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武传奇:塞上笳声牧羊守汉节

苏武传奇:塞上笳声牧羊守汉节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武留胡节不辱。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蒋荫棠《苏武牧羊》这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蒋荫棠所作的一篇歌词:《苏武牧羊》。其中汉朝派往匈奴的一位使者——苏武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汉武帝命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将这些匈奴使者送到匈奴,并且携带了大量的礼物送给匈奴,以向匈奴表示善意。建议单于将汉朝使节全部招降。苏武拒绝了卫律。

苏武传奇:塞上笳声牧羊守汉节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蒋荫棠《苏武牧羊》

这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蒋荫棠所作的一篇歌词:《苏武牧羊》。因歌词古意盎然,所以时常被人们误以为是一首古词。自问世以来,这首歌在民间广为传唱,影响很大。词中所述说的,是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余年,但透过这些词句,依旧可以看到那位留胡不辱节的汉使形象,在历史的时空中熠熠生辉。

张骞凿通西域开始,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便常有使者往来。但是,汉武帝时期汉王朝与匈奴仍处于敌对状态,时常出现双方互派的使者被对方扣留的情况。其中汉朝派往匈奴的一位使者——苏武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

苏武,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父亲是代郡太守苏建——也就是那位昔年与卫青一起从征匈奴的右将军。凭借父亲的荫庇,苏武及其兄弟三人都任郎职,成为汉武帝的随从。后来,苏武被提拔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的厩监。当时,匈奴先后扣留了十几位汉朝使节,包括郭吉、路充国等人。匈奴派往汉朝的使者也被扣留在汉。到了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的时候,担心汉王朝进攻匈奴,就将路充国等使者遣返归汉,并说“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有来无往非礼也,汉武帝也将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遣返匈奴。汉武帝命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将这些匈奴使者送到匈奴,并且携带了大量的礼物送给匈奴,以向匈奴表示善意。苏武长达19年的匈奴之行便拉开了序幕。

天汉元年,苏武与中郎将张胜和属官常惠及部众百余人一起前往匈奴。抵达匈奴后,将携带的礼物献给且鞮侯单于,不料且鞮侯单于愈加骄纵,并不诚心与汉朝交好。

图5 苏武牧羊雕像

原本且鞮侯单于打算派人护送苏武等人回汉朝,匈奴却祸起萧墙,有人企图谋反,阻断了苏武的归程。谋反之人便是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缑王乃是浑邪王姐姐的儿子。浑邪王原是匈奴的一支,元狩二年,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俘虏了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等人。浑邪王和休屠王谋划投降汉朝,霍去病前去迎接。浑邪王杀了休屠王,将领四万余部众归顺汉朝。缑王也和浑邪王一起降汉,之后又跟随浞野侯进攻匈奴时被俘虏。虞常本是汉人,后跟随卫律投降匈奴。缑王与卫律手下的将士暗中商议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适逢苏武、张胜前来出使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与张胜有故交。虞常便私下拜访张胜,说:“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虞常想用计谋射杀投降匈奴的卫律,以此使留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赏赐。张胜便允诺了虞常,并且送给他厚礼。

一个多月以后,且鞮侯单于出去打猎,阏氏和单于的子弟留在了王庭内。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起事,劫持阏氏。其中有一人趁夜逃走,向阏氏告发虞常等人。单于的子弟带兵与虞常等人交战,缑王战死,虞常也被活捉。

单于让卫律去处理这件事。张胜知道后,害怕虞常将其揭发,就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意思就是:事已至此,必定会连累到你我。等到受侮辱才死,就更对不起国家了。说罢,苏武就要拔剑自刎,张胜和常惠一起拦住了他。经过卫律的审问,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得知汉朝使者也参与此事之后勃然大怒,召集匈奴大臣们商议,意欲诛杀汉朝使者。左伊秩訾即左贤王说:“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建议单于将汉朝使节全部招降。单于便命令卫律前去说服苏武投降匈奴。苏武拒绝了卫律。他对常惠等人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完便拔出腰间的佩刀自杀。卫律大惊,急忙抱住了苏武,并派人快马加鞭请来巫医。巫医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点燃了温火,将苏武面朝下放在坑上,轻轻拍打苏武的背,让瘀血散去。所幸苏武伤不致命,过了半天缓过气来。常惠等人痛哭着,把苏武抬到车上,回到营房里。单于得知苏武为汉自刎,赞赏他的气节,每天早晚都派人前来问候苏武的身体状况,而把张胜抓了起来。

苏武逐渐痊愈了,单于便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问虞常。单于想借此机会拉拢苏武投降。卫律当场拔剑杀了虞常,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意思是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臣子,应当是死罪,但是单于招降的人可以赦免死罪。说罢,卫律用刚刚刺死虞常的剑指向张胜,张胜当即投降。卫律又对苏武说副使有罪,你也应当连坐。苏武面不改色,说道:“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卫律又用剑指着苏武,苏武岿然不动。(www.xing528.com)

卫律见使用恐吓的手段不能够使苏武招降,便以自己投降匈奴得到荣华富贵的经历诱惑苏武,苏武仍然不作回应。卫律见苏武软硬不吃,便说:“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意思就是你若顺着我投降匈奴,你便是我的兄弟,你今天若不听从我的建议,以后再想见我,还有可能吗?

苏武听罢便大骂卫律:“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意思就是说卫律作为汉朝的臣子,忘恩负义,背叛汉朝天子,置亲人于不顾,在匈奴之地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何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定夺别人的生死,但你却没有公正地主持正义,反而用离间的伎俩,想要使汉天子与匈奴单于互斗,自己在旁边观看两国的损失。当初南越杀汉朝使者,九郡都被平定;大宛杀汉朝使者,自己的头颅却被挂在宫门外……唯独匈奴还没有因为杀害使者受到惩罚。你明知道我不会投降,你想要使汉朝与匈奴之间发起战争,那么匈奴的灾祸就将因为我而起了。

卫律意识到苏武是始终不肯妥协的,便告知了单于。这使得单于更加坚定了收服苏武的决心。单于将苏武放到地窖里面囚禁,不给他水和食物。天上下雪了,苏武就躺在地窖里,和着雪吞下毡毛,在饥寒中度过了很多天。单于又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境内贝加尔湖)边,让他去放羊,称等到公羊生了小羊,苏武才能回去。

苏武来到北海边,配给的粮食却还没有到。无奈之下,苏武只得去挖野鼠洞里储存的野果来吃。他每天手扶汉朝的符节牧羊,晚上睡觉也带在身边,时间长了,符节上的牦牛毛都掉光了。苏武就这样在气候恶劣寒冷的无人区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五六年之后,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猎,见到了苏武。苏武已经学会了自己编织打猎用的网,还会自己做打猎用的弓弩。於靬王非常佩服苏武,赐给他衣服和食物。又过了三年多,於靬王再次赐给苏武牛羊牲畜、帐篷以及吃穿用度等物品。但不久后,於靬王就因病去世了,他手下的部众也都迁徙了。这一年的冬天,丁令部落的人偷走了苏武的牲畜,苏武再度陷入了困境中。

起初,李陵和苏武都在汉朝做侍中。与苏武一样,匈奴也是李陵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善骑射,礼贤下士,汉武帝认为李陵颇有李广之风。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李陵为在前线抗击匈奴的李广利将军所率大军护送粮草。心怀壮志的李陵主动请愿独当一面,仅率五千步兵直击匈奴王庭。汉武帝允诺了,派李陵率五千步兵进攻匈奴。但是,李陵孤军深入,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遭到匈奴三万骑兵的包围。李陵号令步兵排开阵营,前排拿着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命战士们击鼓进攻,鸣金收兵。在李陵的号令下,匈奴三万骑兵难挡汉军攻势,损失了数千骑兵。单于大怒,就近招来八万骑兵围歼李陵。李陵虽有胆有谋,但无奈寡不敌众,苦战数日,最终全军覆没,李陵也被匈奴俘获。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匈奴,而且又听信了李陵为匈奴练兵的谣言,就诛杀了李陵的亲人,这也致使李陵与汉王朝断绝了联系,最终投靠了匈奴。单于欣赏李陵的才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封他为右校王。李陵出征匈奴的初衷是为国效力,但匈奴一去,自己的亲人却都死在了故乡,国仇家恨在李陵的生命历程中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李陵投靠匈奴恰好发生在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身为一个降者,李陵自然无颜面见苏武。很多年过去了,苏武一直在北海边滞留,单于便派遣李陵前去探望苏武。李陵奉单于之命来到北海边,为苏武备好筵席。李陵趁机对苏武说:“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意思是说:“你是不可能再回到汉朝的了,你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尽苦难,你对汉王朝的忠心又有谁能看得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上的车辇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撞到柱子,车辕折断了,就被认为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你大哥拔剑自刎,仅赐了两百万钱就安葬了。你的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河东祭祀,在途中有一个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宦官骑上马就逃跑了。皇帝便诏令孺卿追捕宦官,孺卿追不到,害怕皇上降罪,便服毒自杀了。我到匈奴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就去世了,我一直送葬到阳陵。你的妻子年纪小,据说已经改嫁了。你的家里就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去了十多年,他们生死未卜。人生就像朝露一样短暂,你又何必苦苦折磨自己呢!我李陵当初刚刚投降匈奴的时候,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有负于汉朝,当时我的老母亲还被关在保宫,子卿你不想投降的心情不会比我更甚。现在皇上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几十位大臣没有罪却被诛灭全家,我们的安危都难以预料,子卿你还为谁守节呢?你就听我的劝说,不要再说什么了。”

李陵将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苏武兄弟亲人的遭遇一一讲给苏武听,劝他不要再无谓地固执守节。但是,苏武说:“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意思就是:苏家父子没有什么功德,全靠陛下青睐栽培,才能升官晋爵,我们兄弟三人都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我们愿意肝脑涂地为皇帝效劳。如今有了牺牲自己效忠朝廷的机会,即使面临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就像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儿子为父亲去死是没有怨言的。请你不要再这么说了。

李陵见苏武一时不可能回心转意,便不再多说。在距离长安千里之外的塞外,李陵和苏武举杯畅饮数日。临走前,李陵再三叮嘱苏武接受自己的劝说。但是苏武为汉效忠的信念不可动摇,他说:“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苏武认为自己早就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如果一定要自己归降,那么他情愿一死。李陵被苏武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乃至热泪沾襟,感叹苏武是一名义士。李陵回去后,让自己的妻子为苏武送去了几十头牛羊。后来李陵又来到北海看望苏武。告诉苏武,边界俘虏了云中郡的一个人,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着丧服,汉武帝驾崩了。苏武听了,面朝南方哭号,甚至吐出血来,早晚哭丧数月之久。

昭帝即位后,过了几年,汉与匈奴和亲。汉使请求匈奴放苏武等人归汉,匈奴称苏武已经死了。后来,汉朝使节又到了匈奴,常惠向看守他的人求情,得到机会趁夜见了汉使,将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如实告知汉使。常惠让汉使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打猎的时候射中了一只雁,大雁脚上系着一封书信,说苏武在北海边荒无人烟的地方。汉使非常高兴,就将这话转达给单于。单于听了很惊讶,环顾左右,不得已之下才说苏武确实还活着。苏武这才得以从北海回来。

苏武返回后,李陵设了筵席款待苏武,对苏武说:“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意思是说,如今苏武回来,在匈奴留下了美誉,对汉室立下功劳,史书上所记载的、画卷上所画的英雄人物,又有谁能比得上你呢!我李陵虽然胆怯,但假如汉朝能够赦免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亲,令我在奇耻大辱之下实现如同曹柯之盟(鲁国在和齐国的战争中失败,鲁国请求割地签订盟约,齐桓公答应了。在两国君主签约的时候,曹沫拔出匕首劫持齐桓公,让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国的土地,齐桓公被迫答应。)那样的志愿,这是我之前一直念念不忘的。可是汉室杀了我全家,我还顾虑什么呢?罢了,让子卿了解我的心意吧。你我已是异国之人,今日一别,如同永诀!

这是李陵和苏武的最后一次相见。说罢,李陵载歌载舞,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二人拜别后,单于召集了苏武的部下,除了去世和招降的,剩下九人与苏武一同归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的春天,滞留在匈奴十九年之后,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当初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正值壮年,回来的时候头发胡子已经全白了。昭帝诏令苏武前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让苏武任职典属国。至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苏武以八十多岁的高龄病逝于长安。

在西汉时期,张骞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汉与匈奴之间开始了使者往来,丝绸之路自此诞生。但是,由于当时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力量还不对等,西汉的兵力不足以抗衡匈奴,所以西汉与匈奴还处在不完全平衡的状态下。随着局势的变动,时常会出现双方的使节被扣留的情况,丝绸之路也时常被阻断。如同苏武、李陵这样被滞留在匈奴的人还有很多。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经济交流和文化交融的道路,也是一条考验个人意志的道路。很多人曾经在这条道路上遇到了人生的转折或变故,他们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和贡献。

知识链接 扩展阅读

李陵碑

李陵在西汉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写李陵及苏武的故事:“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以此为李陵一生写下了悲怆的注解。

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是以北宋时期杨业抗辽为基础创作的演义小说。书中主人公杨业在被契丹围困时,头触李陵碑而死。小说以此来表达杨业宁死不屈,不愿学李陵投降匈奴。这一故事后来亦成为戏曲剧目,在民间广为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