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发展时期中,二胡艺术与研究成果

改革发展时期中,二胡艺术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二胡的改革发展时期。尽管如此,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二胡事业在继承刘天华的改革的基础上,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创作的改革发展期,不同的作曲家,当然会为了争取自己作品的独特性,而在体裁上下功夫,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总的来说,在我国二胡的改革发展时期,二胡在创作手法上有大胆的突破,就是将西方的音乐创作理论融入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之中,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产生二胡作品。

改革发展时期中,二胡艺术与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二胡的改革发展时期。当人民政权得以确立之后,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也逐渐地恢复起来。这一时期,由于我国政治制度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应,为二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总体上说,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我们的二胡作品在内容也就显得比较单一。当时的二胡作品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歌颂党的伟大、人民政权的伟大、新时代和新生活的美好等。尽管如此,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二胡事业在继承刘天华的改革的基础上,仍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虽然我们的作品在思想上显得单一,但是在题材、体裁、技法、创作速度上仍然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二胡创作对民间手法以及韵味的重视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由于刘天华的影响,艺术家们对西方技法的学习也是比较重视的,最终创作出既具有西方元素和现代音乐特征,又具有乡土气息的二胡作品。

这一时期,我国比较著名的二胡曲子有黄海怀的《赛马》《江河水》,赵震宵、鲁日融的《秦腔主题随想曲》,项祖英的《梆子风》,刘文金的《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刘明源的《河南小曲》、曾加庆的《山村变了样》《赶集》,原野、张长城的《红军哥哥回来了》等。其中,《赛马》深得二胡爱好者的喜爱。它的风格明快、生动,旋律似流水一样流畅自然,结构非常简朴,音乐形象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赢得了大众的交口称赞。刘文金的两首曲子的意义在于,他不仅重视深厚的传统音乐,也重视西方规范、科学、缜密的作曲理论,这样的作品是二胡创作专业化的典范。

1966年,我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直到1976年,我们的政治风波才停息,这期间二胡的创作和发展是停滞不前的。虽然有一些二胡作品,但是基本上都因为政治因素的束缚,这些作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几乎没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作品诞生。直到70年代末,我国的政治经济得以稳定下来,我们的二胡作品才展现了新的生机。虽然,这一时期的二胡音乐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单纯地强调为政治服务,在艺术性上是比较缺乏的;但是,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已经觉醒,他们创作出了很多的优秀二胡作品。比如:《喜送公粮》(顾武祥、孟津津作)、《喜唱丰收》(杨惠林、许讲德作)、《奔驰在千里草原》(王国潼、李秀其作)、《怀乡曲》(王国潼作)、《红旗渠绕太行》(闵惠芬作)、《草原新牧民》(刘长福作)等。在70年代末,在二胡的教育事业上还取得了一大进步,我国的艺术院校恢复了二胡的招生,这为二胡的教学、创作、科研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文革”的结束为我国二胡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各项经济、政治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音乐界更是因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而日益繁荣,二胡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正面影响。这一时期,是我国二胡创作的积极探索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大批的、高质量的二胡音乐作品诞生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体裁和风格的创作,让人耳目一新,应接不暇;而且还有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很多的专业音乐家们纷纷投入到二胡音乐的创作中,大家对二胡创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音乐家们不仅仅能够将二胡的民族性进行很好的传承,而且还能够将西方的作曲技法融入二胡的创作中来,这是对我国二胡创作的新的突破。这样的创作,在改革开放之初让我国的二胡作品在质量上呈现出历史性的第二次飞跃。

比如在中西兼用的思想下,陈耀星的《战马奔腾》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为二胡音乐界带来了震撼的力量。它对当时我国的二胡创作来说,具有一定风向引导作用。它以刻画解放军战士的神武勇敢为思想核心。在雄壮的乐曲中,队伍的气势显得十分高昂,让人仿佛觉得队伍正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前进发,奋勇杀敌。陈耀星不仅将我国传统乐器的优点发挥了出来,还对西洋演奏技法进行了合理的运用。随后,我国的二胡创作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改革发展创作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创作题材上的突破。较之以前的二胡创作,这一时期的二胡作品更加具有题材上的广度和深度。其二,创作思维更加灵活。在空前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作用下,我们作曲家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他们的创作思维也就更加灵活多变。其三,体裁更加丰富。在创作的改革发展期,不同的作曲家,当然会为了争取自己作品的独特性,而在体裁上下功夫,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其四,形式的多样性。在形式上的提升与二胡作品内容上的提升相得益彰。其五,音乐语汇的丰富。时代在进步,无论是当时国内的,还是西方的音乐语汇,只要能提升二胡作品的音乐品质,都是值得应用的。其六,技法方面得以丰富。无论是传统的技法还是西方的技法都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二胡作品中,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成就。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我国的二胡作品在质量上逐渐地提升,并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作品兼具专业性、探索性、实践性等特点,为后世二胡创作带来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总的来说,在我国二胡的改革发展时期,二胡在创作手法上有大胆的突破,就是将西方的音乐创作理论融入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之中,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产生二胡作品。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音乐素材来源的广泛性。这一时期,民族、民间素材是其中之一,比如《兰花花叙事曲》《陕北抒怀》《一枝花》《江南春色》《赶集》《大河涨水沙浪沙》等;同时,少数民族素材也十分丰富,比如《赞歌》《赛马》《北京有个金太阳》《葡萄熟了》等。此外,戏曲音乐的来源也十分常见,比如《洪湖人民的心愿》《红梅随想曲》《湘江乐》《秦腔主题随想曲》《郿鄂调》《怀乡曲》《苏南小曲》《豫乡行》等。再则,外来音乐移植改编的也比较多。如《流浪者之歌》《野蜂飞舞》《霍拉舞曲》《查尔达斯舞曲》等。

其次,旋律发展手法的多样性。我国的传统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有重复、连缀、循环、变奏、展衍等。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传统旋律手法在西洋作曲技法的引入之后变得更加的科学和严谨。这一时期,我国二胡创作的重复的手法不是采用传统的重复,而是有变化的重复。在重复的部分,有一些局部的变化,比如模进、承接等都是变化重复的形式,如曲目《山村变了样》。当重复和连缀在曲子中得以轮番进行时,曲子的循环手法就形成了。在现代二胡作曲中,作曲家借鉴了西方的技法,更加注重回旋原则。比如在《豫北叙事曲》中,在主句(乐节)和插入句(乐节)中力求变化。变奏的手法在西方的乐曲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我国二胡的改革发展时期,我们也运用了这样的手法,这使得我们的二胡音乐变奏手法将传统与西方进行了有机结合。展衍的手法是指特性音调在音乐中的贯穿作用和种子材料的展开和衍生,并对新的音乐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引入。这就使得音乐在旋律上得以丰富的变化和发展,在内在上又得以联系和统一。展衍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变奏的发展,而且展衍还与连缀一起综合运用。展衍和变奏的主要区别就是:展衍是针对音乐片段,变奏则是针对主题而言。(www.xing528.com)

我国二胡的传统旋律手法在西方旋律手法的引进中得以改革和发展。比如“和声”的中国化。如著名的《三门峡畅想曲》《战马奔腾》都采用了这样的旋律手法;同时,特性音程的贯穿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特性音程是在某种调试中特有的音程,其他任何的调式都没有这样的音程。在原核心音程小二度的基础上进行衍生和扩展而产生的新型旋律,使得小二度的特性得以加强,全曲中贯穿着这样的旋律型,这使得曲子显得十分的独特。此外,半音阶的运用也是比较典型的现代特征的曲子,主要有《战马奔腾》《兰花花叙事曲》等。我国的曲子借鉴西方的旋律手法进行创作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以人工音阶为主的写作手法、固定音型贯穿手法、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的手法等。

再次,曲式结构的复杂性。我国在二胡在改革发展时期出现了变奏体、循环体、连缀体等曲式结构。在我国的传统二胡的曲子中,乐句和乐段的再现手法是比较常见的。我国的曲式结构本来就含有三部性的因素,但是我们的三部性与西洋作曲理论中的三部性原则是有区别的。《湘江乐》《喜送公粮》等都运用了西方的三部性原则,属于复三部曲式,出现了“陈述—对比—再现”的曲式特点。奏鸣曲式结构的运用也是西方的一种曲式结构,在《兰花花叙事曲》《新婚别》等中都有体现。

最后,调式、调性的丰富性。我国二胡的改革发展时期坚持五声调式与西洋调式的结合,创造出更具现代气息的二胡乐曲。此外,多声部技法在二胡创作中也有比较明显的运用。

在我国二胡创作的改革发展阶段,二胡优秀作品频出。如《长城随想》,它是1981年由刘文金创作的。在那一段时间内,《长城随想》成了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同时,民歌作为音乐素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成为二胡创作的新鲜的元素。比如《兰花花叙事曲》,它是作曲家关铭对陕北民歌“信天游”《兰花花》的创新改编。还有以诗歌作为改编对象的曲子,比如《新婚别》,它是作曲家张晓峰、朱小谷的杰作,以杜甫的同名诗歌《新婚别》为创作的源泉。也有以歌剧音乐素材进行改编创作的曲子,如《红梅随想曲》,它是作家吴厚元以歌剧《江姐》的主题音乐进行的改编。

同时期的《第一二胡狂想曲》,这首曲子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造诣。作曲家王建民在这首曲子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也表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第一二胡狂想曲》没有大型的曲式结构,而是运用了少数民族音调中的几个段落。这些段落的结合也是非常具有自身的特点的,它以调式调性的变换为线索,让人回味无穷。二胡调式调性得以改变,它的音乐就显得柔美抒情,铿锵有力与灵活顽皮兼具,在调式调性的变化中,二胡的表达方式和音乐语言得以丰富起来,音乐的魅力也就得以提升。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二胡狂想曲》中,那些少数民族风格的变化音程以及少数民族音乐中所特有的节拍,让整首曲子具备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同时也让曲子具备了现代的音乐风格和特征。在作曲技法上,《第一二胡狂想曲》没有严格的曲式结构和和声,因此它对传统创作技法进行了突破,打破了它对二胡创作的限制;与此同时,在演奏方法上,《第一二胡狂想曲》也让人耳目一新,经典的拍琴筒、敲击弓杆等,都增加了二胡演奏的表演形式,让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得以进一步提升。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二胡狂想曲》中,作曲家对音乐的处理是比较大胆的,而且他在技法的创新上也有自己的独特方法,这使得这首曲子在音乐风格上更进一步地向现代化迈进。

此外,在二胡创作的改革发展时期,我国的二胡作曲家对西方的小提琴作品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许多作曲家将西方的小提琴作品改编成为二胡作品。这些作品对二胡演奏技术的提升以及二胡演奏表现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