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雁塔:佛经终圆满,丝绸之路完整走

大雁塔:佛经终圆满,丝绸之路完整走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天,朱雀大街的南面,玄奘所带回的印度佛像一一陈列,这成为当时轰动全城的大事。玄奘学成归来,成功地带回印度的佛经典籍,这将使大唐的佛教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对唐代的佛教事业来说意义重大,表明佛教终于获得了皇家的支持。僧人的队伍壮大,玄奘的佛经翻译稳步进行,佛教义理混乱的局面即将终结,大唐的佛教迎来了春天。

大雁塔:佛经终圆满,丝绸之路完整走

孤峰绝顶万余赠,策杖攀萝渐渐登。

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玄奘《题中岳山》

在玄奘踏上归程的时候,唐王朝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盛世。唐太宗以隋末为戒,励精图治,他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在短期内稳定了政局,减少赋税,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不贬抑商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此外,唐太宗重视文教,国家得以出现了文化复兴的局面。唐王朝国内的繁荣,自然也会影响到四方边地。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对边疆族群的态度仁厚宽容:“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在怀柔羁縻的政策之下,唐王朝先后平定了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唐太宗实现了河清海晏、天下大同政治理想。以回纥为首的少数族群都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太宗成为各个族群的最高首领。以大唐为中心的丝绸之路新秩序已经建立,踏上丝绸之路前去朝见“天可汗”的族群首领以及使者不绝如缕。

当初,玄奘西行求法是在没有得到唐太宗允许的情况下执意而去的。如今,十八年过去了,远赴印度留学的玄奘满载而归,等待着“天可汗”的诏令,恳请唐太宗能够允许自己回到大唐。在玄奘抵达于阗半年后,他终于等来了大唐的诏书。唐太宗在诏书中并未责怪他,反而为他安排了返回的行程。于是,在公元645年,玄奘终于如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长安

玄奘抵达的那天,唐太宗命令梁国公房玄龄等官员迎接玄奘,又下令将玄奘带回的佛经佛像、舍利等全部安置在弘福寺。第二天,朱雀大街的南面,玄奘所带回的印度佛像一一陈列,这成为当时轰动全城的大事。朱雀大街的两旁,站着前来瞻仰的士子官僚,长安城寺庙的僧人也都来相迎,俗众更是不计其数,朱雀大街上一时间人潮涌动,绵延几里,一直送到弘福寺的门口才慢慢散去。玄奘学成归来,成功地带回印度的佛经典籍,这将使大唐的佛教发生重大的变化。西行取经只是第一步,玄奘对印度佛教的东传所做出的贡献才刚刚开始。

一个月后,唐太宗在洛阳召见了玄奘。《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了唐太宗和玄奘的大段对话。在两人的交谈中,太宗不断地询问玄奘有关西域的见闻,玄奘将目睹的风土人情、地理气候等见闻一一陈述,而且有条有理,太宗听了非常欣喜。在玄奘的计划里,他想禀明太宗自己翻译佛经的计划,但是,在太宗一再地追问西域见闻的情况下,他知道太宗对佛教之事并不感兴趣。唐太宗要求玄奘写一本西域游记,用来补足以前史书对西域记载的空白。唐太宗觉察到玄奘是能够辅助政务的人才,便劝说玄奘还俗做官,玄奘推辞了。玄奘又请太宗准许他去少林寺翻译佛经,太宗说无须去少林寺,在弘福寺的禅院翻译就行了,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告诉房玄龄。

当时唐太宗正在积极开拓西域,建立丝绸之路的新秩序,这本西域记对于唐太宗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资料。玄奘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回到弘福寺之后,玄奘积极撰写西域见闻,同时也开始了任务艰巨的佛经翻译工作。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梵文佛经多达六百多部,仅一部《瑜伽师地论》就有四万颂,汉语习惯将一颂翻译成4句,全部翻译成汉语,将有16万句,一百多万汉字。玄奘白天翻译佛经,晚上还要写《大唐西域记》,他每天的工作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好在玄奘拥有一支强大的翻译团队,他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高僧,有的擅长梵文,有的通晓佛经,有的擅长汉文,他们各司其职,共同合作。

知识链接 扩展阅读

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

玄奘在返回大唐后,在长安居住并进行佛经翻译活动。他向弟子辩机口述了自己西行取经的路途见闻,由辩机执笔写下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该书全面记载了玄奘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

在玄奘逝世一千余年后,明人以玄奘的西行取经之事为蓝本创作出了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尽管小说仍是以玄奘作为主角,但其中的“唐僧”形象事实上已经不再是玄奘的本来面貌。《西游记》这部小说因其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唐僧”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及至今天,由于电视剧《西游记》的普及,民间对于玄奘的认识被剧中人物“唐僧”所遮蔽。从历史认知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对小说中的“唐僧”形象与玄奘法师做出区分,以《大唐西域记》一书作为指引,探寻历史上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真实过程。

一年后的秋天,《大唐西域记》完成,玄奘详细记录了所到的葱岭以西的138个国家,共12卷,献给唐太宗。玄奘在西域游历了19年,对诸国十分熟悉,从风土人情到地理方位,从历史沿革到现实情况,玄奘都记录得翔实缜密。唐太宗非常满意,对玄奘大加褒奖。这本书对于唐太宗乃至整个唐王朝的意义都是无与伦比的。唐太宗正准备用兵西域,《大唐西域记》是绝佳的行军指南。第二年,唐太宗就展开了对西域的大规模进攻,联合突厥、吐谷浑、吐蕃的军力一起进攻龟兹。龟兹被攻陷,安西都护府由西州迁往龟兹,并设置了龟兹、于阗、碎叶、疏勒四个军镇。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进一步深入,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交流也逐渐进入了空前的盛况。(www.xing528.com)

一年后的夏天,唐太宗在避暑的玉华宫再次召见了玄奘。唐太宗此次召见玄奘的目的仍然是劝玄奘脱下袈裟,辅佐朝政。或许是由于《大唐西域记》令唐太宗颇为满意的缘故,这一次,唐太宗劝说得语重心长。玄奘仍然辞谢了。玄奘将刚刚翻译完成的《瑜伽师地论》献给唐太宗,并请他为此书作序。唐太宗答应了玄奘的请求,挥笔写下了共781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这对唐代的佛教事业来说意义重大,表明佛教终于获得了皇家的支持。这一年,唐太宗敕令全国各大寺庙剃度僧人,一时间,增加了一万多名僧人。僧人的队伍壮大,玄奘的佛经翻译稳步进行,佛教义理混乱的局面即将终结,大唐的佛教迎来了春天。

皇太子李治追思母亲文德皇后,在长安创建慈恩寺。唐太宗让玄奘主持慈恩寺,他亲自率领皇太子和皇室家族欢迎玄奘入驻。在唐太宗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与玄奘的交流甚多,并且一直关注着玄奘的佛经翻译工作。公元649年,唐太宗前往翠微宫,玄奘一路相随。其间,两人谈玄论道,在玄奘关于西域名胜古迹以及佛经因果的陈述里,唐太宗感慨与他相见恨晚,没能一起研究佛法。这位一生戎马倥偬的帝王或许在从印度归来的玄奘身上找到了内心最后的平静。不久后,唐太宗驾崩,皇太子李治继位,改元永徽。

三年后,玄奘在慈恩寺的西院修筑了大雁塔,将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贮藏在这里。唐高宗也十分敬重玄奘,并且为他写下《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借助着皇家的影响力,佛教在大唐逐渐繁荣昌盛。已经五十岁的玄奘依然一心扑在佛经翻译的事业上。彼时,他已经翻译了一千多卷佛经。随着岁月的流逝,玄奘逐渐感受到体力正在一点一点衰退。他再次向高宗请求回到故乡的少林寺。这一次仍然没有得到准许。玄奘不堪杂事的打扰,急于翻译剩下的佛经,便移居玉华寺,在这里完成了《大般若经》的翻译。公元664年,他的精力每况愈下,身体也日渐衰弱。他自知命不长久,绝笔不再翻译经书。当年正月的某一个夜晚,他的眼前出现了盛大的白莲花,心中充满喜乐。这或许是他临终前的一场幻觉,又或许是他对于自己一生所追求的那些佛学问题的最终回答。数日后,玄奘已经不进水米,即将圆寂。临终前他的弟子问他:“和尚决定能生弥勒内众不?”(和尚你能去往极乐净土吗?)玄奘说:“得生。”说完不久,玄奘便溘然长逝。

图13 大雁塔

知道玄奘圆寂的消息后,长安城中的百官和百姓无不哀恸哭泣,有万余人自发赶来为他送葬,追悼这位历经磨难、穿越丝绸之路远赴印度求取佛法的高僧。唐高宗依照玄奘生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的遗言,将玄奘的遗骨舍利安葬在西安郊外的白鹿原。数年后迁葬于兴教寺,并修建佛塔,供后人纪念。

据统计,玄奘翻译的佛经共75部,1335卷。这些佛经终结了中国佛教典籍译介混乱的状况,印度的佛学与中国的佛教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佛教。通过玄奘,西域的众多国家认识了大唐,同时,大唐也通过玄奘重新了解了遥远的西域——不仅如此,时至今日,玄奘的事迹依旧为现代中国与中亚、南亚地区国家的友好往来做出着巨大贡献。在那条望不到尽头的丝绸之路上,玄奘的事迹久久流传,从未被人遗忘。这位高僧的故事和精神始终激励着后来者再次踏上丝路,前往更远的地方,寻求自我与未知。

知识链接 扩展阅读

义净与小雁塔

义净,唐代僧人,他年幼出家,因仰慕法显、玄奘等高僧的西行取经事迹,立志西行求法。唐高宗咸亨年间,义净从广州取道海路到达印度,在十几年间游历几十个国家,取回梵本经文数百部,返回大唐,悉心进行佛经的翻译工作。

唐中宗景龙年间,为存放义净取回的经卷,僧人道岸在当时的长安城中修建了一座塔院,当时这座塔被称为荐福寺塔,因其外形与大雁塔相似,但略小,又被称作小雁塔。和大雁塔一样,小雁塔也是古城西安保存完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