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养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表现出的教学、教学艺术、教学行为等教学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的界定
所谓教学是指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符合学生认知(技能形成)的教学方法、步骤及行为方式的综合艺术。教学涵盖教学方法,但不等于教学方法。它的外延比教学方法宽广,层次比教学方法更高。
1.体育教师教学的性质
体育教学包括对体育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由于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复杂多变性。认识体育教学的特征,可以加深对体育教学的把握,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1)目标性。体育教学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掌握一定的教学内容,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的这个特点体现在:其一,一定的体育教学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而且总是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其二,运用体育教学的活动,无论是活动的内容、方式、程序都是指向体育教学目标的,即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存在。当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时,这一及其相应的手段就不再继续运用,而是指向新的教学目标,施行新的教学。
(2)可执行性。任何体育教学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定的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与实施程序,它要转化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即制定教学就是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的计划或方案,最终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来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必须是可操作的。
(3)整体性。体育教学是在教学之前,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预先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程序。在设计过程中,要把相关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其操作的具体要求,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起来。例如,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等,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学进程和师生互动方式做出全面的安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调整,在组合这些相关因素时,必须对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加以综合考虑。这一特征强调的是体育教学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
(4)调控性。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体育教学具有调控的特征。元认知实质上是人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体育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教师能够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即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进程及其师生互动的方式,加速体育教学进程。当体育教师具有元认知能力,能自觉认识和调节教学进程时,体育教师对教学的运用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就相应得到提高。教学调控性表现了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及时把握和调整,表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动态性。
(5)灵动性。体育教学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体育教学具有灵活性。体育教学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的运用可随着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对同一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教学和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个特点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和运用时思维要有灵活性。
2.体育教学的类别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一般由教师控制课堂教学。如在体育课堂上,由体育教师选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方法和教材,确定每项活动延续的时间,制定评估标准,并评定每个学生的成果。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人际关系与教学氛围之中,但最适用的是教师采取权威式或家长式的姿态,而学生具有较低自由度的情景中。
(2)以教师控制任务为中心的教学。从整体看,这种教学比课堂教学开放。尽管在应用这种教学时仍由体育教师指导教学,但是与课堂教学相比,它强调的不是教师做什么,而是学生的活动。这种教学不太适宜于权威型氛围,因为它要求学生对制定达到技术的目标和确定考核标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要求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但是,这种教学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在明确其最终目标后,做非常细致的准备并进行复杂的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结果。这种最典型的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法。教学的程序是根据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般包括描述一系列与目标相关的活动、成功的标准以及必要的入门技能。学生的技术学习按封闭型的小步子进行,完成了前一步的学习便可以进入下一步。每一步中都包括知识、测试、纠正错误3个环节,测验需要有80%~90%的正确率。程序设计图有2种:直线式和分支式。前者主张将教材分成小步骤,以诱发正确反应并及时予以强化,它强调全体学生从同一起点开始并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练习。后者则有利于帮助一部分学生跳过熟悉的知识,节省时间,也有利于某些相对较差的学生获取相应的准备知识,按部就班前行。
这种教学采用的教学媒介有3部分:①教师准备的材料,如对学生技术初始情况的“诊断”和步骤的设计等,另外,注意根据不同的材料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②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包括小组讨论结果、学习技术中的实例研究等;③其他媒介,如教材、模式流程图、图像、幻灯等。这样的理想教学情境便是建立一个教学资源中心,以满足所有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需要。这种的成功有赖于体育教师对学习环境的组织与构建,有赖于体育教师从对全体学生唯一的学习途径的高度控制,转向采用多种方法灵活结合的方式,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
(3)以项目为中心的个别或合作教学。这种所涉及的是一个更易变化的情境,该情境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合作、管理的技能,建立民主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的参与。其体育教学活动方式往往是教师与学生为达到预定的目标,一道选取和分析与教学方法、任务、程序及程序有关的各教学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课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先由学生意识到需要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产生学习这种能力的愿望,教师再告知他们掌握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步骤。如果学生学习上有偏颇,教师就加以启发引导。
此强调要运用发现教学法。在发现教学法中,概念与原则都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推衍出来的。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概念、原则通常是由教师作为任务提出来让学生完成的,学生往往因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而不愿学习或拒绝学习。在采用发现法时,教学任务是以项目形式呈现的,学生通常由于没有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而处于疑难境地。正是在这样一种真实的问题性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运动技能的需要成为内在动机,从而推动学生去掌握必需的知识与运动技能。
这种教学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性的体育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自律,而且学会了怎样进行研究,怎样获得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这种教学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项目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自身现有水平相适应。
(二)体育教师的艺术教学
体育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它是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与审美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高效率地进行教学技能技巧乐学、乐练,取得终身锻炼的效益。它是教师学科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方法的升华,同时也是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再现。因此,体育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情感性、娱乐性、个性化等特点。
1.开展教学艺术
组织教学是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始终的。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有条不紊地把学生组织好,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保证课堂的密度和运动量适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生理特征。认真地贯彻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堂课中逐步达到既定的目的,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正确的组织教学,讲究教学艺术,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有组织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课堂的初始阶段,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的情绪,并使学生了解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怎样练习,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为了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在队列的操练、队形的变化和练习作业上都要经常变化,而且组织形式也要多样化。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做到口令清晰,声音洪亮,能熟练地调动和变化队形,合理地安排练习。
2.分析讲解艺术
体育教学中的讲解是以语言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式和情感变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能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概念和练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意图,从而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技术动作有个初步的印象,并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就可以上升到理论性认识。这样,就可以为顺利地掌握技术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因为这样,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把语言看作是最有力的和万能的刺激物。因此,讲解的艺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讲解的语言要言简意赅、抓住关键。体育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教学环境多是在比较复杂、周围刺激物较多的运动场上进行。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和技能,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通常情况下,每堂课中讲解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时语言必须精明简练、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这样的讲解才能吸引学生,达到以一贯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动作要领编成讲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的“口诀”,这样教师在讲解时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讲解的语言要生动活泼,饶有风趣。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并通过练习,促进身心健康。因此,体育教学应当寓教于乐,把课上得生动活泼,饶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避免枯燥无味,或者千篇一律,以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能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练习的技术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只有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3)讲解的语言要深入浅出,善用比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讲解的语言还应当做到:力求声调抑扬顿挫恰当,节奏轻重缓急适宜,速度快慢适中,声音洪亮清晰,条理清楚,语言亲切,富有情感色彩,还可以运用手势、体态、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如果所教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讲清楚时,则可以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或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喻。采用一些贴切、形象生动的比喻常常可以把许多复杂、费解的技术动作讲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动作示范的艺术
体育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做各种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技术动作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技术动作示范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法。示范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正确的示范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示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示范要明确目的。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是直观教学法的基本手段,教师的每一次示范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什么时候示范、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示范中要提示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这些都应当根据认识规律和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在学习新教材时,为了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教材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可以先做一次完整、准确的示范,然后在讲解的过程中,根据教学步骤,再进行重点、难点动作的示范。
(2)示范动作要标准有美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其本质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的过程,是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物(肌肉感觉)相结合的结果。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优美、娴熟、大方,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后,能建立起一个完美正确的表象。如果教师的示范不准确,学生在练习中就会出现错误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纠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动作的准确优美至关重要。
(3)示范要讲究适用性。示范的方向和位置要根据学生的人数和队形,动作的性质、结构和要求,以及学生观察的部位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教师示范动作要以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为原则,有时还要根据动作的变化适当移动方向和位置,同时,在选择示范的方向和位置时,还得考虑阳光、风向和运动场地周围的情况等外界因素。
(4)示范动作做到有效传达。示范动作应当根据示范的目的,掌握快、慢的速率,有些技术动作结构比较复杂,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看清楚动作的过程,正确理解各个动作环节之间的变化,以及动作的顺序,就应当适当放慢示范动作的速率。有的技术动作,如武术中的套路、篮球的跳起投篮等还可以采用分段和单个动作的示范和练习。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必要时还可采用正误动作对比示范,即教师在做完正确示范之后,将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也模仿出来,让学生对正确和错误动作进行比较,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加快教学进度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在模仿学生错误动作时,千万不可丑化学生,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4.开发学生思维艺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某一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多采用“发现教学法”“小群体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此外,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突出重点,要有思维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者,教师提问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有的放矢,展开教学。(www.xing528.com)
5.激励艺术
激励,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之一。加强教学激励的艺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用激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相反,用命令的口气布置任务,则会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他们活动的热情,尤其是在遇到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暂时遇到困难或动作发生错误的学生,教师要适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激励,此时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不利于动作的学习而且还可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遇到上述情况时,应肯定学生正确的部分,刻苦练习的精神,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有过失的学生,奖惩要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其改进和提高的动机和行为。总之,运用奖惩激励时,要注意内容、形式、方法的多样化、艺术化,创造适宜的奖惩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奖惩的激励杠杆作用,注意奖惩的激励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求知、求实、创新。
6.调动课堂氛围的艺术
创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广大体育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的、互动的体系,这其中的师与生、教与学的意向、动机、兴趣等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动技能的形成,认识水平的提高,健康心理的培养,都是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因此,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各种因素进行调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拥有饱满的热情,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7.运动场所的艺术
气候、温度、光线、声音、气味、色彩,这些物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活动,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场地、广阔的空间,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学习认真、精力集中,较快地掌握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让学生在空气污浊、尘土飞扬、卫生情况较差的场地上学习,就会使学生精神涣散,降低教学效果。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场地准备。通过观察,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整洁的水泥球场,绿色的草场,红色的跑道,加上绿树成荫的花圃,每一个学生都会以最明朗的心情去拥抱蓝天和阳光。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学生聚合在一起,使他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产生安逸的愉快感。
巧妙地选择、组合体育活动器材。作为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设施不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以自身的外部特征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刺激影响,如体育器材布置错落有致、整洁有序,则给学生一种愉快、轻松的感觉。教师充分备课、熟悉教材,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刺激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多重感官的积极反应,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促进对信息的感知、理解,对学习的态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8.评价交流艺术
在体育课中,教师还必须恰如其分地运用评价艺术来辅助教学。所谓的评价艺术,不仅指体育教师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状况的评定,更重要的是指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因为每个班都会有体育基础好的和差的学生,因此,以尊重的心态对每个学生做出适当的评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如何给予评价,并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应该作为体育教师的教学重点。体育差生大多是因为自身体质等因素而导致对体育课有一种害怕情绪,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一定要以关心、爱护、鼓励的原则耐心进行教学,对他们学习效果的评定也一定要注重提高的过程,使这部分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自我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客体又是评价主体——即不仅是评价者,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人。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所做的评定和价值判断。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教育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设计自我成长的历程,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使学生为自己的评价承担责任,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学习程度,以及他们的语言发展进行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做出肯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认识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三)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行为和活动。主要有教学方法、手段、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情绪和仪表等行为表现。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体育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体育教师选择的最佳教学行为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实现教学信息反馈,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分为2个层面:一是和教学、教学设计有关的教学行为;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教学行为。后者又基本上可以分为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两类。语言行为主要包括讲解、提示、口令、表扬、批评、布置任务、讲评等。非语言行为主要包括布置场地器材、示范、保护帮助、表情、姿态、手势等。
1.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3个要求
(1)真实表现的要求。真实表现的教师行为要求是反映体育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客体本身的运动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包括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方面,它包括体育教师拥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必备条件。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也应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播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的本质观、价值观、主体教育观及过程观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信念,这是体育教师有效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2)求善精神的要求。主要指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要求,包括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求善精神的孕育与养成,是体育教师个体通过对教育活动的深刻认识并形成相应的教育价值观,孕育相应的教育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行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达到自律的、超越的人格目标。
(3)审美超越的要求。具体而言有教师的审美意识、教学风格、行为举止实践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如果说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是体育教师行为的可能,那么体育教师的审美则是体育教师行为效率的必要条件。
2.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处理
体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变化,必然带来其教学行为的转变。只有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
(1)教学设计上的创新。体育与健身课程都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课程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课程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课程,需要体育教师对每一位学生了解,需要对课程的理解、内化、再创造。教师是架构课程与教学的桥梁,教学是连接课程与学生的脐带,体育教师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丰富、具体的教学,以形成每一位体育教师独特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第一,教师要研究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学生特点,精选传统特色、地方特点的体育与健身学习内容,同时,开发新兴、时尚、学生喜欢的体育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不断丰富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内涵。体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不断更新、充实、拓展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培训,学习新兴的运动项目,努力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第二,教学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协调和可测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统一、规定的目标。所以,学期教学目标、模块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
第三,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在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精选学生喜欢、健身性强、与学生日常健身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在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打破原有的竞技教学内容体系,根据学生现有的技能特点和能力,结合学生的健身实践,精选学生最需要的学习内容,使其为自主健身服务。
(2)教学过程中的平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体育与健身学习的行为所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切实做到尊重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尊重体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习过程中有错误的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育与健身学习方式,提高体育与健身教学的民主性。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因此,在体育与健身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羞辱、嘲笑、挖苦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命令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伙伴。
教师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关注和赞赏每一位学生。体育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独特的体育兴趣和运动特长,赞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学习意愿,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建议,赞赏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超越。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还要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努力达成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建议学生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形成自主健身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体育潜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3)教学反思中的调控。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性教学能力,提高有效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反思,从教学的整个过程看,它包括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这3个阶段反思。从反思的方面看,包括对自己教学设计方面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反思,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反思,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评价方法和形式的反思等方面。这些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不断向深度、广度推进的动力,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没有体育教学中的经常性反思,新的课程改革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教师的教学行为素养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3.新课程体系下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革新
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教学着重于让学生掌握“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0世纪90年代,从“双基”转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彻底领会新课程的要义,突破原有教学行为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知情并进,相互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
(1)言语行为的创新。学生是语言的受体,语言控制着教师的输入和学生的输出信息。教师运用好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性可以避免师生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是信息传递与理解的过程。完美的沟通是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重视教师的示范、讲解,善于利用学生的注意力,提倡精讲精练,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个别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可个别讲解与辅导相结合,强化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关联系。第二是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加大学生的参与机会。第三是实施自主学习帮助,即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建立师生联系站,如班干部与体育老师通过电话联系、网络邮箱、写信联系等,为学生提供专门的服务,同时还可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言传身教,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习。
(2)“自主学习”的指导。在技术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每个技术的学习不是单凭课堂时间就可以学会,这还需要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门练习,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学习的指导,即从课堂指导、课外活动指导、个别指导等方面进行,如在课堂上对篮球技术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外活动中应注意问题的指导等,以便学生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自主学习”中的错误纠正。在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要求较高,技术的难度要求较高的学习项目中,如要顺利的实施自主学习,教师就必须重视对易犯错误的及时纠正,更何况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会比以往的普通学习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课堂统一纠错、常见错误纠正、个别错误纠正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易犯错误的纠正,另外也可通过上文所讲的自主学习帮助来纠正练习中的错误,从而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及动力定型,提升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