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书春数学史自选集下册:大衍总数术与大衍求一术,哪个更优?

郭书春数学史自选集下册:大衍总数术与大衍求一术,哪个更优?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常把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数书九章》求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方法称为“大衍求一术”。[3]很显然,秦九韶求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方法是“大衍总数术”,它包括四个部分:诸问数的定义,将不两两互素的问数化为两两互素的定数的程序,求乘率的程序即“大衍求一术”,求率数即答案的程序。“大衍求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是其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却不是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的全部。

郭书春数学史自选集下册:大衍总数术与大衍求一术,哪个更优?

人们常把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数书九章》求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方法称为“大衍求一术”。[2]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我们先看看秦九韶的原话。他说:

大衍总数术曰:置诸问数:类名有四。一曰元数,谓尾位见单零者本门揲蓍酒息斛粜砌砖失米之类是也。二曰收数,谓尾位见分厘者假令冬至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欲与甲子六十日为一会而求积日之类。三曰通数,谓诸数各有分子母者。本门问一会积年是也。四曰复数谓尾位见十或百及千以上者本门筑堤并急足之类是也。元数者,先以两两连环求等,约奇弗约偶。或约得五而彼有十乃约偶而弗约奇。或元数俱偶,约毕可存一位见偶。或皆约而犹有类数存,姑置之,俟与其他约遍而后乃与姑置者求等约之。或诸数皆不可尽类,则以诸元数命曰复数,以复数格入之。收数者,乃命尾位分厘作单零,以进所问之数,定位讫,用元数格入之。或如意立数为母,收进分厘,以从所问,用通数格入之。通数者,置问数,通分内子,互乘之,皆曰通数。求总等,不约一位,约众位,得各元法数,用元数格入之。或诸母数繁,就分从省通之者,皆不用元,各母仍求总等,存一位,约众位,亦各得元法数,亦用元数格入之。复数者,问数尾位见十以上者。以诸数求总等,存一位,约众位,始得元数。两两连环求等,约奇弗约偶,复乘偶;或约偶弗约奇,复乘奇。或彼此可约而犹有类数存者,又相减以求续等,以续等约彼,则必复乘此,乃得定数。所有元数、收数、通数三格,皆有复乘求定之理,悉可入之。

求定数,勿使两位见偶,勿使见一太多。见一多,则借用繁;不欲借,则任得一。以定相乘为衍母,以各定约衍母,各得衍数。或列各定为母于右行各立天元一为子于左行以母互乘子亦得衍数。诸衍数,各满定母去之,不满曰奇。以奇与定,用大衍求一入之,以求乘率。或奇得一者便为乘率

大衍求一术云:置奇右上,定居右下,立天元一于左上。先以右上除右下,所得商数与左上一相生,入左下。然后乃以右行上下以少除多,递互除之,所得商数,随即递互累乘,归左行上下,须使右上末后奇一而止。乃验左上所得,以为乘率。或奇数已见单一者,便为乘率。(www.xing528.com)

置各乘率,对乘衍数,得泛用。并泛,课衍母,多一者为正用。或泛多衍母倍数者,验元数,奇偶同类者,损其半倍,或三处同类以三约衍母于三处损之。各为正用数。或定母得一,而衍数同衍母者,为无用数。当验元数同类者,而正用至多处借之。以元数两位求等,以等约衍母为借数,以借数损有以益其无为正用。或数处无者,如意立数为母,约衍母,所得以如意子乘之,均借补之。或欲从省勿借,任之为空可也。然后其余各乘正用,为各总。并总,满衍母去之,不满为所求率数。[3]

很显然,秦九韶求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方法是“大衍总数术”,它包括四个部分:诸问数的定义,将不两两互素的问数化为两两互素的定数的程序,求乘率的程序即“大衍求一术”,求率数即答案的程序。“大衍求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是其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却不是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的全部。自清中叶以来许多推演秦九韶方法的著作[1]及20世纪的数学史著述[4]大都将大衍求一术说成是秦九韶的一次同余方程组解法,是不恰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