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新闻信息处理技术

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新闻信息处理技术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网络分析被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所谓网络关系的内容,主要是指网络中各行为者之间联系的特定性质或类型。

社会网络分析被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信息、资源等。自人类学家Barnes首次使用“社会网络”的概念来分析挪威某渔村的社会结构以来,社会网络分析被视为是研究社会结构的最简单明朗、最具有说服力的研究视角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了纯粹方法论及方法本身的讨论外,社会网络分析还探讨了小群体(clique)、同位群(block)、社会圈(socialcirace)以及组织内部的网络、市场网络等特殊的网络形式。这些讨论逐渐形成了网络分析的主要内容。

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视角:关系取向(relational approach)和位置取向(positional approach)。关系取向关注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通过社会连接(social connectivity)本身,如:密度、强度、对称性、规模等来说明特定的行为和过程。按照这种观点,那些强联系的且相对孤立的社会网络可以促进集体认同和亚文化的形成。

与此同时,位置取向则关注存在于行动者之间的、且在结构上相处于相等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模式化(patterning)。它讨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和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结构,强调用“结构等效(structural equiva-lence)”来理解人类行为。

1.关系取向中的主要分析内容

由于社会网络分析是以网络中的关系或通过关系流动的信息、资源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这种取向中的主要分析内容大多集中在网络“关系”上也就不足为怪了。几项重要内容如下:

(1)规模(range)。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都与其他行动者有着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关系,规模测量的是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之间关系的数量。如果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某一特定行动者(节点)上时,对关系数量的考察就变成了对网络集中性(centrality)的考察。所谓的“集中性”是指特定行动者身上凝聚的关系的数量。一般说来,特定行动者凝聚的关系数量越多,他(她)在网络中就越重要。不过,关系的数量多少并不是行动者重要性的惟一指标,有时候行动者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比集中性更为重要。特别地,当行动者的位置处于网络边缘时,数量的多少就远不如桥梁性位置来得重要。

(2)强度(strength)。格兰诺维特(1998)认为测量关系强度的变量包括关系的时间量(包括频度和持续时间)、情感紧密性、熟识程度(相互信任)以及互惠服务。如果花在关系上的时间越多、情感越紧密、相互间的信任和服务越多,这种关系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3)密度(density)。网络中一组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实际数量和其最大可能数量之间的比率(ratio)称为密度。当实际的关系数量越接近于网络中的所有可能关系的总量,网络的整体密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与格兰诺维特的“情感密度”不同的是,网络密度只用来表示网络中关系的稠密程度,测量的是联系(ties)本身,而“情感密度”则是指联系的特定内容—情感上的亲密程度。

(4)内容(content)。即使在相同的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具有不同的内容。所谓网络关系的内容,主要是指网络中各行为者之间联系的特定性质或类型。任何可能将行动者联系(tie)起来的东西都能使行动者之间产生关系(relation),因此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交换关系、亲属关系、信息交流(communicative)关系、感情关系、工具关系、权力关系等都可以成为具体的内容。(www.xing528.com)

(5)不对称关系(asymmetricties)与对称关系(symmetricties)。在不对称关系中,相关行动者的关系在规模、强度、密度和内容方面是不同的,而在对称关系中,行动者的关系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是相同的。例如,当信息只从行动者A流向行动者B,而行动者B不向行动者A提供信息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对称关系。

(6)直接性(direct)与间接性(indirect)。网络关系的另一个内容就是直接性或间接性,前者指行动者之间直接发生的关系,后者则指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发生的关系。一般说来,直接关系连结的往往是相同或相似的行动者,他们往往彼此认同,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因此其关系通常为强联系;而间接关系中由于有中间人的存在,相互联系的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强度受距离(中间人的数量)的影响很大,经历的中间人越多,关系越弱,反之则可能(但不必然)越强。

2.位置取向中的主要分析内容

与关系取向不同的是,位置取向强调的是网络中位置的结构性特征。如果说关系取向是以社会粘着(socialcoheion)为研究基点,以关系的各种特征为表现的话,那么,位置取向则以结构上的相似为基点,以关系的相似性为基本特征。在位置取向看来,位置所反映出来的结构性特征更加稳定和持久,更具有普遍性,因而对现实也更有解释力,且需要分析的内容也更为简单明了。其主要内容有:

(1)结构等效(structural equivalence)。当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行动者(他们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与第三个行动者具有相同的关系时,即为结构等效。这里强调的是在同一社会网络中所谓的等效点必须与同一个点保持相同的关系。网络中等效点的数量和质量将对网络的驱动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2)位置(position)。作为位置取向的核心概念,位置在这里指的是在结构上处于相同地位的一组行动者或节点,是被剥落了行动者而剩下的结构性特征,哪个行动者处在这个位置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位置在网络本身中的处境。

(3)角色(role)。与位置密切相关的另一项内容是角色,它是在结构上处于相同地位的行动者在面对其他行动者时表现出来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反过来说,具有相同社会角色的往往在社会网络结构或地位网络结构中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是位置的行为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