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班主任”是对我国中小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总称。《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并负有本班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和沟通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这对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
在教师群体中,班主任老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高中班主任,他们是班级的主要经营者,是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设计者,是高中生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领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个性修养、成熟状态、才情学识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终身影响。
目前,我校共有80个教学班,有80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高一18、高二20、高三应届28、高三往届14个班,班主任队伍建设关系整个学生教育的效果。班级管理作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我们提出六大班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理念、“自我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管理育人”理念、“系统整体”理念、“开拓创新”理念,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
本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以十大方向了解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可程度,并进而提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建议,更好地推动我校班级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
本调查主持人:包凤岭
负责调查机构:教研处
二、班级管理模式简述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和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对班级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建立和发展班集体,以全面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本调查介绍四种常见模式:
(一)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先制定共同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拟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限定完成时间,安排工作顺序,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过程,使所属成员积极主动地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努力。之后,检查、评价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到此告一段落,转入下一个目标管理周期。班主任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管理班级工作,就是班级的目标管理。下面分两个问题加以说明。
1.班级管理目标的制订
班级管理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的班集体的预定,即班集体发展的具体规格。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成功管理班级的开端,也是班级目标管理成败的关键。目标越明确、恰当,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动力;反之,班级管理就带有盲目性,工作就会陷于紊乱。
因此,确定好目标是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实质性的第一步。制定班级管理目标要注意以下问题。
(1)符合社会要求;
(2)符合学校任务;
(3)符合主客观条件。
首先,要客观地总结过去班级工作的基础和实际水平、有利条件、薄弱环节、经验教训等,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各类学生的特点、比例,明确当前班级的主要倾向和问题。其次,要考虑班级工作的客观条件,如校风、学风和社会风尚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家庭教育条件。总之,要使班级管理目标既能促进班集体的风尚养成,又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
2.班级目标管理的实施
实施阶段是需要班主任花费极大的精力带领全班成员具体实践的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工作。组织就是班主任把学生安排在恰当的岗位上,去从事适当的活动。
(2)指导工作。指导就是班主任针对学生认识上、行动上同班级管理目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向学生提要求,出主意,给予具体帮助,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的共同进步。
(3)协调工作。协调就是班主任根据实施阶段的具体动态,随时协调各种关系,以减少内耗,增加合力,使班级工作按原定目标顺利开展。只有经常协调,才有可能使班级工作处于头绪多而进展有序、师生多而步调统一的状态,不至于出现顾此失彼或矛盾重重的情况。协调内容包括:协调班内人际关系和各项工作的关系,本班与其他班级、学校有关部门的关系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其中,班主任同全班学生和本班任课教师的关系是协调上述各种关系的基础。
(4)激励工作。激励就是班主任运用精神和物质的手段去激发班级成员的上进心,以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如通过表扬、奖励使指向目标的行为得到正强化,通过批评、惩罚使偏离目标的行为得到负强化,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目标的圆满实现。
(二)交互管理
班级交互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班级交互管理的理论源于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念。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学生集体同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所以“要教育整个集体,这是正确的教育的唯一途径”。我国许多模范班主任的班集体和个别学生双管齐下的成功管理实践,也证明了班级平行管理的正确性。
班级交互管理的实施,首先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管理功能。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克服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可以转化个别品行不好的学生。为了实现班集体的管理作用,班主任必须认真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其次,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和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做大量的个别教育工作,掌握特点,注意针对性,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对于个别游离于集体之外,甚至影响良好集体建立的特殊学生,班主任一方面要对症下药,进行个别教育;另一方面仍要把他们置于集体之中,通过集体成员的监督、帮助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转变。班集体只有不断地克服自身弱点,转化后进因素,才能使自己变得日益巩固和坚强。
(三)制度管理
班级制度管理是指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制定规章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群众性和严肃性。班级制度管理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拟定规则。根据《学生守则》和学校各项管理要求,从本班实际出发,拟定各种制度的实施细则,如学习制度、作息制度、卫生制度等,要求要明确具体,便于记忆,利于执行。
(2)宣传教育。凡实行一种新的规章制度都要进行思想动员,即使是已经实施的规章制度,也要根据情况作出新的说明和要求。宣传教育,使规章制度能深入学生思想,成为班集体的自觉要求。
(3)检查评比。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检查评比的环节。检查评比有督促、推动的作用,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做相应的调整。检查评比中,要贯彻班级成员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人不得搞特殊,严格按要求办事。
(4)总结奖励。对遵守规章制度好的给予表扬、奖励,让大家学习;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要给予批评、惩罚,消除消极影响,引以为戒。总结要发动群众,奖惩也要在集体中进行,真正把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作为教育管理班级成员的过程。(www.xing528.com)
(四)参与管理
班级参与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要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班级管理只靠班主任单枪匹马的“领导”,专横高压的“专政式管理”,是注定要失败的。搞好班级管理,必须依靠全体成员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人具有主人翁态度和负责的精神,个个参与班级管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班级成员参与管理的实施,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全员参与全程管理
在计划阶段,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就确定目标和制订实现目标的措施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要以班级成员参与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作为标尺。在实施阶段,要发挥班集体中各种组织、各种学生干部的作用。在检查阶段,要做到班主任和全体成员相结合,在师生共同参与下进行检查和评比。在总结阶段,班主任要和全班学生一起,对班级工作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统计,总结经验教训,探讨班级管理规律。
2.班级参与管理的组织实施
(1)实行值日生、值周生制度,开展日评、周评、月评活动。值日生由全班成员轮流担任,要对班级当天的学习、生活、劳动情况作出记录。值周生由班级学生干部轮流担任,除每天督促值日生履行职责以外,周末还要对全班情况作出周评。班长(或副班长)要根据每周情况对全月作出月评,并召开月评大会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期末在班主任指导下,班委会对全学期工作进行总结,还可邀请家长参加。
(2)建立民主参与制度。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班主任、学生干部和全体同学一起,以平等身份参加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开言路,不搞一言堂。
三、调查工具与实施
(一)研究方法
本调查系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座谈法。调查对象是四个年级部的班主任和学生,发放问卷4700份,座谈学生160人,访谈班主任若干人。
(二)问卷编制
参考班级管理模式结合我校班级管理的重点,拟定十个题目,涉及十个方面。对每项评价分A、B、C、D等级,按10分、8分、6分、4分赋分统计,汇总出班级分数和年级单项分,以区别统计(问卷)。
涂卡说明:1.班级(不分文理)号涂在考号处,用三位表示,第一位是年级号,第二、三位是班级号码,如高一(1)班涂101、高一(15)班涂115,高二(1)班涂201、高二(15)班涂215,高三(1)班涂301、高三(15)班涂315,复课班(1)班涂401、复课班(14)班涂414。
2.认真阅读表中对班级评价的内容,序号对应卡号,评价等级对应选项ABCD,认真填涂。
(三)座谈与访谈方法
主要是了解班级管理中优点和存在问题、倾向于四类管理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总结归纳出其中规律。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班主任组成结构调查表即班级调查分数
续表
续表
续表
从表中信息分析看:
1.学校班主任队伍人数较多,78名男性占总数的绝大多数,2名女性所占比例很小。
2.班主任年龄最大45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为32岁,年富力强。
3.从学科结构来看,语文9人,数学13人,英语5人,物理16人,化学15人,生物3人,政治6人,历史3人,地理8人,体育2人。数理化生理科班主任占47人,过半数。
4.班级管理调研分数,高一96.68分,班主任平均年龄31岁;高二96.03分,班主任平均年龄30岁;高三96.26分,平均年龄34岁。学生对管理比较认可,总体反馈较好。
五、对策与建议
1.加强班主任队伍定期培训,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做好总结与反思。
2.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督导,规范班级管理的行为,增强管理的计划性,如在了解班级情况、管理班集体、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进行德育教育、管理班级纪律、组织领导课外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等方面,要有详细记录和跟踪。
3.加强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推广优秀班级的经验,发现并推广管理成功经验,体现工作的创新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