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开始传入云南的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传入的路径大致有印度、缅甸、西藏和中原几条。佛教在云南多源多流,教派多样且各具特色。按通行分类方法,云南佛教有以下三大系统:
(1)巴利文经典系佛教,也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在东南亚诸国,在中国云南的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传播,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信仰;
(2)汉文经典系佛教,也有汉传佛教、北传佛教等称谓,流传在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及越南等国。汉传佛教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传播,但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等地,为汉族及部分接近汉文化的少数民族如白族、彝族等所信仰;
(3)藏文经典系佛教,又称藏传佛教,在中国的西北部高原,以及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流传。藏传佛教在云南主要分布于迪庆和丽江等地,为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所信仰。
云南佛教景观地名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通名还是专名的用词上,既有汉族共同的文化特点,又充分体现出云南的地域文化特色。以下我们从佛教景观地名通名和专名的命名角度,来探讨云南佛教旅游景观地名的文化内涵。
1.以佛教景观地名通名命名
佛教景观地名的通名,主要是按佛教活动场所和佛处所命名。
从佛教的活动场所和佛处所来看,佛处所和佛教活动场所的通名主要有寺、庙、庵、塔、堂等单音节词及由此演变发展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如坛庙、佛塔、洞窟、奘房、缅寺、金塔、喇嘛寺等。在云南的佛教旅游景观地名通名中,常见的有:
寺:寺是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廷、寺院建筑与园林,系出一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以“寺(佛寺)”为通名命名的云南主要的景观地名有:大理崇圣寺、感通寺,宾川祝圣寺、金顶寺、九莲寺、石钟寺、华严寺、慧灯寺,香格里拉松赞林寺,昆明圆通寺、盘龙寺、筇竹寺、宝华寺、昙花寺、西山华亭寺、太华寺、安宁曹溪寺,西双版纳总佛寺、曼春满佛寺、勐泐大佛寺,红河弥勒寺、沙溪兴教寺,丽江文峰寺、玉峰寺、指云寺,迪庆东竹林寺、扎木寺,德钦飞来寺,楚雄德丰寺、姚安龙华寺,玉溪玉泉寺、灵照寺等。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僧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云南佛教景观以庵为通名命名的地名主要有:大理寂照庵、鸡足山五华庵、万寿庵、恒阳庵,剑川觉民庵、灵泉庵、近天庵,寻甸香水庵,弥勒正德庵等。
塔:起源于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其弟子为纪念他,各自建塔以埋葬他的骨灰。所以佛塔是佛教徒主要膜拜的对象。云南佛教以“塔”命名的景观地名主要有:昆明东寺塔、昆明西寺塔、昆明官渡金刚塔、大理崇圣寺三塔、曼飞龙佛塔、姐勒金塔、鸡足山楞严塔、允燕佛塔、下关佛图塔、大姚白塔、芒市树包塔、陆良千佛塔、勐焕大金塔等。
图3-34 芒市树包塔
塔在云南佛教的建筑通名,由单音节词演变细分为双音节词,如白塔、金塔、佛塔,一般来说,“白塔”多是藏式佛塔,如大姚白塔,它的造型在云南独一无二,且历史久远。道光《大姚县志》载,此塔“相传天宝年间吐蕃所造”;“金塔”“佛寺”通名主要见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建筑,如芒市勐焕大金塔、姐勒金塔、瑞丽大金塔,西双版纳总佛寺、曼春满佛寺、勐泐大佛寺等。
奘房:奘房一般特指南传佛教的寺院,是佛教徒出家修行的地方,也是住持(当地人称“老佛爷”)传经布道的场所,奘房里最显著的位置供奉着佛像。
奘房分布于西南信仰南传佛教的地区,其建筑特点鲜明,多是木质结构,除了屋顶上的瓦片外,门、窗、隔板、柱子都是木制的。奘房不仅是宗教场所,而且是当地民众聚会的地方,还担当着学校的角色,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儿童可在奘房读书学习。云南主要的奘房景观地名有:瑞丽喊萨奘房、盈江南算奘房、昌宁马棒奘房。
图3-35 瑞丽喊萨奘房
缅寺:在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傣族地区,有大量以“缅寺”命名的寺庙。这些地区的傣族群众信奉南传佛教。南传佛教盛行于东南亚一带,其宗教建筑形式亦很富于地方特色。因我国傣族地区的佛寺建筑受缅甸、泰国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大,故俗称为缅寺。
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寨寨都有寺庙。以“缅寺”命名的主要景观地名如:沧源广允缅寺、西盟归缅寺、景谷官缅寺、勐海景龙大缅、昌宁湾甸缅寺等。
除此之外,佛教的活动场所还有殿,如大雄宝殿、天王殿、罗汉殿、迦叶殿等,以及阁、堂等,各地都有观音阁或者观音堂。殿、庙、阁同时作为佛教和道教活动场所的通名出现,道佛两教诸神同时出现在相同的活动场所,他们共享活动场地,这也证明了佛教和道教的和谐共处。
汉传佛教活动景观地名的通名,基本都是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的,如寺、殿、堂、楼等;而以南传佛教的寺庙景观地名通名,基本都是以双音节的形式出现的,如佛寺、奘房、缅寺、佛塔等;藏传佛教的活动场所的通名,经常以“喇嘛寺”三音节的形式出现,如扎美喇嘛寺、泸沽湖喇嘛寺、贡山喇嘛寺(普化寺)等。因此,从通名的音节形式和词汇特点,我们就基本可以判断云南佛教支系及其在云南的分布情况。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通名区分建筑形式。佛寺、奘房、缅寺、佛塔、喇嘛寺等建筑也各自有鲜明的特点,如傣族的佛塔与奘房,无论从建筑风格和艺术思想上,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传统的佛教和美学思想;至于缅寺和喇嘛寺建筑风格差异就更大了。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分类,可以作为参考,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松赞林寺,虽然是单音节通名,但却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2.以佛教景观地名专名命名
云南佛教景观地名的专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以佛菩萨名号命名的,有以佛教经典教义命名的,有以佛事修行活动命名的,有以佛教法物法器命名的,有以佛寺建筑颜色、风格命名的,有以佛寺所在方位、处所命名的……在西双版纳、德宏等地,还有众多以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命名的。主要有:
(1)以佛的名号或道场命名。
我们知道,佛教的神仙系列主要有佛、菩萨、罗汉等,以他们的名号命名是佛教景观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如:
观音:观音山(昆明、香格里拉、巍山、元阳、昌宁、弥渡等);观音洞(晋宁、屏边、丘北、昆明、永德等);观音寺(腾冲小西乡)、腾冲云山、瑞丽等;观音殿(剑川、宜良);观音塘(大理)、观音堂(大理)。
弥勒:红河弥勒寺、永胜弥勒寺、昆明弥勒寺公园、会泽县弥勒寺、丽江弥勒寺、安宁弥勒寺。
普贤:大理普贤寺、丽江普贤寺、昆明普贤寺、祥云普贤寺、宁洱普贤寺、普洱小黑江普贤寺。
地藏:昆明地藏寺、嵩明地藏寺、大理地藏寺。
迦叶:鸡足山迦叶殿、晋宁盘龙寺迦叶殿、牟定迦叶殿。
(2)还有众多以佛、菩萨德号道场命名的,如: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雄”是指释迦牟尼佛。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服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圆通寺:为观音道场。“圆通”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观音又称为“圆通大士”。“圆通”,是供奉观音的寺院。
天摩耶寺(大理):天摩耶,传说是释迦牟尼的母亲。
小普陀寺(大理):“普陀”一词为古印度梵语“Potalaka”(普陀珞珈)音译,出自佛经,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
(3)此外,还有鸡足山虚云寺、保山燃灯寺,以及直接以佛、大佛命名的,如活佛寺(元谋)、大佛寺(大理)、万佛寺(大理、安宁、德宏)及以佛教神仙或修行者名号命名的景观地名。
图3-36 昆明圆通寺
在众多佛教菩萨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观音了。观音,又称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的一位正神。在中国和云南人民的心目中,观音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出世的、彼岸的神异。但她的神通和法力又多用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因而又常常和人间的苦难和不幸联系在一起,具有入世的、此岸的现实性。因此,人们往往把善良、慈祥、美好的东西与观音联系在一起,在向观音的祈祷中超脱苦难的境遇,追求理想的愿望,无形中也净化和超度自己的灵魂。因此,以“观音”命名的景观地名在云南各地最为广泛和常见,也反映了云南人民对观音的崇拜和寄予的美好愿望。
在大理洱海南诏风情岛上,曾经竖立着一座造型独特、通高17.56米的汉白玉阿嵯耶观音立像,十分引人注目。这座观音像是根据崇圣寺出土的阿嵯耶观音按比例放大后雕塑的。
“阿嵯耶观音”上身露,下身穿裙,头戴饰有阿弥陀坐像的菩萨冠,赤足。经过国内外学术界研究认为,阿嵯耶观音的造像可能有受印度尼西亚、老挝的佛教造像的影响,但又具有很强的大理特点。
作为佛教在大理兴起、发展和兴盛的历史见证,阿嵯耶观音像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了大理的佛教文化。大理在古代就有“妙香佛国”之称,佛法十分兴盛。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国、大理国最有特色、也最受尊崇敬仰的一位神祇。他是最早进入云南传播佛教的西域莲花部尊菩萨,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使佛教在云南成为南诏、大理国普遍崇奉的第一宗教。
阿嵯耶观音是大理人民的守护神,大理人民对阿嵯耶观音有深深的敬意。如今,洱海周围村落的百姓仍对阿嵯耶观音有虔诚的信仰,几乎每村都有一个称为“莲池会”的民间组织,因此,阿嵯耶观音还有“云南福星”的尊称。[7]
另外,弥勒佛在云南人民中间也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红河弥勒市与弥勒寺。弥勒寺因塑有弥勒佛像而得名,它与弥勒市名巧合在一起,于是有人疑为有了弥勒寺才有弥勒市之名,推而演化出一个弥勒佛的“佛城”。然而,按历史溯源,弥勒市名与弥勒寺截然是两回事。清乾隆《弥勒州志》载:“弥勒汉属牂牁郡。唐昔些么徒蛮之裔弥勒居之,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千户总把,领吉输、裒恶、部笼、阿育四千户,属广西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为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称弥勒县相沿。2013年,更名为弥勒市(县级市)。弥勒部是古代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弥勒其人率领的一个部族。弥勒寺始建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新纂云南通志》载:“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
由此可见,弥勒人民借弥勒地名音名建造了一座弥勒寺,将二者联系起来,希望得到弥勒佛的保佑,体现弥勒人民对弥勒佛的尊崇和良好的愿望。我们很多人现在已经忘记了弥勒地名的来历,想到弥勒市,就会想到弥勒佛。
图3-37 红河弥勒寺
3.以寄托佛菩萨愿望的词汇命名
佛教的精神核心是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享受西方极乐。因此在佛教寺庙、建筑、佛像等景观地名的命名中,寄托佛菩萨愿望词汇命名现象也非常普遍。如:(www.xing528.com)
普光寺(腾冲、漾濞等)、金光寺(东川)、普照寺(姚安、曲靖等):普光、普照,都是佛光普照的意思。
普渡寺(腾冲)、普济寺(富民):普度、普济即普度众生。此类地名还有普救寺(曲靖)、普明寺(曲靖)等,意义相近。
极乐庵(宾川、澄江等):极乐,即西方极乐世界。
大悲寺(昭通):救人苦难之心,谓之悲;佛菩萨悲心广大,故称大悲。
慈云寺(昆明、安宁)、慈云阁(保山):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
4.以佛教经典、教义或修持境界命名
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重要的佛教经典有《金刚经》《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楞严经》《华严经》《佛说阿弥陀经》等;佛教教义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槃,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佛教的景观地名,有许多以佛教的典籍、教义或修行境界词语命名的。如:
金刚塔(昆明):《金刚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简称,佛教用金刚比喻智慧,谓其能摧毁、断除一切烦恼。
图3-38 昆明妙湛寺金刚塔
妙湛寺(昆明):妙湛,总持不动尊,出自《楞严经》,“妙湛”是指赞佛,意思是赞佛永远可以保持本体不动,在不动道场而教化众生。
妙高寺(昆明、开远):出自佛教经典,妙高山,是须弥山的译名,此山不仅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而且是诸山中之最高者,故名妙高山。
般若寺(宾川):般若一词是佛教术语,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
楞严塔(宾川):《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有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华严寺(昆明):《华严经》认为,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宣说“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圆信”“圆解”“圆行”“圆证”等“顿入佛地”的思想。
大觉寺(腾冲、楚雄、陆良):大觉,是指佛陀的觉悟,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即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出来的根本教义。凡夫无觉悟,声闻缘觉菩萨虽有觉悟但不大,只有佛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称为大觉。此类名称还有:妙觉寺(牟定)、觉性庵(禄丰)、等觉寺(巍山)、同觉寺(巍山)、圆觉寺(巍山)、真觉寺(石屏)、善觉寺(石屏)、觉海寺(富民)等。
菩提寺(芒市):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正德庵(弥勒):梵语“bhadanta”,巴利语同,音译婆坛陀,于印度时,为对佛菩萨或高僧之敬称。又比丘中之长老,亦称大德。
寂照寺(大理):寂,寂静之意;照,照鉴之意。智之本体为空寂,有观照之作用,即坐禅之当体、止观。
明心寺(腾冲):明心即明心见性。
慧灯庵(宾川):慧灯,犹慧炬。此类名称还有慧光寺(昆明)、慧明寺(巍山)等。
5.以佛教法物法器命名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狭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以法物法器命名的景观地名主要有:
莲花寺(嵩明):莲花代表佛的诞生。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
以佛教法物莲花命名的还有:宝莲寺(牟定、保山)、九莲寺(宾川)、莲花精舍(昆明)、妙莲寺(玉溪)、青莲寺(保山)、水莲寺(保山)等。
昙花寺(昆明):昙华寺在明朝崇祯年间建寺的时候,原草堂内有株优昙树(云南山玉兰),优昙被誉为“佛花”,就树创寺,寺名昙花。
此外,佛珠、钟、鼎、钵盂也都是佛教法器法物,这类地名有宝珠寺(昆明)、金钟寺(东川)、宝鼎寺(保山)、钵盂庵(腾冲)等。
6.表达对佛菩萨景仰、赞扬、祝福,祈愿佛祖显灵,寄托福禄寿喜、平安喜乐等美好愿望的地名
在云南人民的心中,佛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也是无所不能的。因此,人们对佛充满敬畏和赞许,也寄托着人们希望佛祖显灵,护佑苍生、福禄寿喜的良好愿意。这类地名有:
(1)表达对佛菩萨的景仰、祝福、赞扬。如崇圣寺(大理)、祝国寺(大理)、祝圣寺(宾川)、归圣寺(开远)、祁元寺(腾冲)、祉元寺(腾冲)等。
图3-39 大理崇圣寺
(2)期望佛祖显灵。如钟灵寺(寻甸)、灵照寺(玉龙)、灵通寺(安宁)、灵泉箐(永胜)、灵山寺(临沧、腾冲)、灵照寺(玉溪)、凤灵寺(保山)、威灵寺(腾冲)、鸿灵寺(保山)等。
(3)祈福平安福寿。如仁寿寺(蒙自)、庆寿寺(昆明)、大德寺(永胜)、太平寺(临沧、梁河)、吉泉寺(曲靖)、寿佛寺(文山)、安国寺(曲靖)、万福寺(宜良)、福善寺(晋宁)等。
(4)感恩佛的恩典,尽忠报效。如宏恩寺(保山)、皇恩寺(德宏)、承恩寺(香格里拉)、报恩寺(陇川)、报国寺(大理)、护国寺(昆明)、护龙寺(腾冲)、悯忠寺(昆明)、忠孝寺(昆明)等。
7.按佛教活动场所功能命名
佛教活动场所有不同的功能划分。殿堂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用于供奉佛像、菩萨像;堂是僧众修行和起居的地方。汉地佛教自明代起,殿堂的建筑开始定型化,即通常在南北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寺院的两侧为僧众的生活区域,大殿之后是法堂(或称讲堂),是演说佛法、归戒集会的地方;藏经楼是寺院图书馆。除佛殿外,以佛教活动场所功能命名的有:
法藏寺(腾冲):纳藏经典之府库亦称法藏,或宝藏、经藏、轮藏、经堂。
藏经阁(昆明):藏经阁,又称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
受戒堂(鹤庆):佛教徒接受戒律、受训诫的场所。
云净寺(巍山):洒净,佛教仪式,即洒香水以净物仪式的场所。
此外,这类地名还有藏经阁(香格里拉)、镇海寺(昆明)、大钟寺(宾川)等。
8.以佛菩萨或寺庙处所命名
以佛菩萨或寺庙处所为专名直接命名也是佛教景观地名最为常见的命名方式,如丽江玉峰寺、文峰寺、昆明太华寺、华亭寺、金马寺等,都是以寺庙所在山命名的。而在南传佛教地区,佛寺的地名基本都以“地名+佛寺(奘房、金塔)”的方式命名的,也有以“汉语+佛寺(奘房、金塔)”方式命名的地名,如芒市风平佛塔,孟连大寨佛寺、小寨佛寺、老寨佛寺、回江佛寺,澜沧上下寨佛寺,西盟上寨缅寺、下寨缅寺,昌宁旧寨奘房等;也有以“少数民族语言+佛寺(奘房、金塔)”命名的方式,这也是南传佛教地区佛寺最为常见命名方式。如:德宏姐勒金塔、瑞丽喊萨奘房、盈江允燕佛塔,姐勒、喊萨、允燕都是地名。“姐勒”,傣语称“广母贺卯”,意为在坝子马头的塔;“喊萨”,傣语的意思是“黄金休息地”;“允燕”,傣语意为吉祥、欢跃、令人向往的地方。此外,还有西双版纳曼飞龙佛塔、曼景大佛寺、孟连朗岛佛寺、芒蚌佛寺、广伞佛寺等。以少数民族语言做专名,汉族语言为通名的命名方式,也很好地诠释了云南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交融及民族间的融合。
图3-40 姐勒金塔
此外,还有以寺庙建筑物材料命名的。中国建筑的材料,一开始都是茅草、泥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冶炼水平的提高,才有金属建筑材料,在寺庙建筑上也体现出建筑材料的不同,如茅庵寺(寻甸)、铜瓦殿(宾川)、金顶寺(宾川),而石塔、石佛、石窟、石寺也是最为常见的,这是因为石头材料坚固,容易获得,易于造型,也便于保存。也有以传说命名的,如德钦飞来寺、丽江指云寺、昆明筇竹寺等。关于飞来寺的由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据说建庙之初,地址原本选在距离现在位置2千米以外的地方。破土动工的头天晚上,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盖房用的柱梁不翼而飞。村民们再三寻踪追迹,终于在另一处找到了这些柱梁,并且发现它们已全部搭建妥当。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寺庙,人们引为神意,给寺庙命名“飞来寺”。
云南旅游佛教景观地名的专名,类型较多,内涵也比较复杂,以上几种专名的命名方式,只能概括佛教景观命名专名的主要方式,无法全部涵盖其所有专名的命名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