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已成为我国声乐唱法的主要演唱方式之一。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就已经有部分带有美声风格的艺术歌曲问世了。如黄自的《思乡曲》、青主的《我住长江头》,以后又有冼星海的《黄水谣》、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夏之秋的《思乡曲》、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等。这些歌曲绝大部分是选用中国古代诗歌和现代歌词作为创作的源泉,它的创作手法、艺术趣味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西洋艺术歌曲的风味,而非我们本民族的色彩。它需要庄重而优美的美声唱法与我国清晰纯正的民族语言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这些艺术歌曲的实质来。实践证明,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对我国的美声艺术的演唱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直至今天,这些歌曲仍然是我们美声声乐教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广泛的在音乐会上演唱。
我国早期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主要有喻宜萱、周小燕、黄友葵、郎毓秀等,他们大都在国外接受过正规的美声训练,或者接受过中国的外籍专家的声乐训练。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们就以纯正的美声技巧积极地活跃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此外,他们还长期从事办学与教学,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美声优秀人才,如张权、高艺兰、孙家馨、黎信昌等,他们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www.xing528.com)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美声唱法又有了更高的认识,无论是在发声技巧上,还是在艺术作品的处理与表达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产生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歌唱家,如廖昌永、戴玉强等,他们在美声的歌唱技巧上,在诠释和表达中外艺术作品上,都显示出了坚实的功底和实力。
由于美声唱法以其科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性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不断深入和发展,因而它也终将会作为一种完美的声乐艺术形式被我国人民普遍接受。我们必须在美声艺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声乐学派,形成属于我们本民族特有的声乐形式,只有这样美声唱法才能得到我国大众广泛的接受与认可,从而实现美声歌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