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音乐对中国二胡艺术的影响

西方音乐对中国二胡艺术的影响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选择的是一条继承、借鉴与吸收的道路,在众多领域,比如在演奏形式、演奏技法、表演理论以及乐曲创作等,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极大影响,而这类影响对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二胡等民族器乐的理论研究来说,这样丰富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

西方音乐对中国二胡艺术的影响

二胡发展历史当中,它一直只是一种为民间音乐,比如戏曲、民歌以及曲艺等进行伴奏或者合奏的乐器,发展得十分缓慢,在传统音乐文化领域也不存在独立的位置。所以,不管是乐曲本身的积累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等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直至20世纪初期,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对传统二胡做了很多改革与创新之后,二胡才从近乎自生自灭的情况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彻底的改变。刘天华先生一辈子都在为“改进国乐”而努力,他利用“中西融合”的音乐理论,对多种演奏技法,比如西洋作曲手法、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法等进行借鉴,创作出了一些二胡乐曲,才使二胡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独奏作品。之后,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选择的是一条继承、借鉴与吸收的道路,在众多领域,比如在演奏形式、演奏技法、表演理论以及乐曲创作等,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特别是小提琴等西方弦乐器演奏艺术)的极大影响,而这类影响对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西方音乐文化对传统二胡演奏艺术的全面变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1.促使二胡演奏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

小提琴从诞生到现在也仅仅才有500~600年的时间,与二胡悠久的历史比起来就差了很多;然而,如果与二胡真正的发展历史比起来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二胡真正的发展史仅有不足100年。小提琴从刚刚问世的时候开始飞速地发展了起来,并且极快递成了西方音乐活动当中十分重要的乐器。它经历了西方音乐文化多个时期,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以及浪漫时期等的洗礼,不管是在演奏艺术、作品创作方面,还是在理论教学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体系。从刘天华先生起到现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在不少方面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了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影响,从而慢慢地从听天由命的民间状态中摆脱了出来,最终使二胡演奏艺术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1)二胡技法

二胡演奏技法在经过了将近百年的发展之后,如今已经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技法特征。相较于早期二胡的演奏方法,现在的二胡的演奏技法不仅有很多种类,而且还很科学,很规范。比如在传统与民间二胡演奏当中,手指触弦一直采用的都是手指的第三关节到指头这段来操作的,这样的触弦方式不仅使音准控制起来很困难,而且其他手指的活动也变得很不容易。在对小提琴的触弦方法进行借鉴之后,采用了指端来进行,让手指可以站立起来,减少了触弦的面积,音准的控制也变得容易多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手指的迅速跑动与迅速换把。如此一来,不仅促使手指的灵活性和敏锐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使演奏速度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除此之外,通过对小提琴的运弓技法、发音技巧以及双手配合等进行借鉴,都使二胡演奏技法从原先那种自生自灭、听之任之的自由状态中脱离出来,使用多种学科。比如生理学科、物理学科等的知识来科学地对二胡演奏技法进行解析,从而促使二胡各类演奏技法都呈现出一种更加规范、更加合理的状态。

(2)基础训练

在西方,不管是提琴类弦乐器,还是钢琴,其训练体系都是十分成熟、十分科学的:在进行练习的时候,综合地对别的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运用,促使练习能够与人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相符,从而使练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为了实现练习的目的,演奏家与作曲家创编了许多的基础练习、技巧练习教材等。

在中国传统乐器训练当中,是没有练习曲这样的概念的,其技艺的传承自始至终沿袭的都是“口传心授”“以乐练技”的特征。不过,当历史的车轮行至近现代以来,二胡演奏技法中逐渐地出现了与小提琴十分相似的、独立的练习曲体系。各类基础练习与技巧训练都严格地按照着按部就班、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二胡专业训练的体系也逐渐地建立了起来。在练习曲的编写创作上,刘天华先生向小提琴练习曲进行借鉴,创作出了四十多首二胡练习曲,为二胡进行专业化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之后,许许多多的二胡练习曲应时而生,数不清的基础练习、音阶琶音练习以及技法练习均是借鉴或者移植小提琴而来的。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些科学、系统的练习曲,在二胡演奏技法的训练上获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拿到了十分优秀的成绩。近年来出现了众多青年演奏家所展现出的超高演奏技巧便是最好的例证。

(3)表演理论

对艺术的发展来说,理论所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二胡作品创作与演奏艺术都借鉴了西方音乐文化体系,所以二胡的表演理论也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受它的影响。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在,西方音乐文化经受了数百年的考验,在表演理论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十分完整的表演体系。对中国二胡等民族器乐的理论研究来说,这样丰富的研究成果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近年来,二胡演奏艺术的理论架构从小提琴、钢琴,甚至歌剧或者别的舞台表演艺术理论当中吸取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对理论进行研究中,也已经开始涉及使用诸多学科,比如美学心理学历史学以及运动学等的知识来使二胡的演奏艺术变得丰富起来,而且研究的范畴也已经涉及了有关二胡的诸多方面。比如二胡作品的风格研究、二胡曲式结构研究、二胡作曲家创作思想研究、二胡演奏心理研究、二胡技术技巧的深入研究以及二胡教学理论规律的研究等。不断地对这些理论进行研究,不仅为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科基础与理论依据,而且也肯定将会引导着二胡演奏艺术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方向。

2.促使二胡演奏空间与表现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拓展

不管是二胡,还是小提琴,都属于弓弦乐器,有着比较贴近的音色。尽管这两种乐器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但是在定弦与演奏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相似的地方。因此,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音乐文化的不断渗透,原本家底十分薄弱的二胡忽然寻见了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依靠,致使出现了大量借鉴与移植小提琴演奏技法的现象,以及对其演奏形式进行吸收与运用的现象,从而促使二胡演奏艺术在空间与表现能力上获得了很大的拓展。

(1)技法获得极大拓展

刘天华先生在追寻“借鉴西洋、改进国乐”的民族器乐发展的过程中,大胆地对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进行借鉴与吸收。具体表现为:对小提琴换把技法进行借鉴,使得二胡的音域与音乐张力朝着纵深方向进行发展;对小提琴的揉弦技法进行借鉴,使得二胡的音色与艺术感染力变得更加丰富;对小提琴的顿弓与颤弓进行借鉴,使得人们对二胡表现力与情绪的传统认识发生了改变……。通过上述努力,使得二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在此之外从来没有登上过大雅之堂的民间乐器,变成了一种具备与众不同的音色与极其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二胡作品的题材变得更加丰富,以及为了活泼、积极的情感表达的需求,新的演奏形式与演奏技法也应运而生,对其他弓弦乐器的表现形式与演奏技法进行借鉴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中,对二胡演奏艺术影响最大的依旧是西方小提琴:通过借鉴西方小提琴快弓、跳弓、拨奏以及泛音等演奏技法,彻底地使人们改变了对二胡的认识。二胡不但可以将无比委婉、无比细腻、无比深情的旋律表现出来,而且也能够将极其热烈、极其欢快、极其奔放的情绪表达出来,从而促使二胡的表现力获得了极大的丰富。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是二胡演奏艺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不管是移植二胡作品中,还是新创作出来的二胡乐曲中,都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在这些新技术当中,除了来自对传统演奏技术的改革、完善以及叠加之外,还是对西洋乐器演奏技术的借鉴与移植。特别是用二胡对小提琴的改变乐曲进行演奏,使得二胡的演奏技法遇到了新的挑战,从而对二胡技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新技法,比如常规技法的进一步扩展、双弦演奏技术、左手超高音技术,以及急速半音阶与琶音演奏技术等的探索与应用,促使二胡演奏艺术的表现范畴获得了极大的拓展,促使二胡演奏艺术出现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新局面。

(2)风格出现很大变化

随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相当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二胡音乐作品与风格看起来就有点单薄,跟不上时代了。这就导致老的二胡作品很难将人们的需求予以满足了,新的作品又面临着不易问世的局面(专门为二胡写作品的作曲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那个时候,西方文化向中国发起了第二次冲击,数不清的西方音乐犹如洪水一般涌入了中国。因此,中国一部分二胡演奏家对小提琴作品进行移植就成了一种必然会发生的现象。移植作品的出现,使传统二胡演奏艺术的风格出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使之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充满了时代的新意。

70年代末期以来,通过移植小提琴作品中而得到的作品中,比如《查尔达什》《野蜂飞舞》《卡门主题幻想曲》《流浪者之歌》以及《帕格尼尼随想曲》等,不仅包含着欧洲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也包含着不同地域、带有十分浓厚的地方特色的音乐。这些作品在帮助我们极大地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传统二胡演奏艺术的风格特征。由此对当代二胡学习者与二胡演奏者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刺激,使之对二胡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与热情。

在对西方音乐进行移植的启发下,刘天华先生成功地改编了小提琴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这首曲子的移植为使用二胡怎样对中国少数民族风格的乐曲进行演奏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在此之后,很多演奏家与作曲家开始利用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与改编成二胡作品,这些新作品的诞生和演奏对二胡演奏艺术风格的拓展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3)演奏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自从二胡开始对小提琴等西方乐器的演奏形式进行借鉴之后,中国传统乐器二胡不仅可以和交响乐队进行合作,对那些拥有宏大题材与深刻内容的大型作品进行演奏,而且也能够与其他不同的乐器组合起来对室内音乐作品进行演奏;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有了与电声乐器结合在一起,借助多种设备,比如舞台音响、灯光以及服饰等,演奏与现代年轻人的欣赏习惯相符的新民乐,比如女子十二乐坊等。这些十分新颖的演奏形式的问世,促使二胡演奏艺术不再局限于以前传统的演奏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从而促使中西融合、传统与现代同时存在的多元发展形势得以实现,促使二胡演奏艺术多层次的表演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3.对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予以满足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世界文化格局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在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交相融合的情况下进行发展的。二胡演奏艺术对西洋乐器的创作手法与演奏艺术进行借鉴,正好顺应并适合于现代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需求,对世界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予以满足。

(1)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符

蔡仲德在《中国音乐美学史极其他》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艺术乃至音乐是人的创造,也为人而存在,物质生活变了,社会制度变了,人的美学观点、审美情趣也会有所改变,艺术乃至音乐也就必然有所改变……,其时代性不容置疑”。新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肯定会使观念与审美发声改变。二胡演奏艺术势必也会跟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变化。(www.xing528.com)

的确,传统二胡演奏艺术拥有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那些比较单一的二胡音乐风格很难对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予以满足了,特别是没有办法对年轻一代追寻个性与新、异的审美需求予以满足。所以,对新的音乐风格以及新的音响进行探寻的观念成了二胡演奏艺术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对西洋小提琴演奏艺术以及西方音乐作曲技法进行借鉴,正好与这个审美需求相适应。由此二胡演奏中开始广泛地应用小提琴的演奏艺术,很多二胡新乐曲都是由拥有较高难度的小提琴乐曲移植而成的。在小提琴上需要使用四根弦才能够演奏的乐曲,二胡竟然只需要使用两根弦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演奏了。演奏技法上的较高难度对演奏家的热情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新的音乐风格与异域风情让欣赏者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听觉震撼,从而促使二胡演奏艺术获得了更多的肯定与赞赏。

对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进行借鉴,也带给了二胡作曲家新的创作途经与语汇。不少新的二胡作品,无论是从旋法特征上,还是从音乐语言上,抑或是从结构形式上,均带着十分强烈的时代气息。比如王建民先生创作出来《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以及《第三二胡狂想曲》等,其作品正是将时代的新意融入了传统的民族音乐语汇当中,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是完全相符的。

(2)与多元审美需求相适应

在实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文化观念是十分保守、十分封闭的,所以传统二胡演奏艺术的风格是非常单一的,这就导致其几乎没有办法对大众的审美需求予以满足;但是,这种情况随着70年代后期实施改革开放后获得了极大的改变。西方现代表演技术与作曲技术大量的涌入,城市流行音乐爆发热潮,尤其是音乐新品种,比如电子音乐多媒体音乐等的出现,都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相当大的冲击。人们对音乐审美的需求随之从单一化朝着多元化进行转变,这种现代审美思潮是二胡演奏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已经降临的标志。

对小提琴演奏技法与语汇进行借鉴与移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国际化交流。因为中西文化与音乐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少国外听众并不怎么了解中国传统乐器二胡。使用二胡对他们相当熟悉的作品或者“西化”的现代二胡作品进行演奏,有效地将国外听众和中国二胡艺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并且成功地引发了他们的共鸣;与此同时,也使他们非常深刻地了解了二胡的特点与表现力。

在西方现代音乐,特别是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影响下,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二胡焕发出了绚烂的青春,其音乐不仅可以对民族不同、年龄不同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的审美需求予以满足;而且不管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二胡都成了一件深深地受到广大人民喜欢的乐器。

(二)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二胡演奏艺术影响的反思

综合上文的叙述,二胡演奏艺术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以来得到这么快的发展,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得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具备了更加广泛、更加强烈的现代气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倘若二胡演奏艺术没有借鉴与吸收西方音乐文化成果,那么就不可能有现代二胡演奏艺术的迅速发展;但是,二胡是以中国文化作为根基的产物,它肯定具备别具一格的传统特色和民族神韵。所以,在对西方音乐文化进行借鉴与吸收的时候,如果没有把握好“度”与“量”,那么就会形成水与乳不能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分离状态。二胡演奏艺术在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下列几方面的偏差。完全可以这么说,西方音乐文化对二胡艺术全面渗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已经慢慢地显示出来,并且呈现出了越演越烈的态势。

1.特色迷失

不管是国内观众,还是国外观众,之所以会对中国二胡如此喜欢与称颂,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二胡具有与众不同的音色、委婉动听的旋律、悠远漫长的韵味。二胡演奏艺术是从中华民族无比灿烂的文明发展当中孕育出来的,因而形成了自身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美学特点。毫无疑问,这种文化底蕴就是二胡演奏艺术的根基所在与具体载体

第二,中国十分广阔的疆土,异常复杂的气候与地形,差异很大的语言、习惯、风俗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所以各个地区的音乐文化有着非常丰富、非常精彩、非常鲜明的特色,各种地方风味的二胡演奏艺术也呈现出了各有特色的征状;但是,随着西方专业音乐体制的确定与建立,以及在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影响下,导致现在的二胡演奏作品变得愈发长了。二胡演奏技法变得愈发高超,二胡演奏手法也变得愈发新奇了;但是在二胡音乐内涵与特色上却被断开了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原本存在的联系,几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算单纯地从演奏技法上来看,二胡和小提琴也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在对小提琴演奏技法进行借鉴的同时,二胡所独有的技巧却在慢慢地丢失。传统二胡演奏艺术对“吟”“揉”“注”“绰”等技巧非常重视,并且通过这些极为细腻的技法来实现将音乐神韵表现出来的目的,让人怎么听都不会觉得厌烦,反而会感到回味无穷。现在,我们就以揉弦作为例子来说一下:二胡的传统揉弦包括了压揉、抠揉以及滑揉等,有着十分丰富的变化。在表现不同的作品时所使用的揉弦也是不同的。比如在对《江河水》乐曲进行演奏的过程只能怪,通过压揉的技法,把主人公伤心到极点的哭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对民间乐曲,像《迷糊调》《一枝花》等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正是由于使用了滑揉与压揉,才使得作品表现出了相当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间风味;在对《汉宫秋月》古曲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则由于频繁地运用抠揉与不揉弦,才把中国古代宫女哀怨、凄凉神情表现得入木三分……。但是,因为受到小提琴揉弦方法的影响,很多演奏者不管在什么样的作品进行演奏时,都只会使用滚揉。揉弦手法是十分单一的,而且艺术形象也缺乏生动。

又比如在二胡演奏当中不少滑音技巧的使用和滑音的分寸把控,对体现各个地方民间音乐的特征与歌唱性旋律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不是小提琴擅长的。倘若在对西方音乐文化进行借鉴的同时,将自己的传统精髓丢掉了,那么就会犹如邯郸学步一般,不免倒置了本末。黄翔鹏在《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中说道:“依赖学院中的教学,我们不能不警惕:在全新的传承关系中,是不是己经孕育着某种丢弃本源的危机”。在传承二胡演奏艺术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已然有了这种将传统丢弃的危机呢?这是一个令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2.“洋”味过足

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中,不仅包括动态的纵向发展,而且也包含着和别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横向联系。所以,如何把握这个“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刘天华先生便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洋作曲技法与小提琴演奏艺术进行借鉴,才为近现代二胡演奏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二胡演奏艺术在对传统的继承上做得不够,而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借鉴、模仿上却做得过度了,导致继承与借鉴问题上失去了平衡,从而造成了二胡的演奏艺术洋味过度,和小提琴愈发相似了。首先,在对二胡乐曲进行创作上,很多作品尽管是以民族作为音乐主题,可是它的结构特征、创作手法以及旋律展衍等却属于西方。特别是大量地对西方小提琴作品进行移植,更是促使二胡演奏艺术“西洋化”的发展趋势大幅度的增快。其次,如今从事二胡演奏艺术的年轻人,他们自幼便是在对西方音乐体系进行接触与学习的环境当中长大的,岳峰在《“无土栽培”—民族器乐教学现象及思考》中说:“在他们的音乐记忆库里,储存了大量以西方音乐体系为基础的音阶、琶音、音型模进、音程跳进、音调语言、音乐织体结构等素材,他们在音准(十二平均律)、速度和技巧难度上的演奏技能迅速提高,而对中国传统音乐、戏曲、民歌、曲艺却十分陌生,离传统文化的熏陶越来越远,对民间小曲所知越来越少,对地方戏曲音乐的感情越来越淡……”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的二胡演奏艺术当中,已经慢慢地听不见二胡所独有的别具一格的风味与神韵了,留给观众的仅仅是“西洋化”的二胡艺术。

近些年来,在全国举办的各种级别的二胡器乐比赛当中,已经没有多少选手会选择对传统的二胡独奏曲进行演奏了,基本上都选择对那些通过移植小提琴作品而成的作品。比如《流浪者幻想曲》《卡门主题随想曲》等,以及采用当代音乐观念创作出来的二胡乐曲进行演奏。虽然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受到西方音乐观念的影响所致。这类现象已然引发了众多民乐专家以及二胡工作者的疑虑和担心。

3.重技轻艺

在西方音乐文化与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重大影响下,尤其是随着专业音乐教育在20世纪逐渐地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末期,二胡演奏艺术持续地发展与丰富,特别是一部分演奏家与教育家对小提琴的作品进行移植、对音阶琶音与迅速换弦换把练习曲进行创编等。这些作品与练习曲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全新的技法与超高难度技法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着二胡艺术的发展。然而,其弊端也同时出现了:不少年纪不算大的演奏者以及毕业于音乐院校二胡专业的学生,都将快速演奏与高难技巧视为能事,好像速度愈快愈好,技巧愈难愈好,炫耀技巧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人都将演奏的乐曲技巧难度大小当作对演奏水平高低进行衡量的标准。所以,在很多演出或者比赛当中,演奏者将高难技巧乐曲当作必须要选择的曲目。因为热衷于高难技巧以及蔓延开来的炫技风气,导致现代二胡演奏艺术出现了一种十分严重的不良现象—“重技轻艺”现象,而且情况越加恶化。

张慧元教授对此有着十分理性的看法,他曾经在自己编写的《二胡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中说道:“二胡拉小提琴作品,从拓展乐器技法的意义讲,是可借鉴的;但如果盲目追求、技术至上、丢弃传统,势必走入误区”。真真正正的二胡演奏艺术应当是将“技”和“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而非最后的目的。而当前很多演奏者与学生则常常将二胡基本功训练片面地理解成一种技能训练,忽略了二胡演奏艺术当中民族语言色彩是多么的重要;常常对生理技能的训练加以重视而对音乐文化素养的储备予以忽视了。所以,常能看见这种现象:不少年纪并不是很大的演奏者可以游刃有余地对高难度乐曲,比如《卡门》《引子与回旋》等进行演奏,可是在对传统乐曲,比如《汉宫秋月》等进行演奏的时候,却表现得十分苍白无力,让听者感觉底气不足,非常失望。这样炫技性“快跑”表面看起来非常热闹的演奏,却没有办法将他们对音乐内涵理解的肤浅与贫瘠掩盖住。在音乐内容的表达上,这样的演奏自然无法做到沉稳而深刻的程度,观众肯定也不能感受到二胡演奏艺术所带来的风格韵味的乐思传递与表达。能够真真正正地将具备二胡特色的作品体现出来,是含有民族精神的内涵的。如果演奏者缺乏与之对应的音乐语言训练与文化底蕴,是难以真正地具备将人心打动、令人无比感动的艺术魅力的。

4.脱离大众

不管哪一门艺术,都是随着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与现实生活而出现的。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停地汲取现实生活当中的营养,并且对其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二胡也是如此,它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有着极为扎实的群众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因为创作和演奏一直紧紧地靠近大众,所以二胡演奏被广泛地普及开了,甚至还掀起过一个对二胡进行学习的热潮。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不断增快,二胡演奏艺术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与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极大影响,专业化程度持续提升,使得二胡独奏艺术慢慢地表现出了一种与人民群众脱离的趋势。二胡演奏艺术严重缺乏可听性的语言,优雅悦耳的旋律变得凤毛麟角,只是片面地对所谓的新奇音乐语言以及某些高难演奏技法等进行追寻,却不知道这些较为新奇与抽象的行为已经远远地离开了人民大众。事实上,二胡最适于表达的仍然是那种具有浓郁风格、优雅抒情与婉转如歌的旋律和格调。不管音乐如何进行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旋律美。林俊卿在《试论二胡“如歌”演奏》中说道:“二胡艺术的特质,在于‘如歌’的演奏。舍此而求其他,难免本末倒置”。当前较为新奇而复杂冗长的二胡作品已经愈来愈多了,各类较高水平的二胡演奏会也源源不断。可是在大众看来,并没有多少演奏是能够将他们打动,获得他们真心地喜欢。因为这种演奏艺术与现实生活、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综上所述,二胡艺术因为对西方音乐文化进行借鉴与吸收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小提琴在内的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是推动近现代二胡演奏艺术发展的外在原因。正如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纲》中所说的那样:“全部中国音乐史,是外来音乐在影响民间音乐,同时也是民间音乐在融化外来音乐”。

然而,不管什么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原本刘天华先生对西方音乐文化进行借鉴与吸收的目的在于“洋为中用”,促使包括二胡在内的民族器乐能够发展得更好;但是,倘若把外来的音乐文化元素和成果视为二胡发展的目的和方向而将自己的传统与特色丢弃,那就成了“舍本逐末”,必然会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西方音乐文化及小提琴演奏艺术给二胡演奏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把握好二胡艺术继承与借鉴的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