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韶青是全球公认的现代最为出色、最具创新意识的二胡大师之一,对中国音乐现代化做出过极大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他是第一位在二胡音乐中加入摇滚乐、爵士乐、中东音乐、印度音乐、环境音乐、南美音乐以及乡村音乐等的艺术家,真正地将二胡艺术推向了“全球音乐”。高韶青的音乐对中国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启发,推动了中国音乐新潮流新民乐的出现。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高韶青并不是因为喜欢才踏上二胡这条民乐之路的,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当初,为了对内地建设进行支援,高韶青的父母从上海来到了甘肃。高韶青从小就在甘肃生活,因为十分顽劣,经常与人打架,所以他的父母就决定让他学习一门乐器,以便能安静下来。可是,在当时那个异常贫穷的西北地区,只有二胡,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乐器。因此,高韶青只能学习二胡。随着高韶青六岁开始练习二胡后,他就极少与人打架了,音乐逐渐地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自从高邵青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之后,就开始对音乐基础进行系统的学习,他选择了专修二胡,一边对乐理进行学习,一边对钢琴进行练习,直至如今仍然未曾停止过练习。音乐之间均是相通的,当学习积累到某种程度之后,就需要依靠其他的营养进行滋养。高邵青曾经说过,如果演奏家对作曲与指挥进行过学习,那么其演奏出来的东西必然是与其他人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每一个音符上,而且也表现在演奏者对曲目的把控上。
在闲暇时间,高韶青也开始广泛地对各种类型的音乐进行涉猎,不管是爵士乡村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抑或是摇滚音乐,当与那么多经典的乐曲接触之后,他不仅变得异常兴奋,而且还产生了用二胡进行演绎的奇妙想法。于是,高韶青开始创造性地对二胡演奏的可能性进行挖掘,并且创造出很多手法,比如爬音、拨弦等,从而能够将犹如《吉卜赛之歌》《卡门幻想曲》这类具有超高难度的乐曲演奏出来,并且还使之变成了高韶青的代表作。
后来,高韶青走出了中国的大门,去到了加拿大定居。他开始与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艺术家进行接触,他的音乐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了。高韶青曾经说过:“我相信音乐是无国界的,我希望二胡艺术能够走出国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随着高韶青的名声越来越大,他每年都要参加上百场的演出,他也因此变成了全球最为忙碌的二胡演奏家之一。很多好莱坞电影与电视都将高韶青的二胡演奏收录其中。其中,在科幻电视连续剧《Earth;FinalConflict(泰星来客)》中,就有高韶青的二胡演奏。这部电视剧不仅有着相当高的收视率,而且还被名声斐然的艾美大奖提名为“最佳主题音乐奖”。2007年,高韶青参与演奏的名为《颍州的孩子》的电影纪录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二胡,这个在西方曾经被视为极为奇怪、象征着天外来客的乐器,现在已经被外国人广泛地知道了,这让高韶青感到相当骄傲与自豪。(www.xing528.com)
后来,高韶青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不仅演奏了一系列中国风的曲目,比如《秦腔主题随想曲》《青春舞曲》等,而且也表演了颇具异域特色的音乐,比如《Girl From I panema》等。在高韶青的演奏当中,二胡不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象征着荒芜悲凉色彩的乐器,而变得颇为丰富,颇为多元化。
事实上,高邵青本人也谱写一些二胡的曲目,比如《随想曲》以及《秋韵》等。现在,让他感到较为担忧的是,倘若二胡没有与现代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会逐渐地丧失受众,走入一条死胡同中去。高韶青说:“如今很少孩子喜欢二胡,我们有很大责任,因为大家说起二胡,就会想到像《二泉音乐》这样悲苦的有时代烙印的老曲子,但实际上二胡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乐器,它不是过去的‘八股文’,我们要让观众喜欢,听得懂,然后才有创新。因此,有好的二胡演奏曲目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让大家看到二胡多元的演奏可能。”
高邵青除了在曲目上进行了创新之外,还在乐器上做了改进。他通过研究发明了韶琴,这是一种通过对传统胡琴进行了某些改良以后的乐器,属于国家专利产品。对二胡传声系统来说,韶琴的琴筒设计是一次彻彻底底的革命,不仅音量增大了很多,而且声音是朝上的;与传统二胡有着很大的不同,韶琴的音色十分浑厚,也十分稳定;琴筒后半部朝上进行弯曲,使演奏的时候的音量增加了很多。相较于传统二胡,经过了这些改良的韶琴的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了。高邵青表示,传统民乐也一定要跟着时代一起进步,唯有将时代人文的特征融入其中,民乐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历久弥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