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优秀的人听了道,勤恳地去实行;一般的人听了道,有时存在心里,有时则忘记;俗陋的人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了。因此自古立言之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之道好像暗昧不明,前进之道好像后退不前,平坦之道好像崎岖不平,崇高之德好像低谷,最洁白的好像显得污浊,广大之德好像不足,刚健之德好像怠惰的样子,质朴纯真好像会更改变化,最方正的反而没有角,最大的器皿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体,道幽隐微妙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帮助万物并使之成功。
【注释】
士:古代诸侯设上士、中士、下士,“士”的地位次于大夫。老子借用当时的地位等级比喻人们对“道”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亡:通“忘”,忘记。
建言:立言。
夷道若颣:夷,平坦。颣,不平。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像污浊。辱,污浊。
建德若偷:刚健之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建,通“健”。偷,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像会更改变化。渝,变更,改变。
大方无隅:最方正的反而没有角。隅,角,角落。
善贷且成:善于帮助万物并使之成功。贷,施与,给予。
延伸阅读(一)✿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有志也。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建,犹立也。
明道若昧,
光而不耀。
进道若退,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夷道若颣,
颣,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执平以割物。其平不见,乃更反若颣也。
上德若谷,
不德其德,无所怀也。
太白若辱,
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后乃得。
广德若不足,
广德不盈,廓然无形,不可满也。
建德若偷,
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质真若渝,
质真者,不矜其真,故渝。
大方无隅,
方而不割,故无隅也。
大器晚成,
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晚成也。
大音希声,(www.xing528.com)
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大象无形,
有形则有分,有分者,不温则炎,不炎则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凡此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成形,故隐而无名也。贷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贷之则足以永终其德,故曰“善贷”也。成之不如机匠之裁,无物而不济其形,故曰善成。
延伸阅读(二)❀ 苏辙《老子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非形不可见,非声不可闻。不先知万物之妄,廓然无蔽,卓然有见,未免于不信也。故下士闻道,以为荒唐谬悠而笑之;中士闻道,与之存亡出没而疑之;惟了然见之者,然后勤行服膺而不怠。
孔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斯所谓上士也哉。
故建言者有之:
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说,而老子取之下之所陈者是也。
明道若昧,
无所不照,而非察也。
进道若退,
若止不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
夷道若类,
或夷或类,所至则平,而未尝削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如谷之虚也。
大白若辱,
使白而不受污,此则不屑不洁之士,而非圣人也。
广德若不足,
广大而不可复加,则止于此而已,非广也。
建德若偷,
因物之自然而无立者,外若偷惰而实建也。
质真若渝,
体圣抱神,随物变化,而不失其贞者,外若渝也。
大方无隅,
全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
大器晚成,
器大不可近用也。
大音希声,
非耳之所得闻也。
大象无形,
非目之所得见也。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道之所寓,无所不见。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见于事者也。而道之大全,则隐于无名,惟其所寓,推其有余,以贷不足,物之赖之以成者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