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德威渡重洋:新的世界的开启

明朝德威渡重洋:新的世界的开启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三次航行中,郑和扫清了锡兰国的障碍,南海诸国至印度南部一带的航道已然疏通,明王朝在南海诸国中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先前,爪哇占领了原本属于旧港的土地,满剌加国王觊觎这些土地,便对爪哇诈称奉明朝的旨意向爪哇索要这些土地。事后,国王的妻子履行了诺言,嫁给渔翁,并且与他共主国事。据《星槎胜览》记载,新国王不堪苏干剌的袭扰,派遣使者请明成祖援助。麻林于1415年派遣使节向明朝进

明朝德威渡重洋:新的世界的开启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

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巩珍《西洋番国志》

在使用帆船航海的时代,风对远洋航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自然条件。东方的船舶想要到达阿拉伯国家,需要经过两次季风,也就是说一次季风只能到达中间地带,需要等下一次季风到来,才可以安全抵达阿拉伯诸国。因此,建立海上中转站就是十分必要的。

郑和前三次下西洋的进程中,建立起了两个海上中转站。第一个就是满剌加国。如前文所述,郑和船队在第三次航行中与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满剌加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中国的帮助下,满剌加国不再隶属于暹罗,获得了独立,而且当地头目也被明成祖立为国王,满剌加国王彼时对明朝充满了感激。郑和在满剌加盖仓库,建立中转站,满剌加国王自然也是支持的。满剌加国成为郑和远洋途中重要的中转驿站。另一个则是古里国。明朝建立之初,曾多次派遣使者访问古里国,明成祖继位后,古里也多次向明朝进贡,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朝贡关系,并且立碑纪念两国之间的友好情谊。在郑和下西洋时,古里也成为船队另一个重要的中转据点。

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所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锡兰岛、古里一带。在第三次航行中,郑和扫清了锡兰国的障碍,南海诸国至印度南部一带的航道已然疏通,明王朝在南海诸国中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与此同时,明成祖又亲自率领大军进行北伐击败了蒙古(鞑靼)可汗。之后,明军又击败了瓦剌,明朝的北部边疆日趋安定。随着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朱棣治下的永乐朝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南亚以西的国家,对于明朝来说,还是一片未知的世界。随着明朝国力的昌盛,郑和再次下西洋前往遥远海域的时机已经成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和于1413年再次远洋,向着印度洋深处的广阔海域出发了。当年的冬天,郑和开始了第四次下西洋。这一次,郑和的目标是访问南亚以西的更遥远的国家,他即将带领着船队渡过印度洋,越过波斯湾,穿过红海,前往未知的远方。

与前几次一样,郑和所到的第一站仍然是占城。按照明成祖朱棣的旨意,郑和赐给占城国王冠带。离开占城,郑和船队来到爪哇。这次来到爪哇,郑和负有一份特殊的使命。先前,爪哇占领了原本属于旧港的土地,满剌加国王觊觎这些土地,便对爪哇诈称奉明朝的旨意向爪哇索要这些土地。郑和来到爪哇特地澄清了此事,声明明成祖以诚待人,若真有此事,必将有诏书敕谕,告诉爪哇国王不要听信满剌加国的一面之词,就这样消除了爪哇的疑惧。

之后,郑和船队抵达苏门答剌国,经历了一件惊动全国的大事。苏门答剌国的西边,有一个小国家叫那孤儿国,面积很小,仅一个山村,有一千多户人家。那孤儿国的国民都在脸上刺三尖青花为标记,因此国王被称作“花面王”。根据《瀛涯胜览》的记载,先前那孤儿花面王入侵苏门答剌,苏门答剌国的国王中了那孤儿花面王毒箭死去。国王的儿子年幼,不能为父报仇。国王的妻子便立下誓言:谁能为国王报仇,便嫁给他,并且共同掌管国事。一个渔翁便说自己能为国王报仇,就率领士兵击败那孤儿花面王,为国王报了仇。事后,国王的妻子履行了诺言,嫁给渔翁,并且与他共主国事。后来,国王的儿子长大成人,便率领部众夺回了王位。渔翁本有一个儿子名叫苏干剌,举家逃到山里,另立山寨,伺机为其父报仇。据《星槎胜览》记载,新国王不堪苏干剌的袭扰,派遣使者请明成祖援助。明成祖便派郑和统率官兵剿苏干剌。此次郑和抵达苏门答剌国之后,苏干剌埋怨没有得到明朝的赏赐,率几万部众进攻郑和船队。郑和率官兵与苏干剌交战。苏干剌战败,逃到南渤利国,郑和继续追捕,最终生擒苏干剌。

自苏门答剌国开船,向西南方向行驶十天左右就可到达溜山国(今马尔代夫群岛)。这是一个小国,没有城郭,民众大都以打鱼为生,不认识谷物。郑和船队中有一两只宝船曾经在溜山收购龙涎香椰子等物品。

郑和船队来到柯枝、古里、南渤利诸国照例进行抚慰。南渤利是一个小国,仅有一千多户人家,民风非常朴实。王宫用几丈高的木头造成楼,楼上很整洁,坐卧都在其上,楼下则没有任何装饰,放任牛羊牲畜住在下面。南渤利出产上好的降香,美其名曰“莲花降”。国境的西北面有一座大山名叫帽山,帽山的西面正是大西洋。帽山因其极易辨认的地理位置成为航标,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以帽山为收帆的标记。帽山近海的浅水区里出产珊瑚,高达两三尺,根色如墨汁一样黑,如玉石一样温润,上端枝丫盘错婆娑,甚是可爱。

彭亨位于现在的西马来西亚境内,彼时彭亨国王曾于1411年派遣使节到中国朝贡,郑和第四次下西洋也来到彭亨进行抚慰。急兰丹、加异勒、阿鲁几个国家的国王纷纷于1411年派使者朝贡,郑和也都到这些国家进行访问。

之后,郑和向更遥远的未知世界驶去。郑和船队穿越阿拉伯海,向西北航行至波斯湾出口处,便到了忽鲁谟斯。忽鲁谟斯依山傍海,位于波斯湾的要冲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来自各国的商船都来这里进行贸易,所以当地居民都很富足。根据《瀛涯胜览》的记载,忽鲁谟斯国民十分慷慨,如果有谁遭遇了不幸陷入窘境,别人都会馈赠给他衣服、食物乃至金钱帮助他渡过难关。国民都衣着讲究,仪表堂堂。当地人喜爱酥油,所做的食物都要用酥油。集市上贩卖烧羊、烧鸡烧肉,薄饼等面食的有很多。两三口之家大都不生火做饭,在街上买些熟食就可以了。大街上有卖各色商品的商店,唯独没有酒馆——这是因为忽鲁谟斯禁止国民饮酒。(www.xing528.com)

阿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红海出口处,为海上交通要道。郑和船队来到阿丹,是明朝与阿丹国首次取得联系。阿丹国气候温热,常年如夏天一样。此地的匠人技艺高超,打造的金银首饰天下一绝。国民大都富有,住房是用石头砌成的,其上用土或砖造成。阿丹国出产紫檀木、蔷薇露,尤其是长颈鹿让中国船员非常惊奇,称其为“麒麟”。

在第四次下西洋中,郑和开辟了新的航线,穿过阿拉伯海,经过阿拉伯半岛,穿越红海,抵达非洲东海岸。郑和船队到达了位于索马里一带的木骨都束国,抵达了遥远的非洲。从木骨都束在往西南海域行驶,就到了不剌哇国和麻林国。在完成对非洲东海岸的探索后,郑和船队开始返回。1415年7月,郑和回京复命。不剌哇国、麻林国等国家也在当年向明朝进贡。正是因为郑和船队开通了航道,非洲大陆与明王朝的交流才得以发生。麻林于1415年派遣使节向明朝进贡麒麟(长颈鹿)。这在当时是轰动京城的大事。长颈鹿在非洲是很常见的动物,在中国却实属罕见。再加上中国自古就认为麒麟是祥瑞之兽,麻林使者带着长颈鹿来的时候,明成祖让文武群臣都来观赏,群臣都认为这是祥瑞,称赞明成祖圣德远播。

1417年的秋天,郑和在福建长乐等候季风的到来,第五次的远洋航行即将开始。这次的航行过程大致与第四次相同,也是首站抵达占城,再到爪哇、旧港、满剌加、彭亨,抵达苏门答剌、南巫里,接着向西航行到锡兰,由锡兰到柯枝、古里。再从古里向西北方向穿越阿拉伯海到忽鲁谟斯,南下至阿丹,穿过曼德海峡抵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卜剌哇、麻林。从麻林返航,横渡印度洋,经溜山、锡兰回到中国。

1412年,柯枝国国王派遣使者到中国朝贡,并请求明成祖封柯枝国的一座大山。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抵达柯枝,按照明成祖的谕旨,封柯枝国的大山为镇国山,赐给国王印,并且立碑为记,明成祖亲自写下碑文

这一时期郑和下西洋成效卓见。东南亚、南亚甚至远在非洲的国家都与明王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很多远在万里的国家,就是因为郑和的到访而愿意派使者到明朝回访。也有一些国王甚至亲自携妻子来到明朝,表示愿意成为藩属。每年都有很多来自各地的国家向明成祖供奉珍贵的献礼。明朝的威望远远地传到了几万里之远的海外,这使明成祖的政治抱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这篇写给柯枝的碑文里,明成祖陈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朕君临天下,抚制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恐后也。”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归来的时候,很多国家都随宝船进献了珍禽异兽。忽鲁谟斯国向明朝进献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献麒麟;木骨都束国进花福鹿;卜剌哇国进千里骆驼、驼鸡……这些珍禽异兽在东方大陆闻所未闻,朝廷也十分重视,让群臣来观赏,大臣们争先恐后地作诗来称颂明朝的德威。

1421年,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十六国派遣使节进行朝贡。当年,郑和率领船队开始了第六次下西洋。随船护送海上诸国使者回国。郑和船队首先到达古里国。在进行补给后,从古里出发,向西北方向行驶十天,抵达祖法儿。祖法儿依山傍海,在彼时并没有城郭。祖法儿的国王出入乘轿或骑马,前后都有象驼、马队等簇拥。祖法儿国盛产树脂,郑和船队抵达的时候,国王差遣头目让国民拿着树脂、芦荟安息香等土产交换丝绸和瓷器

之后,船队再次前往阿丹国。阿丹国曾经四次向明朝朝贡,对来访的明朝使者非常敬重。郑和船队抵达阿丹国的那一天,国王率领部众将领恭恭敬敬地迎接郑和的到来。此次下西洋的过程中,宝船与各个国家进行了贸易。在郑和的部下中,一位姓周的官员就在阿丹国采买了当地的猫眼石珊瑚树、麒麟、狮子、金钱豹、驼鸡、白鸠等物产。宝船离开的时候,阿丹国国王为表示对明成祖的感恩,特地打造了两条宝带、一顶珍珠宝石金冠,以及金叶表文献给明朝。

在这次旅程中,船队除了到访上述提到的有使节随船回国的十六国以外,还到了榜葛剌国(今孟加拉)。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录了榜葛剌国的状况:此国地广人多,物产丰富,很多国民经水路前往周边国家经商。榜葛剌国常年气候炎热,各色谷物、蔬菜瓜果都有出产。街市上的店铺繁多,酒肆、饭馆、熟食店一应俱全,杯盘器皿等也有售卖,很是热闹。居民也会养蚕缫丝,但是并不会做成锦缎。在15世纪,榜葛剌国已有白纸,使用树皮做成,质地光滑细嫩,十分适合书写。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当地的马戏,在榜葛剌国的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街头艺人在街边表演,他们向观众表演杂耍,或到富人家中吹奏乐器,甚至有一对夫妇用锁链牵着一头老虎走街串巷进行驯兽表演。

郑和此次下西洋与往常不同的是,除了郑和以外,各位副使率领部分船队在苏门答剌国分道行驶,各自前往不同的国家。例如副使杨敏,他所率领的船队在分航后没有和郑和一起返航,而是直到1425年才回国。由于档案的缺失,这次出使到底分为几路,各路的具体路线以及其中细节已经无从可查,成为一大遗憾。但是,分道航行也从侧面反映了郑和开辟的海上航线已经成熟,海上丝绸之路已然畅通无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