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藏剧,中国传统音乐名作赏析

西藏藏剧,中国传统音乐名作赏析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族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等国家的藏族聚居地,都有藏剧的流传。西藏藏剧藏语称“阿吉拉姆”,起源于宣扬佛教哲理的哑剧性跳神仪式。西藏藏剧原为广场剧,伴奏乐器只有一鼓一钹,演唱中有人声伴唱帮腔,有点像汉族戏曲的高腔。藏剧演出一般分三个部分。藏剧的音乐与藏族民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西藏藏剧的唱腔高亢、嘹亮,主要是自由节奏的散板。

西藏藏剧,中国传统音乐名作赏析

藏剧是藏族戏曲剧种的统称。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族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等国家的藏族聚居地,都有藏剧的流传。其中包括西藏藏剧、安多藏剧、德格藏剧、嘉绒藏剧等。

西藏藏剧藏语称“阿吉拉姆”,起源于宣扬佛教哲理的哑剧性跳神仪式。17世纪从寺院宗教仪式中独立出来,组织起职业剧团,编写藏剧脚本,进一步综合藏族古典文学音乐舞蹈、说唱、美术和杂艺武技等成就,发展为有唱、舞、韵、白、技、表六功相结合的戏剧艺术。旧时的藏历七月雪顿节(酸奶宴会节,亦为丰收节)后来成为藏戏节,每年此时有十二个剧团到拉藏会演,并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和流派。

西藏藏剧原为广场剧,伴奏乐器只有一鼓一钹,演唱中有人声伴唱帮腔,有点像汉族戏曲的高腔。演员表演时戴面具。面具有黄色山羊皮和蓝色硬质的不同。藏剧演出一般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顿”是开场白,类似跳加官(旧时戏曲开场时,或者有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等字样的布幅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意为酬神、祈祷、祝福,并介绍剧情。第二部分叫做“雄”,即正戏。先由一人用韵白讲解剧情,接着剧中角色出来演唱,然后台上所有人一齐起舞,或表演技巧。如此循环,短则二、三小时,长可达七天七夜。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剧剧目有十三大本,经常上演的是八大本,它们是:《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瓦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赤美滚丹》、《郎萨姑娘》、《白马文巴》。除《文成公主》外,其他剧目内容多与神话和宣扬佛教有关。(www.xing528.com)

藏剧的音乐与藏族民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西藏藏剧的唱腔高亢、嘹亮,主要是自由节奏的散板。每句唱腔之后都有人声帮和。剧中各个人物基本上因人定曲,互相间唱腔不能随意借用与混淆。一般每个剧中人物从头至尾基本上只用一个长调、一个短调,甚至只用一个唱腔。

传统藏戏的唱腔大约有60多种,可分为“当仁”(长调)、“当通”(短调)、“当老”(反调)、“雄玛朗达”(韵白带唱)、“谐玛朗达”(民歌调)、“觉鲁”(悲歌)、“且令”(半反复)几类。这些唱腔大部分篇幅较短小,只能容纳两句唱词。

藏戏中还穿插有不少民间歌曲。每表演完一段剧情,全体演员便载歌载舞,以调节观众情绪,并表示两个段落的转折。这些歌曲与剧情并无直接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