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等整理的“十部算经”最迟在唐中叶即已流传着不同的抄本。[11]其中一种抄本在北宋元丰七年(1084)由秘书省刊刻,当时《缀术》《夏侯阳筭经》早已亡佚,前者阙如,后者因唐中叶的一本算书开首有“夏侯阳曰”而被误认为是书而刻入。北宋秘书省刻本今不存。南宋鲍澣之于庆元六年(1200)和嘉定六年(1213)先后翻刻了北宋秘书省刻本《九章筭经》[1]《周髀筭经》等9部算经,五年还刻了《数术记遗》。南宋本至明末阙《九章筭术》后四卷及刘徽序和《海岛筭经》《五经筭术》。[2]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汲古阁主人毛扆影抄了南宋本,世称汲古阁本[3][12]。唐中叶的另一种抄本于明永乐六年(1408)被分类抄入《永乐大典》“筭”字条。今存卷16343,16344。[4][13]有人说明初将南宋本抄入《永乐大典》。事实上,南宋本与《永乐大典》本的母本是两种内容基本相同而文字稍有歧异的不同抄本。这从《九章筭术》的南宋本、《永乐大典》本及其戴震辑录本中带有指标性的几个字词的异同及其与李籍《九章筭术音义》[14]的比较即可看出。如卷二“幹”,李籍说“一本作簳”,南宋本作“簳”,戴震辑录本作“幹”。卷五“臑”,李籍说“或作腝,非是”。“臑”,南宋本作“腝”,戴震辑录本作“臑”。等等,都说明在唐中叶起码有三个不同的抄本,李籍取其一作《音义》,明初取此本抄入《永乐大典》,而北宋秘书省刻本的底本是另一抄本。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戴震从《永乐大典》辑录出《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等7部算经,加以校勘,成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和《四库全书》本的底本,其中《周髀算经》以明刻本为底本,以戴震辑录本参校而成。1776年秋,戴震借到汲古阁本,除《九章算术》后四卷及刘徽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仍以戴震辑录本为底本外,其余算经皆以此本为底本重新校勘,是为微波榭本《算经十书》。微波榭本为避孔子讳,将《张丘建筭经》改为《张邱建算经》。
钱校本《算经十书》实际上以微波榭本在1900年的一个翻刻本[15]为底本,因此有戴震辑录之粗疏、修辞加工和该翻刻本特有的错字等版本上的失误[16]。(www.xing528.com)
郭书春、刘钝点校的《算经十书》,其《九章算术》的前五卷、《周髀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五曹算经》《数术记遗》等5部半以南宋本为底本,《九章算术》后半部及刘徽序以杨辉本为底本,《缉古算经》《夏侯阳算经》以汲古阁本为底本,《海岛算经》《五经算术》以戴震辑录本为底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