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政策法规,纠正以只抓少数高水平运动队来代替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工作的错误倾向。学校体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将学校体育工作重点落在学生体质健康的群体活动上,全力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保证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的权利。要创造一切条件,组织和动员全体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要。对少数有生理缺陷或疾病的学生,要尽可能地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保健体育、医疗体育或矫正体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对有一定运动才能和天赋的学生,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在课余时间安排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
(二)构建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
要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把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结合实际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和优化体育教学质量。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在体育课程实践部分侧重选择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的身体技能练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要注重体育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体育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使学生通过运动实践初步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与健康水平提高,帮助学生确立健身意识和具备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形成完整的主体意识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勇敢自强的精神、合作与竞争的生活态度以及创新意识。
(三)营造良好学校体育环境的意义
学校体育环境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人文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学校各种体育规章制度,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以及师生关系等。实践证明,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动机、爱好、态度等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www.xing528.com)
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加大投入,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中,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增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要把在职培训与业余进修相结合,自学提高与脱产进修相结合,鼓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以适应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教师的各种要求。同时注意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防止体育师资的流失,使体育教师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增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处于急剧的发展变革阶段,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加以解决。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坚持专职科研工作者和学校体育教师相结合,努力解决学校体育工作的突出问题。要把体育课程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开展学校体育科研的主要对象,以运动技术、技能为载体,把体育内化为学生的健康意识,利用体育的特殊功能对学生施以道德、情操和心理的影响,充分发挥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要注意及时总结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各种经验,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和抓住一些学校体育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力争以科研上的突破来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