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卷基本信息分析
(1)您的性别是( )。由图5-91可知,本次调查男性占46%,女性占54%,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图5-91 性别比
(2)您的年龄是( )。由图5-92可知,49%的被访者都处于18~30岁,35%处于30~45岁,大部分属于中青年人士。老年和未成年人较少,年龄较为集中。中青年人比较关注和善于接受新事物,对中青年人的调查能够更好地反映公众对碳市场的了解情况。
图5-92 年龄构成
(3)您的受教育水平是( )。由图5-93可知,83.17%的被访者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因为本次调查以互联网调查方法为主,导致受访者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虽然受教育代表性方面略显不足,但是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对社会事件有更多的关注和了解,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填写的质量。
图5-93 受教育水平
(4)您的职业是( )。由图5-94可知,被访者以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以及企业员工为主,共占59.50%。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共占27.33%。占比前三的职业接触碳市场相关信息较普通公众多,有利于问卷质量的保证。
图5-94 职业构成
2.公众对气候变化了解程度
(1)您对下列气候现象最难以接受的是( )。由图5-95可知,调查表明社会公众最难接受的气候现象是雾霾,占比45.83%。其次是水污染和极端天气频繁,占比分别为25.67%和18%。而气候变暖、土壤污染和海平面上升占比很少,合计不足10%。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公众选择的难以接受的气候现象主要是对自身生活有显著影响的气候现象。而普通社会公众短时之内很难觉察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土壤污染对生活的影响,所以暂时还是可以接受这些气候变化的。但是碳排放浓度增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则会带来海平面的上升,对于内陆国家的公众其感受并不明显,但是对于一些海洋国家,则可能面临巨大灾难,而且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也是地球极端气候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5-95 最难以接受的气候现象
(2)您所了解的气候变化有哪些( )(多选)。如图5-96所示,社会公众对四种主要气候变化都比较了解,虽然并没有明显感受到气候变暖,但是却有88%的公众对全球性气候变暖了解程度更高一些。76%的公众了解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63%的公众了解海平面持续上升,虽然新闻中经常会出现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的报道,但是由于其形成原理稍微复杂,公众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只有59%的公众有了解。
图5-96 气候变化
(3)您认为气候变化对您个人和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多选)。如图5-97所示,80%以上的社会公众认为气候变化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是给健康带来极大困扰,一方面各地雾霾天气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浓度越来越高,而且关于部分地区冬季PM2.5指数过高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其他诸如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的案件频发;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感受到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在增加,因此将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与健康相联系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另外,64.17%的公众认为气候变化无节律使得人们难以适应,同时出行不便也是一大困扰。
图5-97 气候变化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
近一半的人认为极端天气频发造成了经济损失。根据统计,从1980年到2012年,全世界约有210万人死于洪水、泥石流、极端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4万亿美元以上,其规模相当于德国目前的GDP。世界银行2015年发布的报告称,未来15年,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将对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会让部分人口陷入极端贫困状态,对农作物依赖地区打击最严重。而据美国《石英》杂志报道,持续高温将在2030年对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和加纳的GDP造成6.4%和6.5%的缩水;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各损失6%;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各5.9%,越南和柬埔寨各5.7%;墨西哥、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分别为4.4%、3%、2.8%和2.4%;中国和印度两大亚洲经济体将分别面临0.8%和3.2%的损失,这个比例意味着约4500亿美元的经济减产。此外,作为唯一“上榜”的发达国家——美国GDP也将损失0.2%。联合国则警告称,到2030年,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全球经济损失达2万亿美元以上。
(4)在您看来,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图5-98所示,65.5%的公众认为造成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另外,人为破坏也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占23.5%。人们日常生活占6.83%,为第三主要原因。由此可知,社会公众已经认识到人类生产生活对气候影响较大,气候变化主要是人类自身造成的。
图5-98 造成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5)对于气候变暖,您认为以下措施中有效的有哪些( )(多选)。如图5-99所示,对于气候变暖,80%以上的人群认为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型能源是阻止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措施;另外也有八成的公众认为减少树木乱砍滥伐和土地肆意开垦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暖;70%的公众认为减少私家车使用,多乘公交车是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另外提高自我认识也是重要的方式,选择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公众占比仅为三成多,普通公众对碳市场仍不够了解,对碳市场的功能定位以及发挥的作用也了解甚少。主张通过控制地球人口增长的人群占比较小。
(6)有人认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将影响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放慢发展脚步。您如何看待( )(多选)。从图5-100可以发现,70.33%的人认为控制措施的实施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但未来经济增长的质量会更高。54.33%的公众认为这是有利于公众利益的战略选择。四分之一的人群认为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将长期存在。认为此类措施实施产生的代价太高,不值得牺牲经济增长速度的公众占比较少,但是也接近10%。
图5-99 对于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
图5-100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措施的影响
关于实施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讨论不仅仅是政府、企业、公众讨论的热点,同时在学术界也争论已久。综合来看,学者的研究结果和公众的观点及期望是相符的,即环境规制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生产率的下降,但是长期来看,环境规制将有效刺激R&D 资金的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而且即使短期内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但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不允许按照过去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继续发展。严格控制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3.公众对碳排放的了解程度(www.xing528.com)
(1)您认为气候在变暖是二氧化碳造成的吗?由图5-101可以看出,68%的公众认为气候变暖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有11.17%的公众认为气候变暖不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另外还有20.83%的公众不清楚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否有关系。2013年IPCC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是明确的,从1983年到2012年这30年,至少在北半球是1400年以来最热的30年,2003年到2012年10年的平均气温与1850年到1900年50年的平均气温比较,高出了0.78摄氏度。在观测到全球变暖的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也在继续增加,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了40%,这其中化石燃料的使用贡献最大,可以肯定观察到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总体来说,一般公众认为气候变暖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观点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
图5-101 公众对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的认知
(2)您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么?由图5-102可以看出,将近70%的公众是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有26.5%的公众虽然不清楚,但是想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只有3.83%的人群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此有超过95%的公众对生活中的碳排放行为是持积极态度的,只有不到4%的公众是持消极态度的。这说明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来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量,从身边小事做起。
图5-102 公众对自身行为与碳排放的了解程度
图5-103 公众对减少碳排放量的认知侧重面
(3)下列关于减少碳排放量的做法,您认为什么更重要?由图5-103可以看出,54.67%的公众认为减少碳排量措施中,对于碳排放量过高的企业给予惩罚等政府举措是最重要的;26.50%的公众认为个人的做法是最重要的,如多搭乘公交车、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18.83%的公众认为社会的呼吁最重要。环境污染以及碳排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企业基于对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在没有政府强制政策出台的情况下,是不太会主动降低污染或减少碳排放的,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征税、制定标准、引入市场化等多种手段激励企业减排。但随着工业生产活动减排的边际效应递减,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过程,居民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碳排放也将非常可观,在全社会污染和碳排放中的占比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治理污染、减少碳排放,必须要通过环境规制对生产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也需要从消费端着手,通过消费税、多种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居民绿色消费理念,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4)您是否认为碳排放量的高低与您的生活有关?由图5-104我们可以看出,82.17%的公众认为碳排放量的高低与生活有很大关系,若碳排放量较少,会生活得更好,而有15.5%的公众认为没什么感觉,有2.33%的人群认为没有任何关系。
图5-104 碳排放量的高低与生活的关系
(5)您做过下列哪些减少碳排放的行动?由图5-105 在对公众主要减排行为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公众最主要的减排方式是节约用电,将近80%公众做此选择;其次是是通过少开车、坐公共交通或拼车;或者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包装商品来;只有少数的公众是通过“地球一小时”活动和重新设定空调控温器来减排。
图5-105 公众主要减排行为的调查
4.公众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了解和预期
(1)现在欧盟和中国为了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请问您是否知道这个政策?由图5-106可以看出只有44%的公众知道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56%的公众并不知道,即社会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并不了解碳市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对碳排放权交易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吸引个人投资者是活跃碳市场、增强流动性的重要举措。
图5-106 公众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了解度
(2)2013年6月以来,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湖北相继启动碳交易试点,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您了解吗?从图5-107中可以看出,仅有26.16%的公众了解试点碳市场,41.67%的公众仅仅是听说,但未做深入了解,32.17%的公众从未听说过,但想了解。这说明虽然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公众中的了解程度较低,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公众对于碳排放的了解度将会有显著提高。
图5-107 公众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了解度
(3)您预期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何时达到峰值?由图5-108可以看出,有超过35%的公众认为在2025年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会达到峰值,25%的公众认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即绝大多数的公众认为在2020—202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将达到峰值,社会公众对二氧化碳达峰普遍持乐观态度。
2016年4月22日,中国签署《巴黎协定》,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煤炭消费达峰是碳排放达峰的基本前提,有研究机构预计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中国不仅将超额实现《哥本哈根协议》目标,更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5-108 公众对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峰值的预期
(4)您认为2017年全国碳市场一定会启动吗?我国自2013年6月以来在7个省市相继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在2017年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由图5-109可以看出,在这之前58.83%的公众对2017年是否能建成全国碳交易市场表示不确定,27.83%认为2017年的全国碳交易市场会如期建成,另外还有13.33%的公众认为2017年全国碳市场不会启动。社会公众对碳市场并不是很了解,对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知之也较少,所以一般对全国碳市场的成立普遍持观望态度,这一点和控排企业的预期有所不同。但是2017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如期启动,显示了我国通过市场化制度减排的决心和信心。
图5-109 公众对2017年全国碳市场启动的预期
(5)您是否看好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图5-110可以看出,超过一般的公众对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看法一般,但是乐观和比较乐观的要超过比较悲观的占比。
图5-110 公众对未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预期
由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公众对未来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态度是比较乐观和一般的,只有10%的公众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比较悲观的。因此可以认为大多数的公众是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未来是比较看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