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和解深重的仇恨,必然还会留有余怨;用德来报答仇恨,怎么能算作妥善的办法呢?因此,圣人拿着借条,但并不用它来索债。有德之人就像手持借条的圣人那样宽容,无德之人就像税官那样苛取。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私心,常常帮助有德的善人。
【注释】
报怨以德:此句原在六十三章,但据上下文意应在本章。
左契:借条,债权人持有的契约。古人借贷时,刻木为契约,木契剖分左右,左契由债权人持有,右契由债务人持有。
责:索取,求取。
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此处指税官。司,掌管。彻,周代的税法。
无亲:没有偏亲偏爱,没有私心。
常与善人:常常帮助有德的善人。善人能够拿出自己多余的来帮助不足者,符合天道,所以不会被天道所损害,而会被天道所关照。
和大怨,必有余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和之,其伤不复,故有余怨也。
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www.xing528.com)
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念怨生而后责于人也。
无德司彻。
彻,司人之过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延伸阅读(二)❀ 苏辙《老子解》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以为善?
夫怨生于妄,而妄出于性,知性者不见诸妄,而又何怨乎?今不知除其本,而欲和其末,故外虽和而内未忘也。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契之有左右,所以为信而息争也。圣人与人均有是性,人方以妄为常,驰骛于争夺之场,而不知性之未始少妄也。是以圣人以其性示人,使知除妄以复性,待其妄尽而性复,未有不廓然自得,如右契之合左,不待责之而自服也。然则虽有大怨怼,将涣然冰解,知其本非有矣,而安用和之?彼无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则亦劳而无功矣。彻,通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私,惟善人则与之。契之无私,亦犹是也,惟合者则得之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