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善和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举足轻重。学校教育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把体育摆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这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保证培养人才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的教育观,一贯把体育看成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根据现代工业吸引男女儿童和少年参加社会生产的趋势,提出了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的光辉思想。马克思指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如下三种东西: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操练所传授的东西。第三,技术教育,这种教育要使儿童或少年了解一切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使用一切最简单的生产工具的技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的教育也做了科学的论述,强调指出:“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芽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的这些重要论述,都把体育看成是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把它摆在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全面发展的教育,重视开展学校体育。在他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就研究了体育问题,提出了学校要德、智、体“三育并重”。早在青年时代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精辟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智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科学地阐明了德智体三育的辩证关系。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旧社会给青少年所造成的健康不良状况,做出了“健康第一”的指示;1953年又指出,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号召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革命领袖的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新《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了:“要积极发展城乡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点抓好学校体育,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增强体质的同时,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义务教育法也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些规定,把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
可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进行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物质基础。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应有位置,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和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
首先,国家教委颁发的大、中、小学校教育计划中,把体育列为各年级的必修课程,从小学到大学二年级,每学期要保证16—18周(32至36)体育课教学时间。
其次,国家教委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了各级学校体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对学校的体育卫生设施提出了规定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改善和加强;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并建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教育经费时要考虑一定数额的体育卫生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实施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把它作为评估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体育课、经常坚持锻炼和参加锻炼标准达标等各项活动进行综合评价。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学生,不得报考高一级学校。这项制度,对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求各级学校的校长、班主任、辅导员把体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卫生、医务部门应与体育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总务部门应做好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切实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列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必须提高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必须把学校体育摆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位置上来。学校体育是关系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百年大计。我们体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切实实地抓好学校体育工作。
2.学校体育的作用
(1)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今后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世纪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向学校教育提出了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校教育目标,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不重视体育不行。大、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不仅能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敏锐的感觉,灵活的思维和想象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勇敢顽强的毅力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健全的精神寄于健全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难以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也难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虽说健康的身体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的这一道理好像人尽皆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学生都轻视体育,忽视健康,许多学生都是失去了健康,影响了成才之后,才从切肤之痛中有所醒悟。
伟大的祖国正处在“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急需大批合格人才为之英勇奋斗,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都应该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同时,努力锻炼身体,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使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使自己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和谐发展,坚持体育的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在校期间既要健康地、精力充沛地学习、生活,毕业后又要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健康地工作50年。
总而言之,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日益深化,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上,必须用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眼光来规划教育,让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发展。受教育者则应遵循成才的必由之路,谋求德、智、体在自身达到高层次的平衡,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时代的精英。
(2)学校体育是提高中华民族体质水平的一项战略措施。
学生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人的生长发育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如种族、气候、遗传以及生活环境、营养、疾病、体育锻炼等)的影响,而体育锻炼则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在学生时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使终身受益。从遗传学和优生学的观点看,这一代青少年体质增强了,就能使我国人民的体质一代胜过一代,从而逐步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水平。
(3)学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一部分,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要为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打好基础,这中间也包括我国体育运动所需的后备力量。中小学生是构成我国人口比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上大批体育骨干,大多是在学校里培养起来的,对指导和推动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另外,学校体育还能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在学校里对有运动才能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基本训练,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就可以为他们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从学校发现体育人才,在各方面打好基础,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是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途径。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大多数是从学校中涌现出的苗子,再进行专业系统训练而成长起来的。总之,学校体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运动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
(4)学校体育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作风都具有良好的作用。由于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无穷、需要集体配合,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坚毅等思想品质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都要夺冠军、争第一,因而又可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在“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的口号鼓舞下,使学生不断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学校体育对美育教育也有促进作用,它以自己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练出一副健美的体型,而且懂得什么是动作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和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