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选择理论的缘起与内涵

公共选择理论的缘起与内涵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选择理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是对于政治过程采用的一种新的观察方法。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认识和界定主要是沿袭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最后,采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问题必须要与经济市场中的问题相类似。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公共选择理论才能够被有效适用。早在1990年,陈招顺和汪翔就指出公共选择理论在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选择理论的缘起与内涵

一般认为,公共选择理论(the theory of public choice)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凯恩斯主义盛行带来的政府过度干预,学者们开始尝试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传统政治领域面临的各种问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共选择理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公共选择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在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指出,公共选择理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采用了新的理论去代替已有的学说,可以从新的视角研究政治领域的各项问题,利用经济学可观察性和可计算性等显著的优点解决政治领域的困局(Buchanan,1972:4-5)。

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理论是对于政治过程采用的一种新的观察方法(1989:4-8)。简言之,所谓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利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政治学的问题。当前我国学者对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认识和界定主要是沿袭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例如,所谓公共选择理论就是把非经济市场领域的集体行动或者决策过程利用现代经济学的方式方法加以研究,采用新的手段和视角来解释政治过程和政治行为。这样不仅为政治学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也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学范式的应用空间和领域(许云霄,2006:4-5)。

缪勒(1999:6-8)指出,采用公共选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满足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政治活动中的参与者必须要满足经济分析的行为设定。其次,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必须具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偏好,其政治行为需要可以被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范式与分析工具所度量。最后,采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问题必须要与经济市场中的问题相类似。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公共选择理论才能够被有效适用。(www.xing528.com)

为了实现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模式,理性经济人成为了公共选择分析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假设条件之一(Olson,1965:3)。在理性经济人的基础上,个人的行为模式和集体的行为模式得以构建,公共选择中的行为选择都具有理性和自利的特点。在理性行为和选择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构建了政治领域的交易理论,从而完成了其在政治领域的市场构建(Buchanan,1975)。

早在1990年,陈招顺和汪翔就指出公共选择理论在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将政府进行“理性人”的假设设定能够很好地解释官员和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与寻租行为,能够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预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陈招顺,汪翔,1990)。但是公共选择理论主张大幅度压缩政府职权,将公共服务采用市场的方式进行供给,则需要辩证地看待(杨丹晖,1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