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减少再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界。延伸阅读(一)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学日益,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及其有事,自己造也。苟一日知道,顾视万物,无一非妄。及其兼忘此心,纯性而无余,然后无所不为,而不失于无为矣。圣人无为故无事,其心见于外而物安之,虽不取天下,而天下归之矣。
【译文】
求学是每天都增加知识,求道是每天都减少知识。减少再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界。做到顺其自然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治理国家要用不妄为的方法,如果任意妄为,那就无法治理好国家。
【注释】
为学日益:求学是每天都增加知识。为学,求学。日益,每天增加。
为道日损:求道是每天都减少知识。损,减少。
取: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无事:不妄为,不惹是生非。
有事:任意妄为,惹是生非。
延伸阅读(一)✿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为学日益,
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为道日损。
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www.xing528.com)
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
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失统本也。
延伸阅读(二)❀ 苏辙《老子解》
为学日益,
不知道而务学,闻见日多,而无以一之,未免为累也。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为道日损。
苟一日知道,顾视万物,无一非妄。去妄以求复性,是谓之损。孔子谓子贡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去妄以求复性,可谓损矣,而去妄之心犹存。及其兼忘此心,纯性而无余,然后无所不为,而不失于无为矣。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见于外,而物恶之,故终不可得。圣人无为故无事,其心见于外而物安之,虽不取天下,而天下归之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