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凉州三明平边乱:古道西风带你领略丝绸之路

凉州三明平边乱:古道西风带你领略丝绸之路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东汉年间,边疆叛乱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危及东汉边疆稳定的重大隐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一批凉州地区的武将应时而出,成为抗击边乱的重要力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凉州三明”。所谓“凉州三明”,指的是东汉时期三名凉州名将,他们分别是皇甫规、张奂和段颎。永和五年叛乱发生时,汉顺帝派马贤平叛。皇甫规为“凉州三明”中去世最早的一位,史书称他“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经此一战,张奂奠定了自己名将的地位。

凉州三明平边乱:古道西风带你领略丝绸之路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在汉代河西四郡中,武威郡是最东一郡。西汉时期属于凉州刺史部,地处汉羌边界,是被称作“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重镇。这里民风尚武,极为勇悍,这里曾走出过无数的名将。同时,武威也是河西地区最为丰饶的区域之一,当地地势平坦,水草丰足,十分适合放牧,出产良马,自古以来凉州骑兵横行天下。在历史上,凉州的铁骑与名将曾留下过无数豪迈苍凉的英雄往事。

在西汉年间,北方常有游牧部落袭扰边地。他们对汉王朝边境的袭扰多以掠夺为目的。汉武帝时期,随着汉王朝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在河西地区设置四郡,实现了稳固边疆的目的。

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建立“西海郡”,并以此彰显自己的功勋,粉饰太平。随后,他又向该地大量迁徙中原犯人——这一策略招致边疆地区百姓的强烈反抗,反叛四起。新莽年间的战乱削弱了中原王朝的实力,对西域的控制也逐步下降。在东汉年间,边疆叛乱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危及东汉边疆稳定的重大隐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末三国时期,仍有余波。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一批凉州地区的武将应时而出,成为抗击边乱的重要力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凉州三明”。

所谓“凉州三明”,指的是东汉时期三名凉州名将,他们分别是皇甫规、张奂和段颎。因他们字中都有一个“明”字,所以被时人称为“凉州三明”。这三人是东汉后期在凉州作战的中坚将领,正是凭借这三人的奋武,东汉王朝才得以扭转了长久以来凉州地区的不利战局。

皇甫规,字威明,是凉州安定郡人。他出身将门,其父、祖皆为东汉高级将领。在“凉州三明”中,皇甫规是最早成名的一位。此人年轻时即对汉军的弊病十分了解,曾上书力陈汉军之弊。他五十余岁时受任为中郎将,领军出征平乱,取得了重大胜利,晚年又举荐张奂,自己退位让贤,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汉家名将。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河西地区战乱再起。凉州动荡不安。经十余年的时间,战乱才被勉强镇压下去,但好景不长,仅仅二十余年后的东汉永和五年(140年),因当时在任的凉州刺史刘秉为政不仁,致使当地的百姓再次发起了叛乱。这次叛乱的规模极大,叛军进攻金城,杀害官吏,隐有燎原之势。

永和五年叛乱发生时,汉顺帝派马贤平叛。此时的皇甫规并无官职在身,但他知道马贤惜命又爱财,并不能平定叛乱,遂上书恳请汉顺帝更换将领。但汉顺帝不听,随后马贤率军与叛兵会战,结果汉军大败,马贤亦战死。武威郡将知道皇甫规熟知兵略,且了解凉州地区的边情,被委任为功曹讨伐叛军,皇甫规遂率八百士兵击退叛军。之后叛兵军势日盛,兵进陇西,攻三辅,天下震动。这时,皇甫规再次上书自荐,请求朝廷能够封给他官职。他自称:“土地山谷,臣所晓习;兵势巧便,臣已更之。可不烦方寸之印,尺帛之赐,高可以涤患,下可以纳降。若谓臣年少官轻,不足用者,凡诸败将,非官爵之不高,年齿之不迈。臣不胜至诚,没死自陈。”他既不谋求高官,也不贪图厚禄,唯以平患安邦为己任而已。但此时在位的汉桓帝仍然没有理会他的自荐意见,他并未因此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受到了外戚成员大将军梁冀的嫉恨,前半生并不得志,曾多年在家乡以教书为生。而地方官受到梁冀的指使,甚至多次欲置他于死地。

随着河西叛乱的进一步蔓延,东汉王朝在凉州地区的统治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数年间耗费军资数十亿,直到永嘉元年(145年),在左冯翊(官名,汉代三辅长官之一)梁并的招抚之下,这次叛乱才被暂时平定。而皇甫规也在故乡度过了漫长的十四年。至延熹二年(159年),梁冀被诛,皇甫规才得以被再次起用。延熹四年(161年),边民又反叛,进攻三辅,同年进攻并州、凉州等地。皇甫规被任命为中郎将,率军出征,率关西地区的军队击破叛军。叛军久慕皇甫规的威名,相劝而降者竟达十余万人。次年,凉州日趋稳定。(www.xing528.com)

皇甫规担任中郎将以来,在作战中多次取胜,但此人不愿趋炎附势,得罪了许多宦官,并招致了他们的诬陷。汉桓帝相信了谣言,于是诘责皇甫规。皇甫规自辩道,自己为国家“所省之费,一亿以上”,而“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理乎?”皇甫规的自辩说服了汉桓帝,但他仍将皇甫规调回中央,任议郎。随后不久皇甫规再次遭到诬陷,蒙冤下狱。这一判决引发了时人的强烈不满,当时有太学生三百余人上书,为皇甫规申诉鸣冤,皇甫规因此得以被赦免释放。不久后边患又起,皇甫规再次被起用,朝廷任命他为度辽将军,希望他再次出征,但此时的皇甫规举荐了张奂,称此人“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而自己“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使匈奴中郎将。

熹平三年,皇甫规病故于穀城,时年七十一岁。尽管他一生战绩相较“凉州三明”中的另外两人并不出众,但他异乎寻常的远见和审时度势的眼光却是他人所不及的。皇甫规为“凉州三明”中去世最早的一位,史书称他“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

张奂,字然明,是敦煌渊泉人。与皇甫规不同,张奂既是名将,同时也是一名文人。他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尚书》,因学问精深,受到了大将军梁冀的赞赏,之后举贤良,担任议郎之职。当皇甫规因得罪梁冀在乡教书的时候,张奂则正在担任梁冀的幕僚。

永寿元年(155年),时年五十一岁的张奂受命担任安定属国都尉。这名从未经历战阵的文臣刚一到任,恰逢南匈奴起兵作乱。张奂凭借仅二百人的军力以少敌多,力克匈奴,最终“连战破之”。经此一战,张奂奠定了自己名将的地位。

张奂后来担任使匈奴中郎将,在职期间,匈奴与乌桓联合叛乱。当时汉军兵将都十分惊恐,打算各自逃走,唯独张奂处变不惊,安坐在大帐中对弟子们讲学。兵将受他感染,军心由此而稳固。尽管张奂并非久经沙场的猛将,但他对于边事十分熟稔,讨抚并行,多次化解边疆的险恶军情。他清廉洁己,就连敌人亦赞赏他为官清正。皇甫规曾举荐他担任度辽将军平定边乱,称他是“才略兼优”的帅才,自甘担任他的副手。

张奂曾说:“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他身体力行,每当有边疆战事,他必领兵征战对抗匈奴、鲜卑,在军中数年间,幽、并、凉州安宁稳定。他作战有方,且不滥杀,在百姓中也有极高的声望。汉灵帝建宁年间,张奂因得罪宦官,被诬为党人,自此致仕,还乡教授弟子,直到光和四年(181年)去世。张奂是“凉州三明”中最长寿1人,享年七十八岁。

段颎,字纪明,是武威姑臧人。尽管“凉州三明”各有千秋,但毫无疑问的是,段颎的军事成就是三人之中最高的。段颎出身武威段氏,其先祖为郑武公之子共叔段,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段会宗是他的从曾祖。在“凉州三明”中,段颎可以被视作一个异类,他年少时便习弓马,为人“尚游侠,轻财贿”。与皇甫规和张奂不同,段颎在戎马生涯中经常亲自上阵作战,是一名久经战阵的武勇战将。他年轻时,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地方官吏,后来逐渐开始崭露头角,升任辽东属国都尉。当时恰逢鲜卑侵犯边塞,段颎率军抗敌,他诱敌深入,以伏兵之计大败鲜卑军,将敌军斩杀殆尽。

延熹二年(159年),段颎升任护羌校尉。其时东汉政局混乱,党锢祸起,政治黑暗。边民群起反叛,进攻陇西、金城等地。段颎率军出湟谷迎击,将叛军击败,追击黄河南岸,斩杀两千余人。次年,叛军再犯张掖,并集合各部力量进攻段颎。段颎在这场战斗中下马步战,自拂晓战至正午,马刀砍断,弓矢射尽,仍力战不退。最终叛军败退,段颎又率军追击,连续追敌四十余日,一度到了“割肉食雪”的地步。

在延熹四年(161年),段颎被诬陷下狱。此时皇甫规受命担任中郎将,平定了边患。但由于段颎的去职,叛军对凉州的攻势愈炽,延熹六年(163年),叛军五六千人进攻河西地区,凉州几近覆亡。于是此时段颎被再次任命为护羌校尉,当年冬天,段颎取得平叛胜利,斩杀、俘虏四千余人。段颎数年间辗转合战于河西各地,“自春及秋,无日不战”,数年间斩敌二万三千余人,虏敌数万,投降的部落逾万,战获牛羊等数百万口,边郡各部的势力大不如前。在永康元年(167年),叛军纠合了四千余人欲进攻武威,段颎率军斩敌三千余。建宁元年,段颎继续出击,历时两年,其间大小战斗一百八十多次,斩敌三万八千余人,河西边患由此亦被平定。

在边疆征战的十余年中,段颎不曾一夜安眠。因为他本人待士卒亲善,亲自为伤病者包扎治伤,将士皆愿意为他而死战。他一生从未有过败绩,如同一个军事传奇。但是,他一生杀戮极重,又阿附宦官,晚年竟陷于朝廷的政治旋涡之中——光和二年(179年),段颎受王甫(前十常侍之一)株连下狱,最终在狱中服毒自尽。成为“凉州三明”中唯一不得善终者。

光和四年(181年),随着张奂在凉州病故,“凉州三明”的故事自此永远成为历史。凉州草原上的草木枯荣依旧,凉州骑兵在东汉末年的舞台上依旧延续着边疆名将们的鹰扬勇烈。那些曾经在边疆奋武挥戈的勇者,如燃烧后的灰烬一般散落在历史的书页中,如同一曲唱不尽的凉州悲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