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尤其是二战以来,综合国力的研究进入了较大发展和在社会中影响日益加大的时期。这一时期比较显著的特点有:研究体系趋向于全面化,即开始真正从综合、全面的角度来考察“综合国力”的含义,开始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来对于一国综合国力作整体全面的衡量;研究方式趋向于数字化,研究开始逐步设立各种各样的指标体系,对于前述各方面进行衡量,通过数字量化的方式增强各方面的可比性;指标设立的结构化和动态化,所提出的研究指标不仅仅局限于“要素”、“资源”等等静态的方面,还涉及一国调度这些要素、资源的能力,对于“要素”、“资源”进行独立运用和整合运用能力的评价,以及在现当代国际竞争和国际关系的动态比较中考察综合国力。
20世纪20年代的综合国力研究代表人物有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哈特在他所著的《战略论》中认为要运用国家的“全部力量,即财政上的压力、外交上的压力、商业上的压力,以及从重要性说来并不算最后一项的思想道义上的压力。”[16]
20世纪40年代的综合国力研究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德裔学者汉斯·摩根索,摩根索认为权力扩广到国际关系上去就是国力。权力斗争可以归结为三种形式,即:保持权力、显示权力、扩大权力。一个国家的实力应由3大部分9个要素构成,一是物质因素构成(地理和自然资源),二是人力因素构成(人口、国民性、民心、外交质量和政府质量),三是人物结合因素构成(工业实力和军备)。[17]
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冷战时期,相匹配的研究主要有德国教授威廉·富克斯提出的“强国公式”。富克斯教授在1965年发表著作《国力方程》,他提出用以测定国家实力动态变化的公式:Mt=[(Ms)t+(Me)t](1/2);Ms=Pa×Sb,Me=Pa×Eb。其中Mt为t时期的综合国力指数,(Ms)t和(Me)t分别为t时期的钢和能源指数,Pa、Sb和Eb则分别为人口、钢产量和能源产量。富克斯认为,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国土、人口、钢铁和能源产量及按人口平均计算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值等等。[18]
进入70年代,当代国力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代表人物美国研究人员克莱因提出了“克莱因国力方程”:PN=(C+E+M)×(S+W)。其中,PN为综合国力指数;C为基本实体,E为经济实力,M为军事实力,S为战略目标,W为追求国家战略的意志。其具体标准如下:[19]
表1-1 克莱因关于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标值的设定
根据以上理论,克莱因对于1975年、1977年、1978年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综合国力进行了测算,他的“国力方程”通过打分和定量赋值的方法来分析国力,为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创了新领域。(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的综合国力研究以日本综合研究所进行的综合国力基础研究为代表,被称为“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具体来说,该学派认为测定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是:国际贡献力、生存能力、强制能力,各要素的构成方式如下表所示。[20]
表1-2 综合国力“三元要素”构成因子
“三元要素”国力研究发挥了克莱因研究中的定量优势,同时把经济实力视为主要基础,三个侧面的要素都与此紧密有关。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研究人员约瑟夫·奈多次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由“软实力”和“硬实力”两部分组成。其中,“软实力”包括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硬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奈认为,“软实力”与“硬实力”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根据“软、硬实力”评估模式,采取“强、中、弱”3个等级的定性定量测评法,并对1990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测算。[21]
奈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将“软实力”首次引入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的讨论范畴之中,将“软实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这也是本书要论述的重点之一,下文将有详述。
统观若干年来的综合国力研究,早期的探讨简单单一,侧重从一个方面探讨国力;后来研究者将“综合”因素作为国力评判的标准;到了现当代,综合国力研究中研究体系全面化、研究方式数字化、指标设立结构化表现明显。尤其是“软实力”的提出和运用,对于综合国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弥补了从前“综合国力”研究的缺失和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