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筭术》粟米章将“粟米之法”即各种粟米的互换比率置于该卷卷首。《孙子筭经》将算筹记数法、九九乘法表、筹算乘除法则、度量衡制度、各种物品的比重表、大数进位法、周三经一等常数、粟米互换的基本法则等置于全书的卷首,作为卷上。
综上所述,《九章筭术》以第1种体例为主,兼以第2种,个别地方采用第3种;《孙子筭经》则是第2种、第3种的合壁,《张丘建筭经》《五曹筭经》则只采用第2种,后三者均无第1种体例,即术文统率例题的形式。
《筭数书》的情形怎样呢?《筭数书》的体例相当复杂。大体有以下各种情形:
(一)术文是关于一类问题的解法,从而非常抽象。这里有三种体例:
1.术与例题在同一条中,而且例题在前,术文在后,条名为题名,而不是术名。比如“出金”条:
出金 有金三朱九分朱五。今欲出其七分朱六,问:余金几何?曰:余金二朱六十三分朱卌四。其术曰:母相乘也为法,子互乘母,各自为实,以出除焉,余即余也。以九分朱乘三朱,与小五相并。今有金七分朱之三,益之几何而为九分七?曰:益之六十三分朱廿二。术曰:母相乘为法,子互乘母,各自为实。以少除多,余即益也。
“出金”是此条中题目的名称,而不是术名。其术有2条,分别对应于《九章筭术》的“减分术”与“课分术”。属于这类情形的还有:“相乘”条,术文是关于分数乘法法则的“乘分之术”,其前的分数乘法表是其应用。“分钱”条与“方田”条,各有1道术文,基本相同,都是赢不足术,分别有1道关于分钱与方田的例题。
这种情形大体类似于《九章筭术》中术文统率例题的体例的第1种情形。
2.术文单独立条,条名即是术名,本条没有例题,例题在随后的条目中。比如二“少广”条:
少广 求少广之术曰:先直广,即曰:下有若干步,以一为若干,以半为若干,以三分为若干,积分以尽所求分同之,以为法。即耤直田二百卌步,亦以一为若干,以为积步。除积步如法,得从一步。不盈步者,以法命其分。[2]
少广 广一步、半步。以一为二,半为一,同之三,以为法。即值二百卌步,亦以一为二。除如法,得从一步,为从百六十步。因以一步、半步乘。下有三分,以一为六,半为三,三分为二,同之十一。得从百卅步有十一分步之十,乘之田一亩。下有四分,以一为十二,半为六,三分为四,四分为三,同之廿五。得从百一十五步有廿五分步之五,乘之田一亩。下有五分,以一为六十,半为卅,三分为廿,四分为十五,五分为十二,同之百卅七。得从百五步有百卅七分步之十五,乘之田一亩。下有六分,以一为六十,半为卅,三分为廿,四分为十五,五分为十二,六分为十,同之百卌七。得从九十七步有百卌七分步百卌一,乘之田一亩。下有七分,以一为四百廿,半为二百一十,三分为百卌,四分为百五,五分为八十四,六分为七十,七分为六十,同之千八十九。得从九十二步有千八十九分步之六百一十二,乘之田一亩。下有八分,以一为八百卌,半为四百廿,三分为二百八十,四分为二百一十,五分为百六十八,六分为百卌,七分为百廿,八分为百五,同之二千二百八十三,以为法。得从八十八步有二千二百八十三分步之六百九十六,乘之田一亩。下有九分,以一为二千五百廿,半为千二百六十,三分为八百卌,四分为六百卅,五分为五百四,六分为四百廿,七分为三百六十,八分为三百一十五,九分为二百八十,同之七千一百廿九,以为法。得从八十四步有七千一百廿九分步之五千九百六十四,乘之成田一亩。下有十分,以一为二千五百廿,半为千二百六十,三分为八百卌,四分为六百卅,五分为五百四,六分为四百廿,七分为三百六十,八分为三百一十五,九分为二百八十,十分为二百五十二,同之七千三百八十一,以为法。得从八十一步有七千三百八十一分步之六千九百卅九,乘之成田一亩。
显然,下一条“少广”的9个题目是上一条“少广”中的“少广术”的应用。属于这类情形的还有:“分乘分术”(“分乘”条),随后的“乘”条中大量分数乘法是其应用。“石术”(“石”条),随后的“贾盐”条即是其例题。“误券术”(“误券”条),3道术文,随后的“租误券”条即是其应用。“粺毇术”(“粺毇”条),15道术文,无随后应用的条目或例题。“粟求米术”(“粟求米”条),5道术文,随后的“粟求米”“米求粟”条分别引用其中一道。
3.总术、例题及分术在同一条中,实际上是上面(二)中二者的合并,不过这里是例题及分术在前,总术在后。如“径分”条:
径分 径分以一人命其实,故名。五人分三有半、少半,各受卅分之廿三。其术曰:下有少半,以一为六,以半为三,以少半为二,并之,为廿三。即值人数,因而六之,以命其实。五人分七钱少半、半钱。人得一钱卅分钱十七。术曰:下三分,以一为六,即因而六人以为法,亦六钱以为实。有曰,术曰:下有半,因而倍之;下有三分,因而三之;下有四分,因而四之。
“粟米并”条也属于这种情形。
4.例题与术在同一条中,条名即是术名。比如“合分”条:
合分 合分术曰:母相类,子相从;母不相类,可倍、倍,可三、三,可四、四,可五、五,可六、六,七亦辄。倍、倍,及三、四、五之如母。母相类者,子相从。其不相类者,母相乘为法,子互乘母,并以为实,如法成一。今有五分二、六分三、十分八、十二分七、三分二,为几何?曰:二钱六十分钱五十七。其术如右方。有曰:母乘母为法,子羡乘母为实,实如法而一。其一曰:可十、十,可九、九,可八、八,可七、七,可六、六,可五、五,可四、四,可三、三,可倍、倍,母相类止。母相类,子相从。
属于术、题在同一条中,并且条名即术名。属于这种情形的还有约分、径分、羡除、斩都、刍童、旋粟、囷盖、圜亭、井材、以圜材方、以方材圜、启从、大广田、里田等条。
这种情形大体类似于《九章筭术》术文统率例题的体例的第2,3种情形。
以上四种情形,与《九章筭术》一样,可以称为术文统率例题的形式。
(二)有些条一条就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比如“息钱”条:
息钱 贷钱百,息月三。今贷六十钱,月未盈十六日归,计息几何?得曰:廿五分钱廿四。术曰:计百钱一月积钱数,以为法。直贷钱,以一月百钱息乘之,有以日数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又如:
取程 取程十步,一斗。今干之八升,问:几何步一斗?得田十二步半一斗。术曰:八升者为法。直一升步数而十之,如法一步。竞程卅七步,得禾十九斗七升。问:几何步一斗?得曰:减田一步有百九十七分步百七十三而一斗。取程五步一斗,今干之一斗一升。欲减田令一升[3]。得曰:减田十一分步五。术曰:以一升数乘五步,令十一而一。
《筭数书》的这种体例类似于《九章筭术》《孙子筭经》《张丘建筭经》《五曹筭经》的第(二)种体例,即应用问题集的形式。(www.xing528.com)
3.算表与粟米互换比率。这实际上是预备知识,包括乘法算表、石斤化朱表,以及粟米互换比率等。
(1)乘法算表,含有10的乘方算表与分数乘法算表两种内容。
10的乘方算表在第3条“乘”中:
一乘十,十也;十乘万,十万也;千乘万,千万。一乘十万,十万也;十乘十万,百万;半乘千,五百。一乘百万,百万;十乘百万,千万。半乘万,五千。十乘千,万也;百乘万,百万。半乘百,五十。
分数乘法算表分别在第1条与第3条。在第1条“相乘”中的是:
寸而乘寸,寸也;乘尺,十分尺一也;乘十尺,一尺也;乘百尺,十尺也;乘千尺,百尺也。半分寸乘尺,廿分尺一也;三分寸乘尺,卅分尺一也;四分寸乘尺,卌分尺一也;五分寸乘尺,五十分尺一也;六分寸乘尺,六十分尺一也;七分寸乘尺,七十分尺一也;八分寸乘尺,八十分尺一也。一半乘一,半也;乘半,四分一也。三分而乘一,三分一也;乘半,六分一也;乘三分,九分一也。四分而乘一也,四分一也;乘半,八分一也;乘三分,十二分一也;乘四分,十六分一也。五分而乘一,五分一也;乘半,十分一也;乘三分,十五分一也;乘四分,廿分一也;乘五分,廿五分一也。
在第3条“乘”中的分数乘法表是:
少半乘少半,九分一也。半步乘半步,四分一;半步乘少半步,六分一也。少半乘大半,九分二也。四分乘四分,十六分一;四分乘五分,廿分一;五分乘五分,廿五分一;五分乘六分,卅分一也;六分乘六分,卅六分一也;六分乘七分,卌二分也;七分乘七分,卌九分一也;七分乘八分,五十六分一也。
(2)石斤化朱表。石、斤、朱都是重量单位,朱即铢。石斤化朱表在第17条“金贾”的后半段:
廿四朱一两,三百八十四朱一斤,万一千五百廿朱一钧,四万六千八十朱一石。
(3)粟米互换比率在“程禾”“粺毇”“粟为米”等条中,这类似于《九章筭术》的粟米之法。“程禾”条是:
程禾 程曰:禾黍一石为粟十六斗泰半斗,舂之为粝米一石,粝米一石为糳米九斗,糳米九斗为毇米八斗。程曰:稻禾一石为粟廿斗,舂之为米十斗,为毇、粲米六斗泰半斗。麦十斗为三斗。程曰:麦、菽、荅、麻十五斗为一石,禀毇、糳者,以十斗为一石。
化成整数:
稻禾30 粟60 米30 毇米20 麦30 9
“粟为米”条是:
粟为米 麻、麦、菽、荅三而当米二,九而当粟十。粟五为米三。米十为粺九,为毇八。麦三而当稻粟四。禾粟五为稻粟四。
这一条很简洁,涉及的粟类却最多,并且覆盖了“粺毇”条。将它们化成通率便是:
麻麦菽荅 米 粟 粺 毇 稻粟 禾粟
45 30 50 27 24 60 75
不难看出,“程禾”“粟为米”两条中的粟米比率无法自洽。
其他条目中还有一些为计算所必须的预备知识。
尽管《筭数书》没有将这些预备知识集中到一起,然而,这类似于《九章筭术》粟米章的“粟米之法”及《孙子筭经》的卷上,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筭数书》在体例上有术文统率例题,应用问题集,以及某些预备知识等三种形式,与《九章筭术》有某些相似之处(尽管《九章筭术》的预备知识的分量极少);在有预备知识方面与《孙子筭经》相似,而其具有的术文统率例题的形式是《孙子筭经》所没有的;在有应用问题集的形式上与《张丘建筭经》《五曹筭经》相似,而术文统率例题的形式及预备知识方面是《张丘建筭经》《五曹筭经》所没有的。实际上,不仅《算经十书》中的这些著作,就是宋、元、明、清的许多数学著作,也都不外这三种形式。换言之,《筭数书》和《九章筭术》的体例的三种形式,影响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始终。只是后者一直被尊为算经之首,其影响是直接的、明显的,前者被埋入墓穴,其影响是曲折的、隐晦的。准确地说,先秦数学的这三种体例影响了中国传统数学著作的始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