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其交互主体性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其交互主体性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虽然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超越了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但是,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也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而言的。借助上文论述的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思想以及该思想下的师生关系特征,必然导致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交互主体性”的诞生。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其交互主体性

(一)“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历史起源

1.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主义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思潮,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同一性、静止结构、二元对立的立场,它用超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代替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使思维具有了全面性,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真状态。同时,它所具有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等特点正在冲击着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20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学者哈贝马斯等人运用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对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话语权和话语方式、教育评价体系等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引起了一大批教育学者的关注。2000年前后,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始涉足后现代主义领域,主要探讨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科学中的诸多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它所具有的后现代课程观的多元非确定性、对话合作性、发展实践性和异质多样性等特征为教育的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师生关系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2.体育教学观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下的体现

从后现代主义思想可以得知,后现代主义将教育的本质看成是教师和学生以“语言”为中介进行交互的过程。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如果教师和学生离开了交互关系,那么也就不存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身份,即孤立的教师角色和孤立的学生角色是不存在的。因此,体育教学在本质上讲应该是生成性的、建构性的,应该是通过参与者的行动(如运动中的肢体语言展示)和交互作用(如练习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来形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形成和发展整个过程,并不断地对体育教学方案、场地器材进行调整与部署。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想下的体育教学观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运动情境,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与对方的沟通最终达成和解。可见,体育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的过程;学生的体育学习也不再完全是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而是在活动中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主动地运动参与和实践探究的过程。

综上所述,虽然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超越了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但是,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也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而言的。认识到这点很重要,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那么,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什么特征呢?

(二)建构“交互主体性”的师生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后现代主义、现象学和诠释学等学科开始极力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交互主体性,反对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必将促成体育教学领域师生关系的重大改变。借助上文论述的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思想以及该思想下的师生关系特征,必然导致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交互主体性”的诞生。关于交互主体性内容如下所述。

1.“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内涵

“交互主体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1859~1938)提出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它有2层含义:首先,体育教师和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为体育教师“闻道在先”,他们的经验更成熟,在运动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运动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远远高于学生,因而,体育教师担负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体育教师是这方面的主体;学生在人格上与体育教师绝对平等,他们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他们自由地、自主地、民主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地自我表现的权利,所以,学生也是主体。其次,体育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之间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如一堂体育课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场地器材布置、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和比赛等都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主体性,而学生的接受、自主、合作或探究学习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练习中,出现了理解上的困惑、错误的动作或者难以掌握的技术等,必须要体育教师去指导和帮助的时候,他们之间就一定会持续地发生“交互主体性”的关系。(www.xing528.com)

可见,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不仅要建立在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上,而且也要建立在情感、意志、道德、信念的理解与共识上,在交往中发挥各自的主体性,并相互影响,摆脱原子式单子主体性,走向多极主体的理解与交往,持续地发生交互作用,由此形成“交互主体性”关系的理念,也是有效实现“教学相长”的信念。这种“交互主体性”关系实质就是民主型人格的本质,它既不是双主体的关系,也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更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的交往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从哲学意义上来讲,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而存在,不论体育教师还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都有一个主体与客体相互转换的现实情景。所以,从上文的事例中也可以得知:“交互主体性”更多的是一种主从关系的交互更替,人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双主体性”或“互为主体性”等。法国哲学家萨特(1905~1980)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发生关系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而只能是主从关系。”

2.“交互主体性”的建构必然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更加要求人们的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尤其是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重。这就需要人们的体育教学通过变革体育教学氛围、教学内容及价值取向来设计、组织相应地使人们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形成“交互主体性”的应答性教学环境,因为体育教学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中,只有这样,才会使主体的人性更加丰富多彩,教学的效益更加事半功倍。

根据美国学者波依尔(Boyer.E.L)的观点,反思新体育课程改革,人们认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语言与非语言的互动、肢体上的接触均比其他科目频繁且多样化,而且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它的场地大、活动多、交往频繁,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加师生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意。

另外,学校体育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学习共同体”的中心使命就是使学生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形成健全的人格。新体育课程标准就体现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健康,促进评价的发展功能和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的整体达成等,因此,“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运动、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等来激发运动兴趣、增强参与意识、提升运动技能、共享运动经验、促进身心健康、实现自我超越。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树立“学习共同体”的新理念;必须要具备“教学即对话”的新思想;必须要具备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关系的新技巧;必须要具备新时期体育教师素质的新需要。

综上言之,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互动性和主体性。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态的开放、潜能的激扬、个性的彰显和情愫的解放等,体现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掌握学习主动权,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评价,从而全面实现体育学习目标;交往还意味着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体育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者和健康素养的促进者;意味着体育教师通过高度的责任感,高超的体育技艺去塑造学习主体,帮助学生展现学习目标和完成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师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应该相互敞开,相互倾听,相互包容,学生不再是一种绝对服从式的听命和练习,学生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尽情享受体育的乐趣和魅力,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合作的游戏。可以说,在新体育课程改革中,建构这种交互主体性的师生关系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因为它不仅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而且也是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

但是,当人们站在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此岸遥望素质教育的彼岸,在当前仍然存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的今天,每一位呼唤体育教学变革快速发展的人们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到达彼岸的航程绝非一帆风顺,艰难的起步是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而概念的转变是观念转变的前提,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强调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概念——“交互主体性”。

总之,在后现代主义环境下,发现传统体育教学中各种类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明显存在不足,已经不能够适应新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交互主体性”的师生关系,促使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新体育课程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为人们顺利推进新体育课程变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新体育课程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理论来为之导航;必然引起学校体育理论的发扬;必然出现体育教学理论的新样;在此,新型师生关系——“交互主体性”的建构就是一种试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充满生命活力的体育课堂;才能真正地把体育课堂变成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阵地的主战场;才能真正地使“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与切入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