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出版了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手段》(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这是继20世纪90年代奈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这一领域的又一力作。约瑟夫·奈是美国知名的国际关系研究专家,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他曾担任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后来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国际关系学教授。在这本著作中,奈详细地表述了他对于“软实力”的认识和解读,也对于“软实力”在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理性而有力的分析。在国际关系中,从来就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达到目的的行为方式,它既不是通过“武力”或者“威胁”,也不是通过“利诱”或者“援助”来达到目的,它通过一种“吸引力”、“影响力”来获得其他人的肯定、认同、追随和崇尚,通过这样的途径让人们去做施动者所希望的事情,奈把这样的力量称作“软实力”。[1]
在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中,国家间力量的抗衡和制约始终是国际关系呈现何种状态,国际政治呈现何种走势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整体世界史观认为:作为整体的世界史是一种结果,世界历史呈现出由分散到整体的历史状态,作为整体的世界史是由从前分散的、零散的国别史、地区史不断的发展、交汇,最终形成为“世界史”的。[2]整体世界史观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受到较大的认同。既然世界史是一部类似于“小溪汇江海”的历史,那么,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各个国家地区之间,在不同的时候,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利益对立、合作、抗衡、博弈,这样的格局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之后的原因是什么,自然成为世界历史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关心的重要问题。
于是,“国家实力”成为解释为什么在特定时候形成特定格局的重要依据,正是因为国家之间呈现出力量的对比、力量的差异,同时这些力量又在动态的运用过程中呈现出彼此的消长进退,才最终形成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世界格局”。正是因为各国力量的增长速度不同,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使不同国家获得不同的比较优势,才使得各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世界事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正是因为各个国家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力量发展程度和速度不同,才使得世界历史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才使得“大国的兴衰”、“小国的生亡”一幕幕上演,却又始终逃脱不了历史的规律。
究竟什么是“国家实力”、“国家力量”或者说“国力”呢?在从前的传统研究中,根本的力量应当是与军事、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与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条件下,人类的发展和冲突所依存的环境紧密相关。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中说:在本书论及的500年的历史中,还可以得出另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即为争夺欧洲或者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大规模联盟战争的最终结局,与双方动员的生产资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3]这段话有两个根本的意思:首先,霸权的表现形式是战争,即军事力量;其次,与生产资源即经济实力密切相关。
这样的结论在讨论从近代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时毫无疑问是适用的。但纵观战后的世界历史,冷战、美苏争霸、苏东剧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科技和人类文化传播活动的飞速发展,随着国际合作的呼声一浪又一浪,随着就一些人类共同面对的国际问题而进行较之从前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是不是“力量”和“权力”还如同从前一样表现得那样形式纯粹和单一?或者说,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抗衡中,在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纵横捭阖的各种力量中,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在起到新的作用?在国与国之间力量源泉和力量使用的比较中,有没有一些新因素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呢?
“软实力”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状态和研究工作的需要。首先,因为在国家力量对比中,从前单纯的军事、经济力的比较已经被更广泛的力量对比所取代,在决定国家在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的力量对比中,各种因素浮现出来,而不仅仅是军事和经济的力量,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样的力量对比所依靠的力量源也变得逐渐的丰富。越古老的年代里,社会控制和管理的方式往往是越简单的,在一个基本生存资料尚不充沛的社会中,力量对比的决定性因素是暴力,或者说是武力,哪一个个体能够拥有更强的暴力和武力,就能够拥有更多的生存资料;在一个生存资料基本满足需要,可以承担非生产人员支出,但还没有产生资本存积和交易的年代,军事力成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哪一个组织拥有更强的军队,就能拥有更强的实力;在一个资本积累出现,资本在社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社会,除了上述的军事力要产生重要作用,哪个组织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拥有更强大的资本力往往也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社会管理的方式也变为一种资本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在一个经济逐步稳定发展,政治文明开始出现的社会,除了上述方式,政治利益分配开始出现于管理方式中,社会管理中依照一些原则开始出现政治的等级,政治等级的高低成为管理方式和途径;当文化极大丰富、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到来时,甚至连信息传播也成为决定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之一。(www.xing528.com)
表2-1 1500—2000年间世界最强国家和实力源泉[4]
以上是奈在其两本专著中提到的有关世界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最强国家所拥有的实力源泉,并认为,正是这样的实力源,造就了这些国家在这些时期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5]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造就“最强”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如果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的话,则在越早的时期,军事、经济越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而其他一些因素几乎没有;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越靠近现在的历史时期,一些类似于“管理”、“文化”、“规则”等从前没有的因素参与到决定强者的因素中来,而且这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重要的程度也逐渐的提高。按照奈的观点,这样的因素就是“软实力”之源,相对于从前在国际关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军事、经济等“硬实力”,他们的重要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其次,信息革命的到来造就和促成了决定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因素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大约在19世纪初,蒸汽机被应用于磨坊和运输,对经济、社会和政府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生产方式、工作和生活条件、社会阶层、政治力量都因此而发生了改变。英国之所以在19世纪脱颖而出,甚至可以摆脱欧陆大国由来已久的牵制而成为世界强国,与工业革命的先行不无关系。大约发生在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入了电力、化学合成物和内燃机,并同样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变化。美国基本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由于城市劳动者地位的提高,社会等级和政治分野也发生了改变,并造就了政府作用的转变和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上升为世界政治中的一支强大力量。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的革命。这场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至今的“第三次浪潮”,已经、正在和即将继续席卷全球。虽然我们还出于这场革命的早期阶段,但是,这场革命可能给世界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已经初现端倪,社会进入一个大众普及文化的时代,因特网造就一个信息的控制权逐渐分散的空间,一个国家、一个机构,正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对外传播来重塑它们的形象,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影响。这样的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所发挥的作用正超过他们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成为“强者”,不仅仅需要军事、经济等“硬实力”作为扎实的依靠,打造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影响力的,使其他人自动地来做施动者想要他们做的事情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