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发现的《东平筭经》是一部天元术的早期著作,它用19个汉字分别表示未知数的不同幂次。[6]其中以仙、明、霄、汉等符号来表示天元,以逝、泉、暗、鬼等符号来代表地元,明显受到道教的影响,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14]同时,这种表达方式暗示着道教数学在本质上的宇宙图式功能,是道教对宇宙结构的数学表达。[4]
后来人们简化天元术的表示,只用天元表示未知数的正幂,地元表示未知数的负幂。李冶说:“予遍观诸家如积图式,皆以天元在上,乘则升之,除则降之。”只有太原彭泽彦材法“立天元在下”。李冶说:
立法与古相反者,其意以为天本在上,动则不可复上。而必置于下,动则徐上,亦犹易卦乾在下,坤在上,二气相交而为太也。[6]
李冶说,彭泽彦才法是受《周易》八卦“乾在下,坤在上,二气相交而为太”[23]思想的影响。《周易》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源泉之一。
天元术发展成熟后,以及二元术、三元术、四元术中,均用“太”表示常数项。“太”即太极,是道教中的术语。太极是最原始的混沌之气,源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3]天元术中表示未知数的天元,二元术中表示未知数的天元、地元,三元术中表示未知数的天元、地元、人元,四元术中表示未知数的天元、地元、人元、物元,也都是道教术语。三元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术语和思想概念。道教的三元思想渊源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说,《周易·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23]道门人士将《周易》的三才引入道教,泛指三种相互关联且意义重点的事物,称三元。[14]当然,对“三元”,道教不同的教派不同的著作有不同的解说,但以天元、地元、人元解释“三元”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元代李鹏飞的《三元延寿参赞书》,以道教三元之说为全书的论述总纲,“人之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24]“天”“地”“人”三元与“物”并列,在道教典籍《阴符经》[25]有一个经典的表达:“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盖建民认为,这是说,天、地、人与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盗取”互相依存的生态群落关系,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天、地、人、万物之间的系统关系。那么作为天元术发展高峰的四元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天、地、人与物并列的“四象会元”方法极有可能也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14]总之,将天元、地元、人元、物元引入数学,表示未知数,应该说是受道教思想,特别是全真道思想影响的产物。(www.xing528.com)
祖颐在概述天元术和四元术的发展史时说:
平阳蒋周撰《益古》,博陆李文一撰《照胆》,鹿泉石信道撰《钤经》,平水刘汝谐撰《如积释锁》,绛人元裕细草之[5],后人始知有天元也。平阳李德载因撰《两仪群英集臻》,兼有地元,霍山邢先生颂不高弟刘大鉴润夫撰《乾坤括囊》,末仅有人元二问。吾友燕山朱汉卿先生演数有年,探三才之赜,索《九章》之隐,按天、地、人、物立成四元。[19]
这里提到的对天元术、四元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数学家,包括李冶在内,都活动在太行山两侧,是全真道盛行的地方。无论这些数学家是不是全真道道士,他们与全真道道士的关系是不是密切,不仅全真道观在战乱中为许多数学家提供了相对安定的学术环境,而且道教特别是全真道教的思想直接催生了天元术,并发展为二元术、三元术和四元术,则是无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