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范畴,对于国家形象的解释有“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33]“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34]等等。如上这两种定义都在国际层面上对国家形象的内涵作了定义。从这些分析来看,国家形象的国际层面是国家形象研究考察的重点。
传媒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前面在理论阐述的部分已经引用了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事实上,现代社会中,本地居民对于异地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国外的了解,基本的渠道是通过传媒。换句话说,大多数情况下,公众了解的只不过是“国外”在传媒中的镜像,他们对于国外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判断的来源,都是传媒中的“国外”,而不是现实中的国外。这是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根本无从对那些现实中一生都没有真正到过的地方、一生都没有真正见过的人物形成理性判断,唯一的依据就是来自传媒的印象。由此可见,公众可能在传媒中获得一个对国家的印象,即一个国家被传媒所“描绘”的“国家形象”十分重要,他们会进而影响人们的进一步行为。
段连城[35]认为: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曾经有过9个典型的国家形象。而他在分析这九个形象的时候发现,其中任何一个形象都与传媒息息相关,正是不同时期的媒介(当然他们的形式可能有变化,有的是书籍,有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的“构造”和“描绘”,使得不同时期的中国国家形象出现在外国人的心目中。[36]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者们更是发现,通过大众传媒所“描绘”的“国家形象”对于建构在国际舞台的国家形象和国际社会公众对于一国的总体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承担建构这样的国际形象功能的重要单位就是媒体中的对外部门,尤其是直接承担对外宣传任务的媒体,这在前文已有论述。稍需强调的是,这些媒体在进行宣传过程中,同样要尊重信息传播的规律,注重内容取舍、科学编排、实际效用,使对外宣传栏目(节目)能够真正做到“上天、落地、入心”。[37](www.xing528.com)
通过媒体树立“于己有利”的国家形象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一是利用国外媒体树立国际形象。“媒体外交已经成为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形象和地位,需要通过媒体加以肯定和传播。”[38] 我国外交部实行定期记者招待会制度就是对外传播中国情况的一条重要渠道。2000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先接受了CBS资深记者华莱士专访,后又利用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机会会见了美国各大媒体负责人,还接受了美国《科学》杂志的专访并亲自撰写社论。利用国际媒体展现了博学睿智、开朗自信、幽默坦诚的形象,更具有说服力。[39]
传媒与国家形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让国际公众听到符合预设国际形象目标的声音。这一问题的提出与近年来西方国家媒体的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国形象有直接关系。[40]现实情况是,我们无法做到让偏好于从事类似报道的媒体三缄其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媒体的正面报道来明确事实,展示光明面。现实问题是,我们的传媒实力还不够强,塑造的正面的形象还不够强大,这才是部分国际公众对于国内投资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的原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增强传媒实力对于提高国力的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