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际性原则
实际性原则要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职工体育工作,即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要灵活机动,不拘泥于传统做法,不囿于条条框框。项目正规或非正规均可,场地不一定非要求合乎规格不可,规则也可随参加者水平高低进行适当修改。因人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年龄、职业及其习惯、爱好,开展与其相适应的活动;因时制宜,是指在体育活动的时间上的灵活性,早饭前、晚饭后和节假日的时间都可充分安排利用;因地制宜,是指除利用正规场地外,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空地和就近的自然地理条件来开展活动。
(二)业余自愿性原则
我国职工体育的原有的运行方式基本上是按劳取酬,体育组织多依托企业行政系统的力量进行组织和控制。现在由于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使企业依靠行政手段组织体育活动的效用大为减弱。因此,职工体育活动应坚持在业余开展,而不与生产争时间、争人员。要提高职工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启发其对体育的兴趣和自觉的行动,应力戒强迫命令和硬性组织,否则易引起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三)小型化原则
由于职工体育活动的业余化和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以前那种集中的、较大型的活动,越来越难以组织。由此出现的职工体育小型、分散、经常化的趋势,令许多职工群众自发的活动形式大量涌现。职工日常的体育活动规模不宜过大,小型则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都简单省事得多,且应遵循就近就便的原则。形式和内容上力求多样化,主要是为了适应群众的不同兴趣和爱好,以便更广泛地调动职工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四)基层性原则
近年来,企、事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就使企、事业中的基层单位扩大了自主权。诸如开展体育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资金、人员组织调动、场地的修扩安排,基层单位都有权决定,这就大大方便了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职工体育活动重点放在基层的优越性,最主要的是可以解决与生产的矛盾问题,这可使职工体育真正做到服从生产,服务于生产,也有利于更多的职工参与体育活动。这是由于基层领导层次少,领导与群众关系更直接、密切,信息容易沟通,工作简便。侧重基层可使企业上层的工会、体协摆脱掉不少烦琐的行政事务工作,有时间多做宏观调控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及在业务上对基层的帮助、指导工作。
(五)社会化原则
体育社会化是指打破以往体育由体委集中办的体制,变为国家办、社会办、集体办、个人办共存,以社会办为主的体制。职工体育既要发挥国家、群众团体的作用,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要,发动职工自觉、自愿地参加体育活动。职工体育社会化,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的作用,形成社会关心体育、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