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乐器起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根据史料记载,很早之前,有一个叫作“奚族”的少数民族,他们会用竹片在两根弦间摩擦,从而发出各种声音,后随着时间发展,这种乐器也被后来的人称为“奚琴”。根据陈旸记载“至今民间用焉”可知,二胡乐器早期属于一种民间艺术,并且1919年以前二胡音乐完全是民间自发的一种艺术形式。之后,“奚琴”又被赋予了新的名称即为“嵇琴”,依据著名音乐家朱岱红先生分析两者本就是一种乐器,即二胡乐器的前身。“嵇琴”主要发展于我国宋朝年间,宋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市民文化繁盛,而“嵇琴”完美地迎合了宋朝市民大众的音乐审美,从而“嵇琴”在宋代广受欢迎,其经常出现于各种勾栏瓦舍中,成为人民大众无法割舍的乐器之一。正如《梦粱录》中记载:“每只以嵇琴,其音韵清且美”,可见“嵇琴”的盛行。到了明朝,二胡正式被正名。明代戏曲异常繁荣,此时各种胡琴类的乐器被应用到戏曲的演奏中,这也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不断融合的过程,胡琴类乐器被更多汉族人接受和喜爱,二胡也由此真正名义的诞生。
20世纪20年代以前,二胡乐器常常作为戏曲和民间歌舞的伴奏乐器,可以说二胡乐器是附属于戏曲和歌舞的,并没有独立出来,所以在这个时期有关二胡的单独作品数量极少,可以说几乎为零。如果在其他场合单独演奏二胡,那么也是套用经典的戏曲或者歌舞的内容。因此,在当时二胡艺术创作一般为停滞状态。二胡作为一门独特的乐单独得到重视和发展也不过是在近百年。
20世纪20年代以前,二胡的艺术创作一般在民间。在当时,民间大众赋予二胡乐器很多不同的称号,在当时的二胡艺术创作别的称号乐器的艺术创作存在,比如南胡、胡呼等。在很多弓弦乐器中,二胡可以说是最具有影响力、最受欢迎的传统乐器,而二胡之所以被叫为南胡,主要原因是它的流行地在南方民间,而之所以叫胡呼,是因为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所以得到胡呼的称谓。二胡为什么是现在这个名字,至今仍未统一说法。其中民间盛行两种说法—二胡在戏曲演奏时为第二位中音。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方便和增加区分度,二股弦被改为二胡。二胡艺术创作经常在很多民族音乐中出现,民族音乐因为二胡艺术创作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其应用广泛,不仅涉及民间丝竹乐还包括各种戏曲,比如江南丝竹乐、河南板头曲、襄阳小曲等。(www.xing528.com)
20世纪20年代以前,二胡艺术创作一般在民间,并主要以其他形式存在,如二胡早期称为南胡,其艺术创作一般以南胡的形式;并且,在当时二胡艺术创作经常以民间音乐出现,因此二胡艺术创作也多为民间民族音乐。可以说,20世纪20年代以前,二胡艺术创作多以不同形式存在民间,称为民间二胡艺术创作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