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适应取向不同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际影响

社会适应取向不同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际影响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笔者的社会调查,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远非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描述,况且其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级不科学[3],用同一个标准规范全国高校的外语教学不合理。

社会适应取向不同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际影响

如果说普教为高教打基础,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那么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服务社会,其课程也应该符合社会适应取向的价值观。与其他价值取向不同,社会适应取向认为社会需求高于个人需求,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以及评估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习者的需求必须通过认识并解决主导我们周边社会的问题得到满足(Chiarelott,2007)。

根据笔者的社会调查,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远非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描述,况且其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级不科学[3],用同一个标准规范全国高校的外语教学不合理。拿到四六级证书的同学连基本的新闻都听不懂,连基本的公司的操作说明都看不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完全与社会脱节,而四六级考试更是无视社会需求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一种非情境化测试限制了大学英语教育,也无法为社会用人单位提供参考。这很大程度上与课程与社会脱节,教材更是与社会脱节有关。当我们还在使用多少年前编写的教材时,基于教材所做的二次开发也很难满足社会需求,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比如,我们很难根据《大学英语精读》等增加转基因食品、房地产、食品安全公务员考试、低碳出行等内容。(www.xing528.com)

课程培养目标应该参考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与语言知识和四六级成绩相比,用人单位会更看重学生的技能、职业伦理、责任感和可靠的行为。他们希望学生既掌握与当前工作的有关技能,又能发展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创新变革能力。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我们也必须遵循社会适应的价值取向,分析社会相关部门对本校学生可能的要求,将其整合到课程之中,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增补相关内容,提供相关学习经验,比如可以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内容的学习、项目学习等培养学生社会可能需要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提供可以直接链接社会场景的学习材料,在教学组织方面可以采用真实案例、设计任务型活动,开展情境化的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