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要求
(1)施工单位
应熟悉强弱电施工工艺,具备相关领域项目经验,并拥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接收、阅读系统设计图纸、资料,勘查施工现场,明确本系统施工范围和特点,明确施工过程中与被监测供能系统的关联。落实系统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的专用工具和检测仪器。检查产品外观和装箱清单、合格证书、技术说明书,计量装置安装前,应核对计量装置相关参数,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2)计量装置
系统采用的计量装置及数据通信网关的通信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对计量装置的精度、通信功能和数据通信网关的通信功能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计量装置应与其他建筑设备系统安装同步进行,并注意产品保护。各工序按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在上道工序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方可实施下道工序,并按规定登记和记录。隐蔽工程检验合格签证后方可被覆。系统调试阶段应逐点核对计量装置地址无误,逐项核对分类、分项能耗与现场计量装置读数,达到本规范规定的精度和标准,并满足设计要求。工程调试完成经建设单位同意后投入系统试运行。应保存系统试运行期间的全部记录。
(3)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
①电流互感器安装。
回路内的三相电流互感器应采用同一制造厂商生产的型号、准确度等级和二次容量均相同的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进线端的极性符号应一致;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应安装接线端子,低压进线处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宜安装试验端子。出线端子应编制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和接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 mm。接线与端子应连接牢固,杜绝开路现象的发生;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一端应可靠接地;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如利用已有互感器的,应在施工前对互感器出线进入计量装置的接线极性进行测试,如出现反接,应在系统施工时进行纠正。
②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安装。
安装前应通电检查,安装方式应符合现场使用条件;电压、电流回路A、B、C各相导线宜分别采用黄、绿、红色单股绝缘铜质线,中性线(N线)采用淡蓝色线,保护接地线(PE线)为黄绿相间色线,并在导线上设置与图纸相符的端子编号。导线排列顺序应按正相序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排列;就地计量电流的测量回路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铜质线缆。电压测量回路应采用耐压不低于500 V的铜芯绝缘导线,且芯线截面不应小于1.5 mm2;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三相四线制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其电压引入线应单独接入,不得与电流线共用。使用多功能电力仪表和三相电力分析仪表的,采集电压信号前端应加装1 A熔断器;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单独配置的计量表箱在室内挂墙安装时,安装高度宜为0.8~1.8 m;电子式计量装置应安装牢固、垂直,表中心线倾斜不大于1°;在原配电柜(箱)中加装时,计量装置下端应设置标示回路名称的编号。与原三相电子式计量装置水平间距应大于80 mm,单相电子式计量装置水平间距应大于30 mm,电子式计量装置与屏边的距离应大于40 mm。
(4)温度传感器
直接插入的温度传感器保护管和插入温度传感器的套管应采用导热率良好,且坚固、耐磨的材料;传感器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能反映被测介质的平均温度;温度传感器内的测温元件插入深度应超过管道的中性线,使温度传感器的尖端对着水的流动方向或垂直于管道中;温度传感器与管道的连接应保持密封,减少传感器与周围物体和空间环境间的热交换;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方式应便于检查和维修。
(5)传输线缆
①单独敷设。
线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并应满足设计规定的管径利用率,按要求规范敷设。线槽宜采用金属密封线槽,按要求规范敷设。线槽安装位置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 mm,水平偏差每米不大于2 mm,垂直线槽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3 mm。金属线槽、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满足接地要求。缆线管内敷设前,管口应做防护;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敷设后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室外管井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并应做好防压、防腐和防水淹措施。
②系统使用。(www.xing528.com)
检查所附标志、标签及标注的型号和规格应与设计相符。查验批量电气性能产品检验报告,应符合设计要求。线缆进场前应对其电气性能进行复验,复验方式为见证取样。测试内容包括环阻、绝缘、衰减、串音等电气性能测试,光缆应作插入损耗指标测试。查验传输系统使用的配线模块、信息插座、光纤连接器件等,部件应完整,电气和机械性能应符合质量标准,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能。传输系统中使用的浪涌保护器以及信息转换器、中继器、放大器等中间传输设备,应具有完整的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书和技术说明文件,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线缆保护。
敷设的缆线应保持自然平直,不扭绞,不打圈,不接头,不受外力挤压。敷设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与电力线、配电箱、配电间应保持规定的距离。线缆终接端应留有冗余,冗余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缆线两端应有标志。标志应清晰、准确,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与其他弱电系统共用线槽敷设的缆线,应具有明显特征区分,或间隔以标志标记,标志间隔宜不大于5m。线缆应按设计规定接续,并接续牢固,保持良好接触。对绞电缆与连接件连接应按规定的连接方式对准线号、线位色标,在同一工程中T568A与T568B两种连接方式不得混合使用。
(6)设备箱(柜)
设备箱、柜安装部位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建筑环境的布局。箱、柜前应留有开门的空间距离,宜不小于800 mm。暋箱、柜安装应稳定、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 mm。带箱设备直接墙面安装时,应装置背板。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照机柜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机柜安置在底座上,然后敷设活动地板。
(7)无线传输网络天线
根据现场测试数据确定安装部位。干路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等中间设备宜采用保护箱安装。用能监测系统专用服务器、数据备份设备、与传输系统连接的接口设备、数据输出设备、打印设备,以及用于数据发送的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UPS电源等,进场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查验无误,具有序列号的设备应登记其序列号。网络设备开箱后应通电检查,指示灯应正常显示,并正常启动。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应固定牢固、整齐,便于管理,盘面安装的设备应便于操作。设备连接缆线应符合设备使用要求,并正确连接。中央控制室设备应以标签标明,网络设备应标注网络地址,连接缆线应按照设计正确标签。
(8)电源供电
前端能耗计量装置、传输系统设备外壳应通过保护机箱、机柜内的汇流排就近接地。传输系统中屏蔽电缆屏蔽层与连接件屏蔽罩应可靠接触,屏蔽层应保持端到端可靠连接,进入中央控制室时应就近与机房等电位连接网连接,做到同一链路全程屏蔽、一端接地。中央控制室布线和设备安装应按设计要求接地,采取相应的防雷接地措施。采用浪涌保护器时,安装应牢固,接线应可靠。
2)施工安全及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应符合《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DG/TJ08—1201的规定。现场安装人员应具有相应专业的操作证书。既有建筑的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改造在安装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时应停电施工。维护或更换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时,可不停电施工,但必须在配电室当值人员监督下断开计量装置输入电压的熔断器,短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端子排,确保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处于短路状态,并核对计量装置输入线路无误后实施。
安装施工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对既有建筑的接入改造过程,在这期间除了要有敏捷的头脑应对随时发生的问题,还要很好地运用动态管理方法,将突发事件的概率降至最低。在安装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人员一定要按照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采取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C)。务必要确保安装质量一次性合格,否则在后续调试过程中会带来很多无法及时调整的问题,甚至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会直接影响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工程管理人员也要全过程执行质量管控,与技术人员紧密配合,保持沟通顺畅,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协调好施工过程中的双方技术性沟通,如在与既有建筑原系统搭接时出现的双方技术人员沟通、交接问题上,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协调好双方人员沟通的时间及交接点,做好记录并记入工程日志内。
既有建筑进行停电施工期间,因为所受时间的限制及为保证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一般既有建筑管理方不会在同一时间将建筑的所有电源切断,而是根据施工方所报的停电计划及既有建筑的运行管理策略对施工时间段所涉及的作业面电源进行停电处理,待施工检查完毕后再恢复送电。施工方不可自行断电、送电,因为施工方对既有建筑的运行管理策略不可能了如指掌,所以施工前的停电操作一定要等既有建筑管理方到现场由其进行停电操作;在施工期间及施工完毕后不能随意合闸送电,防止该条回路上管理方同时安排有其他项目的检修工作或开放式电路存在,务必要通知管理方到现场对其工作区域及线路检查完毕后由管理方恢复送电。
虽然在前面的施工方案中提出要在施工前对既有建筑的系统结构摸清、吃透,对自身系统的切入进行预先研究、模拟,但实际工作中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老系统设备兼容、同步问题,这在工程竣工调试时就要从实际角度彻底解决。一定要保证在自身系统运行稳定、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切入既有建筑原有系统内。出现与老系统或设备不兼容的情况时,要积极与管理方相互沟通,或邀请原建筑电气系统的施工、设计单位一同解决处理,不能自行其是。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和常规建筑电气项目一样,竣工验收合格、能耗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中心后就要交接给既有建筑管理方。在这里不仅要按正常建筑电气工程交接程序执行,施工方还要编写系统使用手册,对管理方的维护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防止在今后系统使用过程中因维护人员对系统不清楚或误操作导致影响其他原有建筑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