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
能让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墙和塔楼,
依稀看到那幸免于白蚁蛀食的精雕细刻的窗格。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写了一本闻名世界的文学著作——《看不见的城市》。在这部作品里,卡尔维诺虚构了55个城市,并将它们纵横交错地呈现在文本上,勾勒出了一个充斥着古代文化符号的神秘迷宫。作品分为九个部分,卡尔维诺在每个部分的开头和结尾都穿插了一段马可·波罗和忽必烈汗的对话,这使得小说里对55个城市的叙述就像是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汗所做的旅行汇报。正如卡尔维诺所说,他并非要追寻马可·波罗在东方世界的旅行足迹,但是马可·波罗对于东方的探索带给了他重要的启发是确凿无疑的。马可·波罗是有文字记载的抵达中国的第一个欧洲人。欧洲人对于东方世界的想象在马可·波罗那里找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凭据。在对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解读里,欧洲人似乎从中找到一个“别处”的世界,因此他的事迹在欧洲葆有永久的吸引力。许多作家、诗人在马可·波罗身上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欧洲人对于东方世界的想象从未中断过。
“东方”在英语中有两个词汇:“east”“orient”。east是指地理位置上的东,orient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欧洲人对东方的想象自古有之。在希腊神话中,东方世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是超脱现实的异域世界,是反抗宙斯的提坦神居住的地方,那里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色彩。在《荷马史诗》里,东方美丽而富饶,是力量的发源地。在早期欧洲人的想象中,对东方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第一种印象中,往往表达着对东方的美好幻想——东方被看作太阳升起之处,那里宛若希腊神话中仙境一般的伊甸园,美丽而富饶,拥有大量的黄金、香料和丝绸。在这种印象之中,东方是财富与权力的中心,令人神往而又难以企及。在早期欧洲仅有的一些线索之中,东方人奢华而典雅,他们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死后葬入高大精巧的陵墓。他们乘骑着巨象游历,在宽阔而整洁的城市中居住生活。而另一种印象之中,则充斥着对东方的恐惧与抵触——那里是“文明所不曾到达的区域”,神秘、“野蛮”并且令人生畏。所谓的财富似乎是引诱着夏娃的毒蛇,极具诱惑而又充满危险。“东方人掳掠成性,嗜杀而贪婪,他们崇尚武力,剽悍而残忍,并且在漫长的时间里始终对欧洲人的家园虎视眈眈”。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事实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的东征便曾到达遥远的印度——这是在西方历史上所记录的最早的大规模军事东征。亚历山大在征服了古波斯帝国后,意图进军更遥远的东方,随后希腊军队继续向东,最终到达了古代印度北部,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才停下了东征的脚步。这次远征把西方人的眼光带到了遥远的印度,领略了古老的东方文化。希腊人同时也在这场具有掠夺性质的战争中获得了财富、领土与荣耀,这间接构成了早期西方对东方的第一种认知——富庶而美好的东方形象,由此得以在西方人的思想中建立起来。
而另一种认知则似乎来自欧洲早期的3世纪危机以及之后的匈人入侵。所谓3世纪危机,指的是公元3世纪以来西欧地区罗马帝国所爆发的一系列重大变故,包括城市的衰落、内政的瘫痪以及战乱的频发。这一系列的危机致使古罗马帝国由鼎盛逐渐走向了衰败。而匈人在4世纪对欧洲的入侵更令西罗马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有着“上帝之鞭”称号的匈人领袖阿提拉一度被认为是古代东亚地区匈人的统帅。(www.xing528.com)
知识链接 扩展阅读
匈人
匈人是居住在古代里海地区的古老族群,他们擅长游猎,崇尚武力。在公元3世纪左右,他们迁徙到了欧洲东部,并接连战胜了诸多欧洲当地族群,成为罗马帝国最主要的边患。公元4世纪,匈人领袖阿提拉征服了诸多古日耳曼部落,大量日耳曼人西迁至罗马帝国境内,并最终于公元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匈人在欧洲建立的帝国于公元5世纪瓦解,原因是受到了汪达尔人(古日耳曼人的一支)的入侵,自此匈人也消失在历史之中,族群逐渐与西欧各族群融合。在18世纪,一度有学者提出“匈人即匈奴人”的猜想,后世亦有人提出匈人即匈牙利人,这些说法都不具有必然的历史依据——匈奴人和匈人之间尽管有可能是同源民族,但他们之间并不具有继承关系;而匈牙利人则是古代东北欧地区乌拉尔人的一支,与匈人的关系更为遥远。
尽管西方对东方的认知是多样的,但我们可以了解的是,这种认识都仅仅是早期西方人的一些想象。这些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但同时此类想象的历史书写也是十分荒诞不经的。无论何种印象,都与历史上真实的东方相去甚远。当时间进入7世纪之后,这种想象进一步地扭曲——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丝绸之路被阻断,东西方通过中亚地区进行的间接性文化商贸交流也停止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百年,使得西方对于东方的认知长期没有更新,开始逐渐融合了阿拉伯文化的元素:古老而神秘的帝国,富有而慵懒的苏丹,骑着骆驼的东方商人……这些形象在公元10世纪前后事实上已经逐渐替代了西方旧有的东方印象,成为这一时期欧洲人眼中新的东方代表。
11世纪以来,天主教国家在两百年中发动了数次东征,这些战争再一次将欧洲人的眼光带入了当时的中亚。欧洲开始逐渐接触到了真实的东方,西方对于东方的认识也逐渐在某种程度上回归于真实,一些商人与传教士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踏上了寻访东方的道路。西方对于东方长达千余年的历史想象,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间点上被现实的认识彻底取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