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假说是Krashen提出的著名的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的一部分。他在其专著《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1981)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2)中,系统论述分析了二语习得的过程和其二语习得教学的思想和体系,并提出了语言监控理论。该理论包括五个假设,分别是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习得和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其中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对二语习得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Krashen(1981;1982)认为单纯地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只有接收到可理解输入,学习者的内在加工机制才能够运行。Krashen把这个概念定义为“输入假说”。
根据输入假说的观点,语言学习者是通过理解信息或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逐渐习得语言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获得二语能力的关键方式(Krashen,1985)。可理解输入指的是比学习者已有的语法知识稍微难一个级别的语言。超出学习者已有知识太多的语言从本质上来说对于学习者没有作用,而和学习者已有知识相等的语言知识同样没用。Krashen把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略高一阶段的知识状态定义为“i+1”,“通过理解包含‘i+1’的语言输入,我们从当前的水平“i”,按照自然顺序发展到下一个水平‘i+1’”(Krashen,1985:2)。(www.xing528.com)
根据输入假说理论,语言学习者应该大量接触略高于已有语言知识的材料并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而非形式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得。如果学习者能理解输入,而且输入达到一定的数量,就能获得必要的语法知识,而可以在没有教师教授的情况下自然习得顺序中的下一个结构。因此,语言输入应该是在自然环境下的有意义的语言内容,而且输入应该具有关联性和有趣性(Krashen 1982)。
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还存在一些争议。例如,输入假说的核心概念是“i+1”,但是他并没有明确如何界定“i”这个知识水平,也没有明确语言输入水平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多少时才能实现可理解输入。但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尽管不同研究者对输入的作用阐述有所不同,但是没有人会否定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水平适合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语言习得更是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