文本框中输入1。单击按钮,完成特征分组1的创建。
Step16.创建图32.8.25所示的阵列特征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的“实例”对话框。在“实例”对话框中选择按钮,在系统弹出的“实例”对话框中选择特征分组1,单击按钮,在系统弹出的“输入参数”对话框的文本框中输入值5,在的文本框输入值50,在的文本框中输入值1,在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单击按钮,完成阵列特征1的创建。
图32.8.25 阵列特征1
Step17.创建图32.8.26所示的百叶窗特征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百叶窗”对话框。单击按钮,选取图32.8.26所示的模型表面为草图平面,取消选中区域的复选框,单击按钮,进入草图环境,绘制图32.8.27所示的截面草图。在区域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4,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5,单击下的“反向”按钮,接受百叶窗的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选中复选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单击按钮,完成百叶窗特征2的创建。
说明:若方向相反可双击箭头调整。
图32.8.26 百叶窗特征2
图32.8.27 截面草图
Step18.创建特征分组2。在“部件导航器”窗口中的选项上右击,系统弹出快捷菜单,在此快捷菜单中选择命令,在对话框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2。单击按钮,完成特征分组2的创建。
Step19.创建图32.8.28所示的阵列特征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实例”对话框。在“实例”对话框中选择按钮,在系统弹出的“实例”对话框中选择图32.8.26所示的百叶窗特征2,单击按钮,在系统弹出的“输入参数”对话框中的的文本框中输入值1,在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的文本框中输入值4,在的文本框中输入值-45,单击按钮,完成阵列特征2的创建。
说明:阵列前需调整WCS,绕XC旋转90°。
图32.8.28 阵列特征2
Step20.创建图32.8.29所示的凹坑特征。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单击按钮,系统弹出“创建草图”对话框,选取图32.8.29所示的面为草图平面,取消选中区域的复选框,单击按钮,绘制图32.8.30所示的凹坑截面草图。在区域的文本框中输入数值20,单击“反向”按钮。;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中复选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6;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6;单击按钮,完成凹坑特征的创建。
图32.8.29 凹坑特征
图32.8.30 截面草图
Step21.创建图32.8.31所示的拉伸特征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31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32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2的创建。
图32.8.31 拉伸特征2
图32.8.32 截面草图
Step22.创建图32.8.33所示的阵列特征3。切换到“建模”环境。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阵列面”对话框。在“阵列面”对话框中区域的下来列表中选取选项,在区域选择图32.8.33所示的平面为参考,在区域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的的文本框输入值11,在的文本框输入值11,在的文本框输入值8,在的文本框输入值11,单击按钮,完成阵列特征3的创建。
图32.8.33 阵列特征3
Step23.创建图32.8.34所示的突出块特征2。切换到“钣金”环境。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突出块”对话框;单击按钮,系统弹出“创建草图”对话框,选取图32.8.35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取消选中区域的复选框,单击按钮,绘制图32.8.36所示的截面草图。绘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单击按钮,完成突出块特征2的创建。
图32.8.34 突出块特征2
图32.8.35 参考平面
图32.8.36 截面草图
Step24.创建图32.8.37所示的拉伸特征3。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37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38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20,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3的创建。(www.xing528.com)
图32.8.37 拉伸特征3
图32.8.38 截面草图
Step25.创建图32.8.39所示的拉伸特征4。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39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40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20,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4的创建。
图32.8.39 拉伸特征4
图32.8.40 截面草图
Step26.创建图32.8.41所示的拉伸特征5。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41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42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20,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5的创建。
图32.8.41 拉伸特征5
图32.8.42 截面草图
Step27.创建图32.8.43所示的拉伸特征6。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43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44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20,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6的创建。
图32.8.43 拉伸特征6
图32.8.44 截面草图
Step28.创建图32.8.45所示的筋肋特征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在“筋”对话框中单击按钮,选取图32.8.45所示的模型表面为草图平面,取消选中区域的复选框,单击按钮,绘制图32.8.46所示的截面草图,绘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在“筋”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5,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5;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中复选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5。选取ZC方向为筋的创建方向。单击按钮,完成筋特征1的创建。
Step29.创建图32.8.47所示的筋特征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在“筋”对话框中单击按钮,选取图32.8.47所示的模型表面为草图平面,取消选中区域的复选框,单击按钮,绘制图32.8.48所示的截面草图,绘制完成后单击按钮,在“筋”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5,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3.5;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中复选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1.5。选取Y轴正方向为筋的创建方向。单击按钮,完成筋特征2的创建。
图32.8.45 筋特征1
图32.8.46 截面草图
图32.8.47 筋特征2
图32.8.48 截面草图
Step30.创建图32.8.49所示的拉伸特征7。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49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50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5,在区域中选择选项。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7的创建。
图32.8.49 拉伸特征7
图32.8.50 截面草图
Step31.创建图32.8.51所示的拉伸特征8。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51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52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5,在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取Step30创建的拉伸特征7为求和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8的创建。
图32.8.51 拉伸特征8
图32.8.52 截面草图
Step32.创建图32.8.53所示的拔模特征。切换到“建模”环境。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在区域中“指定矢量”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中选择图32.8.54所示的面为参照,在区域选择图32.8.55所示的面为拔模面,在并在文本框中输入值30。单击按钮,完成拔模特征的创建。
图32.8.53 拔模特征
图32.8.54 定义拔模固定面
图32.8.55 拔模面
Step33.创建图32.8.56所示的边倒圆特征3。选择图32.8.56所示的边链为边倒圆参照,并在文本框中输入值2.5。单击按钮,完成边倒圆特征3的创建。
图32.8.56 边倒圆特征3
Step34.创建图32.8.57所示的实体冲压特征2。切换到“钣金”环境。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实体冲压”对话框。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取图32.8.57所示的面为目标面。选取图32.8.58所示的特征为工具体。在区域选中复选框。单击“实体冲压”对话框中的按钮,完成实体冲压特征2的创建。
图32.8.57 实体冲压特征2
图32.8.58 定义工具体
Step35.创建图32.8.59所示的拉伸特征9。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59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60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3,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9的创建。
图32.8.59 拉伸特征9
图32.8.60 截面草图
Step36.创建图32.8.61所示的拉伸特征10。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61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62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5,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0的创建。
特征
图32.8.61 拉伸特征10
图32.8.62 截面草图
Step37.创建图32.8.63所示的拉伸特征1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63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64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3,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1的创建。
图32.8.63 拉伸特征11
图32.8.64 截面草图
Step38.创建图32.8.65所示的拉伸特征1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65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66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3,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2的创建。
图32.8.65 拉伸特征12
图32.8.66 截面草图
Step39.创建图32.8.67所示的拉伸特征13。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67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68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3的创建。
图32.8.67 拉伸特征13
图32.8.68 截面草图
Step40.创建图32.8.69所示的拉伸特征14。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69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70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4的创建。
图32.8.69 拉伸特征14
图32.8.70 截面草图
Step41.创建图32.8.71所示的拉伸特征15。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71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72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5的创建。
图32.8.71 拉伸特征15
图32.8.72 截面草图
Step42.创建图32.8.73所示的拉伸特征16。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73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74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6的创建。
图32.8.73 拉伸特征16
图32.8.74 截面草图
Step43.创建图32.8.75所示的拉伸特征17。选择下拉菜单命令;选取图32.8.75所示的平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32.8.76所示的截面草图;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并在其下的文本框中输入值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区域中选择选项,采用系统默认的求差对象。单击按钮,完成拉伸特征17的创建。
图32.8.75 拉伸特征17
图32.8.76 截面草图
Step44.保存钣金件模型。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即可保存钣金件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