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喜欢多话的人不是智者。所以达到“玄同”境界的人,不可能亲近他,也不可能疏远他;不可能使他获利,也不可能使他受害;不可能使他显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道非言说,亦不离言说,然能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体道者均覆万物,而孰为亲疏?情计之所不及,此所以为天下贵也。
【译文】
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喜欢多话的人不是智者。塞住产生欲望的感官穴窍,闭上通向外界的欲望门径,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各种光泽,与尘俗相同,这就是“玄妙齐同的理想境界”。所以达到“玄同”境界的人,不可能亲近他,也不可能疏远他;不可能使他获利,也不可能使他受害;不可能使他显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所以他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注释】
知:即“智”,智慧。
玄同:玄妙齐同,此处指得“道”的理想境界。
延伸阅读(一)✿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知者不言,
因自然也。
言者不知。
造事端也。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
含守质也。
解其分,
除争原也。
和其光,
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www.xing528.com)
同其尘,
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可得而亲,则可得而疏也。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可得而利,则可得而害也。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可得而贵,则可得而贱也。
故为天下贵。
无物可以加之也。
延伸阅读(二)❀ 苏辙《老子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道非言说,亦不离言说,然能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兑、闭门以杜其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治其内者,默然不同而与道同也。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可得而亲,则亦可得而疏;可得而利,则亦可得而害;可得而贵,则亦可得而贱。体道者均覆万物,而孰为亲疏?等观逆顺,而孰为利害?不知荣辱,而孰为贵贱?情计之所不及,此所以为天下贵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