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踏板操音乐基础|了解音乐风格与选择

掌握踏板操音乐基础|了解音乐风格与选择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希望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了解踏板操音乐基础知识,学会如何理解和欣赏音乐,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音乐让踏板操运动更符合审美标准,实现力与美的和谐统一。(二)踏板操音乐知识1.音乐风格音乐风格又叫曲风,是指能够代表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民族或某一个性化发音技巧,并且可以被大众广泛认可且具有鲜明特征的音响。根据踏板操类别的不同,踏板操的音乐速度也有较大差异,如下表。

掌握踏板操音乐基础|了解音乐风格与选择

自古以来,音乐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音乐美是艺术美的有机组成,无论是激情澎湃的进行曲,唯美动听的圆舞曲,又或者是趣味高雅的宫廷音乐,还是与劳动人民紧密相关的民间小调,都起到了涤荡人们心灵、培养审美情趣的作用。作为八大艺术门类的一种,音乐具有所有艺术门类的共性,即认知性、教育性和审美性。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美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最具影响和价值的教育内容之一。

音乐,是熏陶美丽心灵的最佳方式;体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体育与音乐都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价值取向的作用,将体育与音乐相交融,让合乎运动节奏的音乐契合体育项目的进行,观众在关注比赛的同时也会无意识地接受新的美质,并顺势将美的情感延续到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理念与方式,充实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美育的价值功能。作为当代体育人,欣赏并感受音乐,学习并应用音乐,能够帮助我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创造新质与和谐。

体育与音乐的融合是情感的互通,亦是教育和艺术的联姻。希望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了解踏板操音乐基础知识,学会如何理解和欣赏音乐,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音乐让踏板操运动更符合审美标准,实现力与美的和谐统一。

音乐基础知识

(一)音乐的几个基本概念

1.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人们聆听音乐时,最先能够感知和获取的音乐信号就是旋律,它是首先进入人们脑海的信号元素。

2.节奏

节奏是乐曲的基本要素,是乐音在演奏过程中长短与强弱的对比关系。人们聆听音乐时,或许没有把握到旋律,但一定会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存在。

3.节拍

节拍是规律拍节的重复,是按照一定规律均匀交替出现的强拍节与弱拍节。例如,踏板操音乐常用的2×8拍、 4×8拍,就是指强弱拍节交替、规律地重复出现2×8拍、4×8拍。

4.速度

速度是指音乐节奏的快慢程度。每首乐曲都具有主题思想,用以表达自身内容。为了使音乐作品在情感的宣泄和故事情节的表达中更为清晰与彻底,音乐作品需要适宜的速度去演奏或者演唱,观众会在不同的音乐速度下感受不同的意境

5.力度

力度是指节奏或其他音乐表现手段的强弱程度,例如重低音的强弱变化。力度对于音乐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起到关键作用。

6.音色

音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演唱者或者伴唱者的声音特色;演奏或者伴奏的乐器音色;音乐播放设备的品质特色。这三个方面有选择地交织与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音乐表现力。

7.和声

和声是最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和声的效果指向和谐,是在统一与不统一、稳定与不稳定、强弱变换与不变换关系之间相对平衡的美。和声是极具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方式,它既可以在编曲中自然加入,也可以在音乐作品完成后根据情境特点人为添入,例如,演唱会临时加入的多人和声演唱。和声对于音乐节奏的快慢程度、音乐的爆发力与表现力、音乐的情感与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二)踏板操音乐知识

1.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又叫曲风,是指能够代表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民族或某一个性化发音技巧,并且可以被大众广泛认可且具有鲜明特征的音响。例如,在中国西藏地区广为流传的藏族音乐风格,高旷嘹亮,热情奔放;《青苹果乐园》融合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元素,具有时代典型性;Hip Hop作为诞生于美国贫民区街头的一种文化形式,风靡全球;“呼麦”,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是蒙古族特殊的歌唱形式。需要强调的是,音乐风格并不指向具体的某个人,但某个人可以是某一类音乐风格的代表。

踏板操音乐风格丰富多样,经过长期不断积累和细化完善,现将踏板操音乐风格进行了归类,如下图。

图6-1-1 踏板操音乐风格分类

2.音乐节拍

音乐节拍又叫音乐速度,是指每分钟的节拍数,BPM (Beat Per Minute)是常用的英文专用缩写词汇。例如,音乐曲目标注136BPM,即该曲子的速度是每分钟136个节拍。根据踏板操类别的不同,踏板操的音乐速度也有较大差异,如下表。

表6-1-1 不同类别踏板操音乐速度

3.4×8拍规律

·咚哒咚哒咚哒咚哒 1×8

·咚哒咚哒咚哒咚哒 2×8

·咚哒咚哒咚哒咚哒 3×8

·咚哒咚哒咚哒咚哒 4×8

一首单曲由无数个4×8拍组成,可将4×8拍视为一个音乐单元。在每一个音乐单元里,隐含了两个概念,即音乐上升拍和音乐下降拍。

图6-1-2 音乐上升拍与下降拍示意图

音乐上升拍指音乐的旋律与唱词表达出的情绪处于上升区间,音乐下降拍与之相反。由图6-1-2可知,第一个八拍与第三个八拍中,所有节拍处于音乐情绪的上升节拍;第二个八拍与第四个八拍中,所有节拍处于音乐情绪的下降节拍。在教学环节中,口令提示的预备节拍都是在音乐下降拍的结束阶段中发出。例如,预备口令“4、3、2、1”或动作口令都是在第二个八拍与第四个八拍5、6、7、8四个节拍中完成。

音乐上升节拍中,音乐的旋律、歌词以及歌唱者的唱腔和情绪都是奋扬激昂的,聆听者能够明显感到音乐氛围由前期的压抑阶段进入到释放阶段。这里所指的情绪激昂并不是指欢快的情绪,而是指深刻饱满的审美情态。例如,弗拉明戈舞蹈的歌曲中常常表达悲情或生死离别的忧伤情绪,在音乐上升节拍中,聆听者会明显感到悲伤与忧愁的情绪在牵动自己,撕心裂肺的唱腔和唱词着实让人想要大哭一场。音乐下降节拍中,音乐旋律表达出的情绪处于下降态势,音乐氛围趋于平和,实则是对音乐上升节拍的有意铺垫、衬托和补充。

4.音乐情绪与动作情绪的结合

情绪是表达人喜、怒、哀、乐、忧伤、紧张等心理活动的外在表征,情绪的产生过程被认为是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角度的直观反映,是伴随某种因果关系认知过程的直接体验。

音乐情绪是乐曲在演奏或播放过程中,通过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的变化,释放和表达编曲者态度与思想的情感状态。聆听者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期待不同,所以在对音乐进行审美体验时,能够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音乐情绪,有时也能敏锐地捕捉到情绪变化的交替出现。

动作情绪是人们主观情绪和心理活动的外化与呈现,动作发出者将情绪付之于肢体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彰显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踏板操动作情绪是某一刻的运动体验、现场气氛,以及练习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例如,动作情绪的高潮部分,练习者举起双手热烈的激情鼓掌,并不断做出各种互动性的肢体语言,包括用尖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激情。动作情绪具有连续性特征,只要有情绪的感染就会伴随动作的发生,静止与凝视是特殊的动作情绪。

动作情绪与音乐情绪在实际运用中关系紧密。例如,在音乐旋律的低潮期或音乐情绪高潮前的节拍中,练习者或表演者应有意控制动作的内容、幅度和力度等。在此阶段,音乐并没有停止,需要集中注意力,做好两个导向性判断:调节到过渡状态,明确预期效果,为即将到来的音乐情绪高潮与动作高潮的结合做好准备;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增强表演者与观众、教学者与练习者之间的互动性。当音乐的高潮即将出现时,人的动作情绪应随即做出反应,由过渡状态调整到预备状态,在最后一个节拍迅速调整动作情绪(瞬时性),直至与音乐情绪完美重合(一致性)。当然,这种迅速判断音乐低潮与高潮情绪的能力,需要大量审美经验(反复聆听与思考)的积累。如何控制心理情绪与动作情绪,如何准确地在音乐节拍中带入动作,是练习者在踏板操训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5.音乐结构

音乐是结构的艺术,音乐结构包括前奏、间奏、主歌、副歌、桥段和尾声。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信息应着重从上述音乐要素中提取。于听众而言,聆听时获得的音乐片段,会通过联想和想象,经大脑汇集整理形成完整画面,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结构。对音乐结构信息的理解和敏感度,是由聆听者的音乐欣赏与应用水平决定的。对于音乐这门艺术而言,透彻的理解是灵活应用的前提。

表6-1-2 音乐结构信息(www.xing528.com)

(1)前奏(Intro)

前奏(Introduction)是指音乐正式演奏之前的序曲,也叫“引子”,主要作用是烘托气氛和渲染意境。广义上来讲,正式的歌剧或演唱会的前奏部分是由多个曲目的演奏或由多个艺术家的联合表演而成的。

(2)间奏(Instr)

间奏(Instrumental )是指歌曲各段落间的器乐演奏,前奏部分结束后,即进入间奏部分。自然流畅的间奏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为正式演奏部分做铺垫。

(3)主歌(V)

主歌(Verse )承担着一首歌曲叙事、表意、交代故事背景的功能。随着乐曲演奏的推进,主歌也会顺势将歌曲氛围推向高潮。一般情况下,主歌部分会出现两遍,第一遍主歌结束后,以间奏区隔,随后重复出现主歌。两次主歌的演绎会有细微变化,第一次主歌以叙述情节为主,第二次主歌会延续前一部分的讲述或者升华主题。

(4)副歌(C)

副歌(Chorus )指的是两段主歌演奏之后进入的部分。副歌对主歌的思想进行概括性提炼,并与主歌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主歌是副歌的铺垫,副歌是主歌的总结。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前期的歌词与旋律都是铺垫,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开始至歌曲结束都是副歌,意在提升战斗的情绪。副歌通常是乐曲里最为经典和易于传唱的部分,许多著名音乐人在谱曲或填词前获得的灵感都指向副歌,并根据副歌完成整首歌的创作。

(5)桥段(Br)

桥段(Bridge),又称“过门”,指的是两段主歌与一段副歌后出现的音乐。桥段像桥梁一样起到连接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6)尾声(O)

尾声(Outtro)是指一首乐曲的结尾部分,而不是结束部分。古人有“铜头,铁尾”的说法,形象化地说明了尾声的重要价值。优秀的乐曲尾声给人以完整的乐曲享受,它是主歌与副歌之后情感的延伸和表达。精彩的收尾,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6.其他

以下要素在音乐结构中易被忽视,在此仅做介绍性的概念引入。

·PC:连接主歌与副歌的部分(Princ)。

·B-UP:渐进部分,一般后面紧连着高潮。

·QC:安静的副歌(Quiet Chorus)。

7.如何去控制音乐

了解和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是使用音乐的前提。控制音乐指的是按一定要求和规则使用音乐,是更高水平的音乐使用。例如,选用音乐的主题风格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节奏与时长应根据需要做出选择和调整。踏板操音乐的实践需注意以下细节:

·明确选用音乐的基本结构。

·掌握音乐预先提示的节拍。

·动作感觉随音乐的起伏进行调整。

·动作感觉需在音乐高潮处释放,音乐低潮时建立互动联系。

8.编舞技巧

能够根据音乐结构编排踏板操动作,是踏板操编排者专业素质的较高体现。音乐本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的特征,反复聆听并体会每部分音乐,清晰准确地把握其中最细腻的部分,为一首乐曲各部分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动作,并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揣摩、调整、细化,寻求最佳契合点,这是踏板操编排的难点所在——既要求编排者考虑到动作的难度和可完成性,又要力求与音乐浑然天成的结合。笔者认为,高质量的编排往往具有整体性特征,但在具体操作中,可将其分为三个主要环节:第一,保持对音乐结构的敏感,知道并且学会运用音乐基本结构进行创编。第二,足够认真和投入地聆听音乐作品,最大限度地感受和体会乐曲的活力与张力,必要时需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创作背景。第三,依据音乐的内容、情感、节奏和韵律,创编出与之契合的动作。下面是音乐结构下每部分内容的具体编排要求。

·前奏:做些简单的动作或步伐,或者空拍不做动作。

·主歌:做第一部分编排的动作。

·副歌:做第二部分编排的动作。

·间奏:可以做些简单的动作或步伐当作过渡动作。

·主歌:同上主歌部分的动作。

·副歌:同上副歌部分的动作。

·间奏:同上间奏部分的动作。

·桥段:简单而与之前动作不同的第三部分动作。

·副歌:同上副歌部分的动作。

·尾声:根据音乐,做简单或缓慢的动作来结束。

9.音乐技巧

提高音乐感受力,自然会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聆听和使用音乐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与丰富。例如,可以从以下细节入手,最大限度地挖掘动作创编的空间与潜力。

(1)利用歌词或旋律创编动作

歌词(Lyrics)是诗歌的一种,是伴随音乐旋律出现的文学语言。一首歌的词与曲往往具有同质异构性。相较于音乐本身,文学的语言逻辑性更强,通过文字讲述的故事情节也更为具体和形象。依据歌词的内容进行踏板操创编,是最贴近音乐创作者心性和创作意图的技巧与方法。只有保持对音乐作品旋律和节奏的敏感性,全面看待和考虑音乐作品的思想与情感,甚至能够随之构建动作框架,才能编排出代表音乐灵魂的动作。

(2)利用音乐结构调节动作情绪

每首乐曲的音乐结构中都有鲜明的对比关系,例如主歌与副歌的交相呼应和强弱对比,它们相互铺垫,相互映衬。这种对比依存的关系,势必会演绎出奇妙而又和谐的效果。例如,主歌的稳步叙述,持续铺垫,是为副歌的情绪调动做准备。进入副歌部分,饱满情绪的逐渐释放会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直至音乐高潮的兴起。踏板操创编者如果能正确认识音乐结构各部分意象、意境、意蕴及其内在变化,同构性地使用技巧进行动作创编,最终将会为观众呈现与音乐节律和谐统一,具有生命力、秩序感和艺术性的动作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

自然哼唱音乐的旋律与歌词,体现了编排者自信与放松的心情,也在无意中提高了音乐的感受力。哼唱带来的表演成分,会为音乐的使用提供思路。从有意识到习惯性、无意识的哼唱是需要长时间反复练习和记忆的,妙手偶得之的灵感,会让编排者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小结

1.体育与音乐融合式情感的互通,亦是教育和艺术的联姻。学习踏板操,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2.学习者通过阅读本节,应明确何为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以及和声,同时也要懂得音乐风格、音乐节拍、4×8拍规律、音乐情绪与动作情绪的结合,以及音乐结构如何嵌入踏板操的设计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