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母羊换三个彩陶盆,获得不死药

小母羊换三个彩陶盆,获得不死药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异说,“小母羊,两只陶盆换一只,看她换不换?”过了不久,女常、女瑶走回来了说:“女伏定要三个彩陶盆,才肯换一只小母羊哩。”女常立刻走出方屋子,要小兔带着,找到了那包不死药,拿到农母跟前,当面打开树叶包,里面露出了三颗药丸。

小母羊换三个彩陶盆,获得不死药

太阳快要当顶了。在村南河边,每株柳树荫下,各氏族来的人摆开了摊子。有的摆着谷子,有的放着兽肉,有的牵着小狗、山羊,有的铺排着野白菜、野芥菜,还有陈列着各种项链、耳坠、石刀、石斧、石矛头、骨箭头的。

因为这次集市设在鱼族村落附近,所以鱼族摆出来的东西最多。最吸引人来看的是麻布、麻布衣、各种各样的彩陶器,占了一大块地方。老异、小蜊在张罗着,老刑、老还、老烈、小蟾也在帮忙。

因为集市近,鱼族的人,除了农母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外,都跑来看热闹了。就连照顾农母,留着看家的老头儿、老婆婆也要抽个空儿,轮流到集市上去观光一番。

女常、女瑶一进集市,就看见老柔站在一棵柳树下,手扶着一担树枝。

女常偷偷地对女瑶说:“怎么柴火也挑来换东西了?”

女常的话虽然很轻,老柔已经听见了。他大笑着说:“这是柴火吗?这是桂树枝呀!贵重药材,吃了强身健胃的。”

柴担旁边是一堆鱼,有鲤鱼、鲢鱼、鲷鱼、草鱼,还有鱼叉、鱼钩、渔网、渔网坠。

女常又轻轻对女瑶说:“知道我们鱼族人不吃鱼,偏送来了这些鱼和捕鱼工具。”

这话老柔又听见了,他赔笑说:“你们不吃,有人吃哩!”

女常、女瑶笑了笑,走了过去。老柔旁边是女伏,穿着麻布衣,打扮得挺漂亮的,牵着几只小羊,小羊咩咩叫着,挺逗人爱的。她们和女伏打了个招呼,蹲下去抚摸着小羊。女常还留神察看着,其中有公的,也有母的。她又悄悄地对女瑶说:“有母羊,快去告诉老异吧!”

她们站起来,走过一个个货摊,到了集市中心。只见老异、小蜊、老刑、老还、老烈、小蟾忙得不可开交。外族人都愿意拿出一袋谷子,换两件麻布衣;拿一只死鹿,换几只彩陶碗。

老异一见女常、女瑶来了,忙说:“有人回村,叫他们把换来的谷子、鹿肉,顺便带回去。”

女常忙告诉他说:“女伏牵来的小羊中,有几只母羊哩!”

“是吗?”老异说,“小母羊,两只陶盆换一只,看她换不换?”

女常、女瑶回头就走,老异追上来说:“要不换,再添两只陶碗吧!”

过了不久,女常、女瑶走回来了说:“女伏定要三个彩陶盆,才肯换一只小母羊哩。”

“哼,抬价了!”老异骂道,“不换,让她牵回去!”

女瑶央求道:“先换一只吧!”说完,便和女常一起,从地上捧起三只彩陶盆走了。

不久,女常牵着一只小母羊,女瑶从老异摊里扛起两袋谷子,高兴地回村里去。

转过一个弯,只见小兔和小蛙拿着一些换来的小物件在前面走着,女常喊住了她们。女常自从小兔烧制出了陶器,自己挨了农母的批评以后,对小兔已不那么厉害了。

小兔、小蛙站在路边等着。小兔一见小母羊,便把一个小树叶包递给小蛙,要来牵小羊。

女常让她牵了小羊,反过来问:“你给小蛙什么包呀?”

小兔说:“这是老异用了五件麻布衣,从虎族王母那儿换来的不死药。”

“这么贵重呀!”女常惊奇地说。

“吃了不死呀,老异叫给他藏着。”小兔说。

说着走着,进了村子。女常、女瑶回到了方屋子里,只见农母闭着眼睛,斜靠在屋角落里,谷母在一旁侍候着。(www.xing528.com)

“好些了吗?”女常、女瑶一齐问。

“还是那样。”谷母代答道。

“吃了药吗?”女常又问。

“她不肯吃呀!”谷母又说。

农母睁开了眼睛,对她们笑了笑,说:“你们别看我给人家找了一辈子草药,可是我自己更相信劳动能治病,能使人快乐。再说,人总是要死的,我已经到岁数了,药能治病,救不了死的。”

女常听到这里,立刻说:“老异今天换来了一包不死药哩!”

农母摇摇头说:“不死药?这名字就骗人。老异这么精明的人,今天也上当了。”

“您不信?”女常立刻走出方屋子,要小兔带着,找到了那包不死药,拿到农母跟前,当面打开树叶包,里面露出了三颗药丸。

农母拈起一颗,看了看,掰下一小块,送到嘴里品尝,忽然笑出声来说:“有点紫苏味,也有点野葱山姜味。”

女常一听气坏了,拿起药包想要扔到火塘里去。

“别扔了!”农母说,“留着治感冒吧!”

女常还要去找虎族王母讲理,讨回五件麻布衣。谷母劝道:“算了吧,她既要骗人,还会认账么?上当就一回,以后注意算了。”

正在这时,小蟾钻了进来,说集市散了。还高兴地说着用三只彩陶盆换一只母羊的事。

“虎族的那个王母走了么?”女常问他。

“早走了!”

“哼,她跑不了!”女常转过身叫来小兔,吩咐她:“把我们的紫苏、野葱、山姜捣碎吧!”

女瑶笑了,问她:“怎么,你也要做不死药么?”

“她会做,我们就不会做?”

农母连忙劝阻她:“我们可不能做这种骗人的事。特别是草药,本是救人的嘛,怎么能用来骗人呢?”

黄爷爷讲完了,东火、小红都拍手叫好。小红还分析道:“这个故事不错。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了点剩余产品了。起先呢,还只是互赠礼品;后来呢,互通有无;终于集市易物,人与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了。而且,把‘日中为市’‘不死药’‘小兔捣药’等神话、传说也编进去,使得故事有点‘魅力’。方冰,这次没得挑眼了吧?”

方冰笑了笑说:“要挑毛病,还不容易吗?什么‘感冒药’‘强身健胃’等等太新的名词都冒出来了。”

大家都不禁笑了起来。黄爷爷也笑着说:“是吗?大约好久没挑这些字眼,我也就‘放松警惕’了。”

接着,东火也跟着分析说:“从这个故事看,虽然氏族还没有明显的分工,但是鱼族的麻布、布衣、陶器生产得多些,自己也用不了这么多,而鸟族渔业畜牧业、手工艺品似乎也发达些,所以有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要求。反过来,有了交换,也刺激了为交换目的的生产。小兔他们就想到多生产些好的陶器,谷母她们也就要求多生产些好麻布、麻布衣了。”

“除了产品的交流外,”小红也抢着说,“也开始了技术交流。鸟族就派女伏她们到鱼族来学习织布和制陶了。”

方冰也点点头说:“交换的产品现在似乎还是氏族公有,但是氏族里管交换的头头们掌握着交换的权力,像这个故事里,老异就有权拿公家的五件麻布衣,为他自己换什么不死药哩!以后,就更将利用职权,化公为私,把交换来的东西据为己有——私有制萌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