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高考备考复习的主要任务,对知识来讲是加强专题复习,对目标来讲是向知识的网络化努力,对学生来讲是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环节来讲主要制订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的科学规划。所以百天复习我们要干什么,就要思考了。根据多年备考体会和2008年高考信息,高考百天备考复习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应该做的。
1.教学环节要严密
提出“研整编三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复习安排,具体来说,包括“研究考纲、整合主干、精编试题、审题训练、专项训练、规范训练”,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细、做实。
(1)研究考纲。2008年《考试大纲》是2008年命题的依据,在高考命题思路、考查重点、难度设计、评分标准、试卷结构、内容比例、题型比例、难易比例、试卷长度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高考命题是在大纲的严格限制下命题,就看我们参悟的程度有多深。我们研究时,要对照2004-2007年高考题,找出其变化点,要研究其例题和样卷,确定好方向,指导我们的百天复习。在2008年大纲还没有下来时,我们可以先研究2005-2007年高考题。根据2008年高考信息,研究2004年和近年单独命题省份高考题也是十分必要的。
(2)整合主干。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那么就要研究确定哪些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围绕主干知识,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好百天复习的专题,专题要精,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不要过多过烂,也不能过少漏点,这就要看我们的水平。根据2008年大纲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这项工作要在百天复习前完成,在新大纲出来后调整,保证复习的高效和准确。它也是我们复习的主线和日常的主要工作。
(3)精编试题。百天复习中我们的信息和高考题比一轮复习要多,如何使用这些试题,突出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一个原则就是要“精编”,这就要求研究试题的功能,在中档题上下大功夫,严格限制高档题和潜能题的比例,使其适合上段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试题组编上做文章,以大纲的双向细目表为坐标,找准增分点,加强增分点上的题目复现率。要做到学科之间的平衡,争得合力效应,取得集体创优。
(4)训练审题。很多高考题命题要遵循“入口容易,深入难”的原则,要培养学生精细审题的习惯,衡量百天课的一项标准就是审题训练,是“就题论题”还是讲切入点、讲思路、讲变式、讲角度。不是讲题目怎么解,答案是什么。答案可以提前给学生,要讲为什么这样命题,它可以联系哪些知识,容易审错的原因,怎样做到正确无误等。这项工作可以安排为计划专项训练。
(5)训练专项。这也是强化、提高能力的一种手段,根据学生的弱项,有计划地安排专项训练,如审题训练、主观题训练、学科能力训练、规范性训练等。可以穿插到百天复习当中,要留出时间。百天复习的计划比一轮复习要复杂,时间紧、任务重。
(6)训练规范。这也是要引起重视的,也是增分点,学生的规范来自教师的规范,平时教学各环节就要规范,高三百天复习尤其如此。如卷面的规范、审题规范、迁移知识思路的规范、完成试卷的规范、做题步骤的规范、语言的规范、逻辑的规范等等。
“研整编三训练”法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必要的。
2.课堂教学要精细
百天复习课堂要求可以用“一中三化”概括具体做法。
百天复习备考时间紧,任务重,是复习的关键阶段,提高百天复习的效率是高三教学最主要的工作,提高百天复习的效率,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为此,提出复习备考课堂教学的要求:“一中三化”。“一中”即课堂复习整体要求“中心复习法”,“三化”即对所复习的具体内容要求“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已会问题规范化”。
“一中”指中心复习法,即每一节课的复习都要有一个中心,或是知识中心、或是能力中心、或是方法中心。复习要有一个明确教学目标,如果有几个中心或目标,要讲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升整合到一个目标。杜绝复习目标不明确、无意识的情况,减少一讲到底的情况,不要就题论题,不要包办代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化”指课堂教学中每个问题或题目的复习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已会问题规范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就是针对重要的高考问题,问题虽然简单更要讲透,应该依据教材基础,换情境、换条件、换角度、换方法,使重要的简单问题复习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所复习内容复杂繁琐,难度大,要使它们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讲审题、讲关键、讲切点、讲规律。“已会问题规范化”就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重点复习放在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得分意识训练方面等。
(四)三个轮次的复习备考如何具体实施
如果说高考是一门科学,那么备考就是一门艺术,努力探索高考备考的科学途径。
下面结合上述计划和原则,谈谈三个轮次备考的重点内容,以使高考一年备考措施得以较好地落实。
一轮复习,大致为期一个学期,基本是六个月时间。在高考备考中,由于各个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考查特点的不同,在一轮复习中,要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来,制定适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应该是一轮复习的重点之处,把备考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才能取得实际效果。那么,学科一轮课堂高考复习的原则和模式如何体现科学备考呢?下面分学科详解学科备考的特点。
1.语文学科
(1)教学原则
①紧扣课本,抓牢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2)写对字形;3)默写背诵。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活动起来。动口读、动手写,动脑记,总结、归纳、积累。本着用时少、效果好的原则,周期性复习,取得基础知识的最佳效果。
②理解每课的中心内容,提纲挈领地提炼中心精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情感投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准则,明辨是非,取舍得当,辩证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总结阅读规律。
③运用课文的有价值的写法。不断总结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随时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不把学过的知识只停留在学会的层面上,努力追求会用。
④以高考题为准绳,以高考说明为准线,加大高考题异步训练,通过化整为零的形式,重视基础,重视内容,重视写法,不放弃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共进的教学目的。
(2)课堂模式
①复习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从而形成知识和能力框架。侧重把知识和能力链节串起来,使学生逐渐看清自己所学知识在这条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学会用活的目的。操作如下:
1)诊断性测试
2)明确复习范围和目标
3)典型题目示例和训练。这一环节要注意:知识性较强的内容要注意分类整合的方法,能力性较强的内容要注意题目的代表性,要紧扣住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
4)方法和规律总结。要有普遍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5)巩固性总结和检测。总结要全面而概括,检测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
②讲评课:针对通过试题反馈所暴露出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主要问题,进行纠因提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应以错误率为依据,以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重点,既要讲清知识和能力,又要讲清规律和特点,还要通过训练加以提高。操作如下:
明确讲评重点。要明确所讲的知识要点,以及其所处的知识板块,还要明确考纲对该知识的要求。
等值题目示例训练,探求错因。要使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错因,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等值题目训练,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答题所出现的问题。
错题再练,总结方法规律。除要讲清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方法和规律外,还要讲清出题人命题的角度和干扰点以及答题容易步入的误区。
巩固再练。练习不要过多,忌讲评和专题不分。
2.数学学科
(1)复习课:紧扣教材,不脱离课本,注重学科能力的提高。
①诊断性测试。研究诊断性试题所涵盖的知识点,有整体意识。
②构建知识网络。把基础知识系统展示出来,讲清本部分知识在知识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
③分类讲解。通过批改学生试卷,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将学生模糊问题分类讲解,让学生理解、记牢基本规律及方法。
④巩固再练。配合相关的课上例题与练习题,巩固课上所学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⑤限时提高性训练。要求学生定时训练,然后反馈学生是否达到了练熟、用活的效果。评议时不要就题论题,而要讲审题、讲思路、讲规律、讲延展,注重一题多练,多中选优,多题一讲,树立归类意识。
(2)习题课:当章节、单元复习结束后,应该集中上一节和几节习题课。
①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本章节、单元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正确解题,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②习题课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要非常充分,准备典型题,知识脉络清楚,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习题要有拔高过程。
③实行练—讲—练的课堂结构,讲什么、练什么要心中有数,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巩固测练。
(3)讲评课
①原则
讲评课是复习课的继续和深化,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讲评课包括如何讲评、如何讲两部分,评是讲的依据。“评”要依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存在的问题、弱点。“讲”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突出典型错误并使之得到矫正和补救。突出针对性。针对试题的知识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评,师生对试题共同分析,把数学的思想方法系统地呈现给学生,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讲评,应对试题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清类型,力求做到对症下药。错误分为知识型、方法型、计算型三类。讲评时要把学生一题多解的成果展示出来,择优而取,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开拓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试题的功能。一题多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学生的错解,突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给出相应的训练题,使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加完善,提高课堂效率。
②课堂模式
1)学生自我总结测试的心得—师生共同矫正补救—完成相应的训练题。
2)展示一题多解的成果—评价、诱导学生学习的动机—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补充练习,巩固成果。
3)显示学生错解(或正解)—辨析—归纳方法—完成相应练习。
4)挖掘试题功能一题多解—诱导学习动机—归纳总结知识方法的纵横联系。
5)评价诱导学习的动机—归纳试卷特点,分类讲评—形成知识方法的网络—完成另一份相应的训练题。
3.英语学科
(1)复习原则
①基础知识紧扣大纲及考点,知识点选择精当,不面面俱到,突出考点,如近三年高考常考点的延展,大纲设计知识的传授,注重归类复习和对比方法运用,搭建高中知识网络,再逐步完善、扩充,使学生对知识点、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②能力方面突出阅读理解能力及听力的培养,阅读突出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以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听力按听力训练要求,注重学生各种题目听力技巧指导,抓好每周二、四、六早饭的听力训练。
③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搞好学生书法过关,抓好卷面,书法不过关的学生每天交一页书法到过关为止。(对高中词汇抓好后进生的词汇过关)
(2)复习课模式
①课前检测。每周一、三、五课前检测按听力训练要求进行。每周一、三、五课前进行听力训练,大约每节占15分钟;每周二、四、六课前检测基本知识及其灵活运用,以主观练习为主,注重题干的变化和答案的相应变化,基础知识提炼后,二、四、六配合有写作专门训练,可以口头也可以笔试。
②知识传授。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过的旧知识,教师注重点拨、处理好注释点与知识面的关系,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建知识网络。知识点提炼突出重点,紧扣高考考点。复习课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把握方向,指出高考考查方面及努力方向。
③当堂练习。注重多角度考查,选择联系要典型、灵活,要一题多变,突出能力培养,练习形式应以主观练习为主,引导学生讨论,注意学生兴趣培养,练习以大纲、考点和近三年上海卷、全国卷为起点,不搞偏烦怪难。
④课堂小结。要能够归类,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注重知识的联系与辨析。
⑤布置作业。恰当适量布置作业,杜绝题海战术,作业注重语境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4.物理学科
(1)复习的目标
第一轮复习的主旨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争取做到知识的前后连贯,全面掌握,力图通过复习把知识点结网成片,争取能够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重新审视高一、二所学的知识,为第二轮复习做好知识的储备。为此要在复习中注意:
①大环节上要按照“诊断性测试—针对性分类讲解—限时训练考试—归类引申式讲评—查漏补缺、异步达标”的五步复习法要求安排每一节课,争取做到“6+1”模式的安排,加强总结回顾,注重教学效率。
②细节上要严格执行“531”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原则,不搞一言堂,不搞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知识的自我积累。
(2)课堂教学模式
①明确高考方向和复习重点。
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明确的教学目的。
③进行精当的典型题分析,讲过程、讲情境,加强与教材的联系。
④进行切合高考方向和学生实际的巩固性、针对性和提高型练习。
⑤高浓度的课堂总结,要总结物理模型有何特点、过程如何确定、方法的选择标准、解题切入点等。
⑥即时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搞好课堂反馈和补救。
5.化学学科
(1)基本情况
根据化学科目特点,在第一轮复习中以知识块的形式分为十七项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节,每节内容均以一课时进行复习。每节的知识框架和基本要点归纳在篇子上,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这一张篇子配有精彩回放(主要是近几年高考题)、能力培养两部分试题。
(2)复习基本原则
坚持“基础为先,能力在后”的原则,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又注重学生高考能力的培养,既注重复习中不忘高一、二课本,又要加强学生知识网络构建,从而使学生全面具备面对高考的能力和信心。
(3)课堂教学模式
①复习课
课前检测。以篇子“精彩回放”专栏上的几道题进行检测,查看学生的预习效果,并分析解决问题。
引入新课。指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然后按篇子上的知识框架和要点,系统讲解,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以“精彩回放”的几道题,加以针对性巩固练习,指出典型性错误和所考查的知识点。
归纳总结。再次重点归纳总结知识要点。
布置作业。以“能力培养”专栏试题作为课下作业,以便下次讲评。
②讲评课
课前点评。指出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进行讲评。依据学生的错误率进行重点讲评,针对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归类讲评,注重学生的思路分析和学生对错误的评价。
巩固练习。利用投影片对错误率高的试题进行针对性练习。
归纳总结。归纳试题中考查的知识点和典型错误。
学生当堂或课下总结。
6.生物学科
(1)教学原则
大环节按照“五步复习法”来安排,具体操作如下。
(2)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
①备课前:1)精读本节教材;2)通读三本以上关于此节知识的参考资料;3)细做“诊断性测试”,做题过程中注意各题的功能,能否在讲课过程中恰当地利用;4)认真批阅学生的诊断性测试,发现在此环节中存在的“知识缺陷”。
②备课:1)对学生的知识缺陷与教材进行恰当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此知识缺陷是讲课的重点内容之一。2)备课的重点内容之二是此节的主干知识。3)讲解知识缺陷和主干知识要配备精当的典型题。
(3)课堂模式
①检测复习过的知识。要突出重点,紧扣教材和复习过的知识结构。
②明确教学目标。目标包括高考方向和范围、重点主干知识和学生薄弱知识点。
③构建知识网络。对主干知识和知识弱点,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讲解,加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对匹配的精当典型题,要通过“换说法、改条件、重过程”把问题展开,把问题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真正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④总结的高浓度。通过总结把本节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7.政治学科
(1)复习课
①诊断性测试(可采用多种形式:提问,小测验)。把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巩固复习一遍。
②有针对性地讲解。一是用框架的形式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可再生性基础知识。二是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讲解,讲清、讲透。三是针对当堂课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明确高考的能力要求,并提出易错的地方让学生提起重视。
③巩固练习。精选习题尽量做到点全,把易错、易混及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做题的形式进行巩固。
④讲评。归纳总结,简明扼要,使学生容易掌握。
(2)讲评课
①反馈问题。从宏观上先讲清判卷发现的问题及答卷情况,并阐述命题意图。(www.xing528.com)
②按错误率讲评。1)把错误的问题归类,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2)明确考查知识点的内容。3)讲清相关知识点的能力要求及容易使学生产生误区的原因。
③归纳总结解答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④进行变型再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8.历史学科
(1)高考复习课堂模式的原则
高起点、深挖掘、拓宽延展、开放参与、启发点拨、讲练交融,是高考复习课堂模式的六大原则。
“高起点”即研究《考试说明》和《考试说明的说明》,站在高考的角度,弄清高考考查的基础知识范围与能力要求的细则以及基础与能力的具体结合点。“深挖掘”即深入挖掘教材、多角度研究,把握能力提高的层次性。“拓宽延展”即注重基础知识的深化和迁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如宏观与微观思维、辐射与聚集思维、逆向与求异思维以及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概括与评价等,使学生养成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发掘、多角度思考和全方位联系的良好思维方式和习惯。“启发点拨”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研究基础和能力的衔接点,设计好多个启发点和点拨点。“开放参与”即增加课堂的民主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讲练交融”是形成能力的重要方法,讲要升华,练要精当,讲其所讲,练其所练,练不仅是练题,而且要练思维。
(2)复习任务(目的)
①在《考试说明》指导下引导、督促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清、记牢知识点(主体任务)。
②在对引言、章节知识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阶段)单元知识结构(线索)并概括出阶段特征。
③强化主干知识全面复习,深剖难点知识,兼顾综合认识分析,点明并认识重要知识点。
④在每本教材后段复习中引导学生适当做知识归纳(小专题),为二轮复习做铺垫。
⑤在每单元复习的讲练中,重点加强相关能力训练并做规律性总结。
(3)课堂模式
以单元为一阶段,遵循“预-测-讲-练-讲”五步复习法和定期回顾的原则。主体复习课遵循“531”模式,即测-讲-析-练-总。
①复习课
诊断性测试少而精。课前诊断性测试题要典型,用最少的时间测试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时间占用不宜过多,否则影响正课。
学生讲解知识要点。即将复习内容设计成知识要点,形成提纲,由学生讲述回顾。
教师导引知识系统。即知识要点及内部深层联系在教师导引下,形成知识系统或网络,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高到宏观认识的程度。
学生完成巩固提高。根据前两者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提高。
教师讲明能力目标。即将本节课所设计的高考能力,如概括、归纳、比较、分析、评价等,教师一一点明,使学生能站到一定的高度来领会教学意图,提高各种能力。
②讲评课
试卷结构要讲清。试卷结构包括试题命题意图、内容比例分配、重点考查能力、试题的长度和难易度,这些应该首先向学生讲明。
解决问题师生评。根据错误率、错误的深浅度,由学生讲解,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进行规范,最后定论,注重引导、审题,抓住规律。
举一反三不可少。对错误率高、能力点弱的问题,不应局限于学生理解、记住,而应设计相应题目,变化角度,加深层次,加大认识的力度,使其达到考试目的。
提高重点要说明。试卷中的知识重点和能力重点,在试卷讲评结束后进行总结,明确给学生,便于学生积累和总结,以利于提高。
9.地理学科
(1)教学原则
为适应教材的变化和新高考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和细化“五步复习法”,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制定一轮复习模式。
(2)课堂模式
①复习课
复习课容易出现笼统性、随意性和表面化等现象,而使复习流于形式,致使复习效果不佳,复习时要理出地理现象中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复习的线索和重点,列出提纲,举出实例,拿出解决方法。还要注意加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各章节间、各要素间的联系及同一问题的变式发问,易形成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按“五步复习法”安排。
诊断性测试。根据诊断性测试反馈,把握准教学起点,合理安排教材。
分类讲解。针对性分类讲解中要重视知识框架的构建,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
课堂巩固检测及限时训练。要精选、精讲,使之切合高考方向和学生实际,从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效果检测。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检测,做好查漏补缺。
②讲评课
要根据试卷整体命题意图和答卷情况,按产生错误类型归因和知识内容归类。讲方法和规律,适当延展,进行等值或变型再练。
要注意扫除部分学生甚至少数学生的知识障碍,进行个别专题的辅导和讲评,所以考试结束后,应该向学生征询提问,进行面对面答复,这是对集中讲评的补充,有时很有效也很有必要。
(3)复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切实改变“一本资料治天下”,教师“满堂灌”,学生“题海战”的模式,精编精选配套习题,提高效率。
②在砸实“双基”前提下,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地理原理的透彻理解和说明能力,加强和用新情境认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综合,训练学生对图表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
③注重基础知识回头,搞好异步达标复习,注重初、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
以上列举了笔者学校九个学科高考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课堂模式,我校一直参加的是全国卷高考,只代表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具有权威性。
第二轮复习任务是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应在继续做好知识结构调整的同时,抓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提炼,做好“五个转化”,即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模仿到快速灵活、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这一复习过程,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内容的选取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防止过分拔高,加重负担,大幅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主要安排专题、专项复习加综合复习,以专题、专项为主。可以确定“阶段分明,落实到位,重点突出,效率第一”的思路,增强备考意识,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科学安排、落实措施两大方面,下面予以简要说明。
1.科学安排
按学期计划,遵照“科学安排,认真落实,从严管理,提高实效”的思路,到2月中旬(2月20日)一轮复习全部结课,4月25日前二轮复习全部结课,5月25日前三轮复习全部结课,最后高考前10天自由复习。整体来看,2月份是一、二轮交替月份,复习中关注了一轮复习稳扎稳打,工作中心在二轮复习的科目研讨上,提出了“研整编三训练”的复习基本要求。3月、4月份进一步整合二轮复习,解决复习中发现的问题,加强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教育教学措施的落实,并在4月上旬(14日)调整课表,安排大课复习,突出综合科的训练,突出学生自主时间的支配,5月份不放松,复习要主动,各项工作不能举步不前。在这些原则下安排衡量复习工作,二轮复习安排专题、专项复习加综合复习,以专题、专项为主,三轮复习安排综合复习加小专题(主要是知识和能力的查漏补缺专题、高考信息热点专题)复习,以综合复习为主,加强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到4月25日全部完成复习任务,顺利开展三轮复习。三轮复习体现了综合+专题的安排。
2.措施落实
(1)落实“研整编三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复习安排,具体来说,包括“研究考纲、整合主干、精编试题、审题训练、专项训练、规范训练”,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细、做实。
(2)高考研究:3月份参加北京相阳备考研讨会、校长高考研究讲座及通讯辅导、两次组长高考研究讲座,观看高频考点高考讲座(下发教师,播放给学生)。
(3)课堂教学:三个至少,三个坚持,三个把握,四个杜绝。
①三个至少:“限时训练至少一题、规律总结至少一法、高考能力至少一项。”
②三个坚持:坚持训练与分析相结合,以分析为主;坚持系统梳理与查漏补缺相结合,以查漏补缺为主;坚持适量增量与典型突破相结合,以典型突破为主,教师要命制出有针对性题目给学生。
③三个把握:把握好难度,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来把握;把握好节奏,要做到张弛有度,杜绝前紧后松;把握好情绪,让学生有个良好心态去迎接考试。
④四个杜绝:杜绝就题论题讲练习,杜绝轻描淡写讲规律,杜绝蜻蜓点水讲能力,杜绝支离破碎讲网络。
(4)组题环节:前后下发40套资料题供教师参考,使教师资料充足,组重组卷。
(5)谋划三轮复习模式:6次集体强化模式考试,8-10大节查漏补缺、基础回头、热点信息专题复习,集体教研安排,心理辅导讲座。
(6)学生工作
①高考氛围(优秀试卷展、高考园地、目标励志)布置到位,口号标语布置。
②学法指导(7次周学法指导、高考通讯15期)。
③组织师生见面会、家长座谈会、小群体分析会、作业错题本督导检查工作、百日誓师大会、心理疏导工作。
第二轮的高考复习工作决定着高考的成败,主要以单元切块复习为重点,以高考考点复习为主线,以学科能力提升为主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构建起牢固的知识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稳定的知识框架、明晰的知识网络,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复习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第三轮复习打基础。
第三轮次复习安排综合复习加小专题(主要是知识和能力的查漏补缺专题、高考信息热点专题)复习,以综合复习为主,加强强化训练,全力提高应试能力。列举三轮复习要求及设想——“三轮备考六项12条”。
1.三轮复习模式“六项”
6次集体强化模拟考试及讲评+8-10大节查漏补缺、基础回头、热点信息专题复习+集体教研安排+心理辅导讲座+学生辅导+领导三多。
2.三轮复习总体要求:抓细节,上台阶。
(1)阶段复习突出由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师要逐步由指导为主向引导和答疑解惑为主转变,增大个别辅导的力度。今年突出把课上留给师生,课下留给学生,但仅给考生留出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分配时间,应抓什么,什么时候做题,什么时候整理和总结。我们安排8-10节大课,可以留给老师反思问题、研究问题。
(2)综合训练突出强化与适应。强化有三层意思:一是本阶段复习形式要求是综合训练+问题专题训练,总体训练量应安排在13套左右。二是强化提高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差、分析综合能力低、不会迁移是考生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问题,综合复习阶段要通过以题带内容,以点带面,强化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思维方法的掌握,思维方法的训练是综合复习的重点,思维过程的训练一定要遵循认知规律,强化思维顺序。三是强化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和重点类型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要让考生知道,你必须了解什么,必须理解什么,必须掌握什么。适应有三层意思:一是适应高考考试要求和解答要求。大多数考生对综合科目感觉时间紧,物理多项选择比较难。二是适应高考的心理素质要求。要通过强化训练提高考生应对高考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心理承受力。三是适应高考的应对策略。①通过训练提高熟练程度,提高解题速度。②做会做的题,时间足够用。③通过强化规范解题,抓主观题的采分点。
(3)强化训练要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强调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训练,二是讲评,三是反馈。求见一题会一题,重点解决中低档题。
(4)自由复习要突出完善与内化。
(5)心理准备要突出调整与策略。下阶段复习中,心理调整要提出减轻过重的精神压力,用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怎样调整心态:一是合理定位。考生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合理确定奋斗目标和学科成绩目标。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心平气和,复习才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二是考生自己要掌握一些心理调整的方法。如自我暗示好学生也紧张,他们也有漏洞,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准备好,仓促上阵是普遍的。
(6)管理要突出稳、准、快。管理要突出稳:复习要平稳有序,张弛有度。管理突出准:问题抓得准,处置恰当、到位。管理要突出快:问题解决得及时,不留尾巴。
3.具体安排
(1)考试环节:①尽量模拟高考情景(分场不少于4次),强调限时强化训练的重要。②监场严谨,避免懒散状态。③全批阅、规范登统出榜不少于3次(前3次),讨论后书面分析问题。④班主任和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考后讲评工作。
(2)大课环节:①做好计划,按部就班,避免走一步是一步、备考无序,全组统一。②资料签字、登记(刘校长或包校长),发挥学科合力作用,不签字的资料不印,不留课下作业。③鼓励多听课,取长补短,每周应组织一节组内研究课(4节)。
(3)集体教研:①每组每周一次晚自习教研,领导入组共同研究,推进高考研究的深化,校长或中层主任分包到备课组。②备考学科学法指导资料至少下发3次,备课组长负责组织,领导签字,每五个学生一张篇子。
(4)心理辅导:①学校整体组织一次,由专家主讲。②班主任强调多观察、多谈心、多疏导(至少每生2次)。③年级主任负责每周一期心理辅导资料,共4次,贴到高考园地栏目。④适时观看影视资料,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5)学生指导:①仿真练习;②构建知识框架;③正确听讲方法。
(6)领导“三多”:多深入办公室、多深入课堂、多深入学生,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走动式管理,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学生转,二线围着一线转。
高考三个轮次的复习内容和任务是前后衔接的,又是逐步递进的,不管是掌握基础知识、知识体系,还是提升学科能力,都是相互渗透、渐次提高的,不可割裂开来。要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教师应该定位为高考备考教练,学生应该定位为高考备考考生,教练着眼于学生,考生着眼于提高,师生着眼于备考。要深刻理解体会“高考是科学,备考是艺术”这句话。
关于高考备考这部分内容,是笔者亲身经历后对管理备考的真实记录。所负责学生高考成绩也一直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当然一些做法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也在进行调整与完善。因为从高考命题看,某一年份高考题特点与前三年、五年、十年高考题相比,呈现出与前三年高考题一致、与前五年高考题相似、与前十年高考题不同的规律,所以高考备考策略的调整与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五)新形势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2014年以后,高中迎来新的高考改革时代,对高考备考要求更高。为此,很多学校调整备考策略,更加注重科学备考,精细备考。笔者考察昆明十中备考策略,很有代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与新的高考形势相适应,可以借鉴学习。
这一备考策略,将高考备考复习上升到课程高度,对内容和安排进行了系统设计。
1.复习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1)高考复习课程内容及素材的整理
对当年高考试卷进行分析,通过双向细目表,将近三年全国卷试题按板块归类,将高考内容按学科板块分类,按层次整理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然后归纳整理各板块试题的考查问题。确定高考复习内容,大题复习内容包括题目模坯和得分点,然后按复习轮次要求编选复习素材;小题复习内容包括题目情形和题目变式结构,然后按复习轮次要求编选复习素材。接着,围绕考点确定三个项目:①问题及内容,主要是考查问题及核心知识思想方法,小问题及主要知识方法技能,具体问题及概念规则运用。②大题模坯及得分点,主要是评分标准的小问题步骤,共性、突破点和训练题。③小题题型结构及变式,主要是考查问题题型结构,条件结论变式方向和变式题组。
建立学科题库,按照各学科内容板块建立可供高考复习备考的题库或其他资源库。按高考复习内容要求收集各类题目或素材,包括全国一卷试题,其他试卷、资料中与全国卷试题类似、变式的题目,与全国卷试题考查内容有关的教材、资料中的题目或素材。按考查问题及其内容的层次分类,将收集的题目和素材分别放入相应层次问题或内容中,以便于复习使用时选择。
将教学设计作为高考复习的教学蓝本。按学科内容板块划分复习内容,原则上每个内容板块各为一章,每章一个教学设计;以每个考查问题及其内容为一个单元;以考查问题的每个小问题及其内容为一节。规划复习轮次,制订复习课程计划,包括各轮复习的要求、内容和课时计划。按照复习课程计划,准备板块教学设计。
(2)高考复习教学安排
教学课时安排主要是各学科一次课,以两节课连排为主,单节课为辅;保证足够的自习时间(特别是实验班)。考试安排主要是:不集中进行月考,而是以各科复习进度单独安排;各阶段的考试内容主要围绕该阶段已复习的内容;统一考试实行“1+1”考试。
2.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1)高考复习板块教学设计
①教学内容及其解析。内容一:列出本章学科内容板块所考查的主要知识结构图。若高考试题还涉及其他不同板块的内容,则还应列出与相应内容板块的联系。内容二:列出各考查问题(即教学单元)。解析:按考查问题整理出全国卷近三年的试题及解答;画出每题1—3层次的问题关系图和知识结构图;第一轮说明用什么概念、原理、法则解决具体问题,第二轮说明如何通过具体问题和方法技能解决小问题,第三轮说明如何通过小问题和思想方法解决考查问题。
②教学目标及其解析。目标:按高考要求列出每个考查问题的目标;按复习轮次的要求列出相应问题及其内容层次的要求。解析:提出每次课的具体目标,并对所提出的目标进行解析。
③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第一轮复习,按单元展开,主要针对高一、二存在的问题。第二轮复习,按单元展开,主要针对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第三轮复习,按单元展开,主要针对二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分析模式:某单元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因是……,应该采取的办法或措施是……。
④教学过程设计。以各个考查问题为各单元教学标题。首先是问题及例题:第一轮考查问题及对应的例题,第二轮小问题及对应的例题,第三轮具体问题。其次是设计意图:说明如何以此促进本轮复习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以及重点考查的思想方法的突出,主要知识的理解,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等等。还有师生活动:第一轮为具体问题串,以及各问题的变式练习题组;第二轮为小问题串,以及各问题的变式练习题组;第三轮为考查问题的变式练习题组。
⑤评价设计一:检测题。第一轮:紧扣教学目标,课堂目标检测由本次课的具体问题的变式题构成;板块目标检测由本板块全部具体问题的变式题构成。第二轮:紧扣教学目标,课堂目标检测由本次课的小问题的变式题构成;板块目标检测由本板块全部小问题的变式题构成。第三轮:紧扣教学目标,课堂目标检测由本次课的考查问题的变式题构成;板块目标检测由本板块全部考查问题的变式题或模拟试卷构成。
评价设计二:首先是作业。三分之二的题为本次课的内容,三分之一的题为其他内容。分为两部分:“巩固与预习”和“模拟训练”。其次是巩固与预习,A组:第一、二轮为本次课具体问题的变式题,第三轮为本次课小问题的变式题。B组:第一轮为具体问题的变式题,第二轮为小问题的变式题,第三轮为考查问题的变式题。C组:第一轮为小问题或考查问题的变式题,第二、三轮为考查问题的变式题。还有模拟训练:2—5题,规定时间,不限于本次课内容。
⑥备课的要点。第一步是变考查内容为模坯,第二步是分析答题得分点,第三步是总结小题变式结构,第四步是编选变式题组。
⑦“六题”的设计是关键。六题编选顺序如下:1)考查问题对应题。依据考查问题,选高考题及其变式。2)例题。依据考查问题及其小问题,对教材、参考资料、高考题做变式。3)变式练习题。依据例题解答及其有关问题,对教材、参考资料做变式。4)目标检测题。依据教学目标及其有关问题,对例题做变式。5)作业题。依据本次和下次教学目标及其有关问题、某板块高考题,对教材、参考资料、高考题做变式。6)课前测试题。依据作业题做变式。
⑧一课一练。重点是弥补教材缺失,留下教学痕迹,提供学习线索。分为四步:课前测试;课堂问题、例题及练习;课堂目标检测;课外作业。
⑨高考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分为三个结构,结构一是诊断评价,组织测评,包括1个小步骤:1)课堂测练。结构二是过程评价,主要是思考和讲练环节,包括7个小步骤:2)提出考查问题;3)思考解决问题;4)汇报问题解决;5)小问题或变式;6)小结问题解决[4)、5)、6)三个环节进行逐步评价];7)具体问题变式;8)课堂小结。结构三检测是终结评价,组织检测,包括2个小步骤:9)目标检测;10)作业。通过教学评价,发现、调整和改善讲学,即通过测评,进行诊断;组织思讲练,发现问题和调整策略;组织检测,达到目标结果。
(2)课堂教学要点
要点一,围绕考查问题,加强指导、变式训练和总结。分为四步:试题变式题思考,反馈与解题指导,变式题组训练,小结“三点”。
要点二,主要是解题指导要到位,包括思想指导:如何想到的(审题),回答是哪个学科问题;方法指导:用什么方法解答,围绕学科问题和板块内容,提出具体的解题路径;策略指导:如何得到答案,从板块内容的概念、规则出发,运用相应的技能、技巧、具体方法求解。
要点三,变式训练,围绕考查问题选题,解答题按得分点训练,小题按近年试题条件和结论的变化进行变式训练,较难的小题还要注重解题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要点四,针对课堂小结,把握三点:今天复习内容的试题结构是什么(模坯,题型)?如何抓大题的得分点,小题如何变式?大家存在的主要问题,还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要点五,作业要分层训练,模拟巩固。从模坯基本知识方法,到得分点或小题变式,再到大题或较难小题提升,最后模拟训练即板块试题原题变式。
3.重视多角度的评价与及时的改善
(1)关键是平时复习管理统计表的执行。复习统计总表,包括两个表格,即课堂复习统计表、课外复习统计表。课外复习统计表包括三个表格,即备课统计表、作业统计表、辅导统计表。
(2)重视复习总体、课堂、课外、考试的评价分析。参考课堂和课外复习统计表,针对班级和学科总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参考课堂复习统计表,分别从测试、思讲练和检测出发,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参考三份课外复习统计表,分别从备课、作业和辅导出发,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参考各类考试分析表,从学校、班级和学科出发,分析问题,并结合复习组织和管理寻找原因。
(3)依据统计表,从复习组织和管理中找考试存在的问题。通过考试进行分析,找出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依据组织复习,包括课堂和课外。课堂内主要是测试,思讲练,检测;课堂外主要是备课,作业,辅导。
可以看出,这份高考备考策略,是一份高水平的提高高考应试水平的策略书,充分理解,科学实施,会成为贴近高考命题趋势的有效途径。当然,对学校高考备考管理和备考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具备了丰富的科学备考经验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高层次高中更具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