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现状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发展现状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云计算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发展需要底层信息基础设施来承载,未来对于服务器数量的需求将大大提升,并带动以IDC为代表的计算集群的增长。移动互联网再次拓展了以网络化资源交付为特点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改变了数据的产生方式,推动了全球数据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大数据的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大数据安全区别于传统数据安全的特殊性。

1.云计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云计算市场迅速增长,世界信息产业强国和地区对云计算给予了高度关注,已把云计算作为未来战略产业的重点,纷纷研究、制定并出台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加快部署国家级云计算基础设施,并加快推动云计算的应用,抢占云计算产业制高点。

美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的云计算计划,内容涉及生产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云端产业、商务业务整合、政府网站改革、社交媒体等诸多方面。欧盟制定了《第7框架计划(FP7)》,推动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英国已开始实施“政府云”(G-Cloud)计划,所有的公共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G-Cloud平台来挑选和组合所需服务。日本提出“相关云”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实现电子政务集中到一个统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之上,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IBM、Microsoft、Google、Sun、Amazon等知名电子信息公司相继推出云计算产品和服务,Intel、Cisco等传统硬件厂商也纷纷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型。

云计算产业在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云计算产业在中国国内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总体规模每年迅速递增。我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及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了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但云计算的产业化快速发展尚存在如用户认知不足、标准缺失、数据主权争议、可用性、稳定性担忧、用户锁定、服务质量难以规范等诸多障碍。其中标准、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最为核心,也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展云计算相关研究和项目建设,未来将会有大规模突破发展。“十二五”末,中国云计算市场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主要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为应用重点。相信在未来,云计算产业将成为IT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一个发展方向。

我国云计算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阿里云为例,2019年1月,阿里巴巴公布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阿里云营收规模为213.6亿元,4年间增长约20倍,成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上一年,这一数字为111.7亿元。根据阿里云官方数据,目前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在使用阿里云。

此前,Gartner和IDC也分别发布数据。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公共云市场整体增长为21.4%,以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为首的全球云计算“3A”阵营占据了超过七成市场份额。IDC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上,阿里云市场份额相当于第2~9名的总和,而在全球市场,阿里云已超过了Google和IBM的云业务。

未来,云计算的范畴越来越广,人工智能开始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有云公司提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意味着人工智能的优质基础设施同样会大量普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发展需要底层信息基础设施来承载,未来对于服务器数量的需求将大大提升,并带动以IDC为代表的计算集群的增长。云计算作为下一代企业数据中心,基本形式为大量链接在一起的共享IT基础设施,其不受本地和远程计算机资源的限制,可以很方便地访问云中的“虚拟”资源,使用户和云服务提供商之间可以像访问网络一样进行交互操作。移动互联网再次拓展了以网络化资源交付为特点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改变了数据的产生方式,推动了全球数据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大数据的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2.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数据分析、数据运营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拥有用户数据的IT企业对传统的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数据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1)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5月,国务院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规划,大数据产业第一次明确出现在规划中。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发展国家战略,正式把促进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关键任务,即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强化网络及数据安全保障。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2018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是确立大数据国家战略以来,首个国家层面出台发布的类目数据管理办法。(www.xing528.com)

(2)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数据开放共享进程较慢。

在我国,数据开放与共享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地方政府尝试探索阶段。地方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存在着总体数量少、地域差异大、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差、数据管理薄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而许多企业为了让用户依赖自己的产品,不愿意将收集到的数据共享给其他人。同时,数据质量不高、数据资源流通不畅、管理能力弱等原因也造成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

2)数据安全面临威胁。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大数据安全区别于传统数据安全的特殊性。在大数据时代新形势下,数据安全、隐私安全乃至大数据平台安全等,均面临新威胁与新风险,做好大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具有严峻挑战。

3)法律制度不完善。

大数据技术在中国得到重视并开发的时间较晚,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标准规范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当前存在的数据黑市交易猖獗,不利于正规大数据企业的生存,相应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或可有效打击数据非法流通行为,但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还无法真正发挥出实力去解决黑市交易问题。

4)大数据人才紧缺。

近几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逐渐加快,但专业化人才短缺也逐渐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积累,从大数据迅猛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数据人才都面临严重缺口。大数据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和业务应用、大数据平台运维与开发、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专业人才供求矛盾将十分突出。

(3)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大数据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丰富。比如,在金融行业中,可应用于金融反欺诈、风控、信贷业务等;在电信行业中,精准营销、信用评估则是大数据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而政府层面,大数据应用则更加偏向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交通、气象等方面。另外,随着国家战略建设及社会需求的推动,大数据行业在医疗领域也将大有可为。

大数据还能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到售后维护等多环节或全流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如零售业可以运用大数据调整销售策略,制造业可以运用大数据加强售后维护,农业可以运用大数据制定收割路线,电信业可以运用大数据加强精准营销。

当前的5G网络是一场创新革命,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智移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移动通信信息服务企业已开始建设基于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大数据正由技术创新向应用创新转变,得益于人工智能、5G、区块链、边缘计算的发展与融合,将带来井喷式增长的海量原始数据,未来大数据技术能将各行业丰富的数据类型与应用场景不断深度融合,实现应用创新层面的大爆炸。未来,5G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大数据产业的加速繁荣、带动产业链的迅速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