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学校体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权限划分、管理制度等的总称。建立与健全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保证政令畅通、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为学校教育提供组织保证的重要措施。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系可分为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体育组织、学校体育组织三个方面。
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设置
(一)政府行政部门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国家教育部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负责领导、监督、检查学校体育工作。其具体职责是,制定学校体育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督促检查贯彻落实情况;审批和颁布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制定学校体育人员编制、经费比例;培训体育师资、卫生人员;领导和组织全国学生运动会,组织参加世界性学生体育竞赛;指导学校体育教育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的业务工作;组织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研究,开展国际性体育学术交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设有相应的体育管理机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部门设有体育卫生处,市、地、县教育行政部门设有体卫科、股,乡(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配有体育专职干部。
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大学、师范大学(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师范专科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科研所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机构。它们担负着培养和培训体育教师及体育管理人员,编写学校体育教材及有关专著,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任务。
2.国家有关局、部、委及各级地方局、委主管学校体育管理的部门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设有专门的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协同领导和组织全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委也设有专门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各级地方体育局、局委也相应设有学校体育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学校体育工作。
(二)社会体育组织
我国学校体育的社会组织是由学术研究团体和学生体育团体构成。学校体育社会学术团体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前者属于教育部门的社会团体组织,后者属于体育部门的社会团体组织。各省、市、自治区,地、市、县教育部门或体育部门一般也都设有相应的学校体育的研究组织。它们负责开展学校体育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有关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的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普及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向教育、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咨询材料及合理化建议,举办各种培训班及学习班,组织出版和推广有关学校体育书刊及科学研究成果,开展学校体育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
学生体育团体有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全国各地也相应地建立了大学生体育协会和中学生体育协会,其基层组织是大、中、小学的学生体育协会或学生体育俱乐部。学生体育团体的任务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选拔有条件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及优秀体育人才,组织全国性大、中学生体育竞赛,进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评估及培训各级各类学校负责训练的体育教师;承接世界大学生、中学生体育协会有关比赛任务,参加世界性学生体育比赛和体育交流等。
此外,我国各社会团体(工会、共青团、妇联、青联、学联等)和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所属各单项运动协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均设有对体育教育进行指导、研究和协助管理学校体育工作的机构或组织。这些团体在全国也都有相应的机构,它们接受上级领导,在全国和各地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学校体育组织
1.学校体育管理的领导系统
(1)校长或副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负责。其具体职责是:提出学校体育工作的总目标,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加强对体育教学部门和体育教师的领导;经常深入实际,检查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根据学校的规模与结构,配备相应的体育教师;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加强体育宣传,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动员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健康;对学校的体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充分依靠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协同一致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2)体育教学部门或教务处(教导处)。其具体职责是:在校长授权下,管理全校体育工作;配备体育教师;推荐体育教研室主任,提交校长任命;安排全校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督促检查日常体育工作,研究教改措施;安排体育教师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体格检查;审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3)财务处、后勤处(总务处)。其具体职责是:合理安排体育经费,购置必要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负责场地建设和维护、设备维修;教育后勤人员支持体育工作,做到服务育人。
2.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实施系统
体育教学部门具体负责全校的体育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党的教育与体育方针和上级部门的体育工作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以及学校方面的具体情况,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提交校领导审批;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
(2)组织好教学部、教研室(组)的政治、业务学习,认真开展教研活动,督促教师认真备课,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和进修工作;积极组织教师从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热情关心他们,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认真组织和领导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4)组织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校内外各项体育竞赛活动。(www.xing528.com)
(5)重视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并协同学校医护部门定期开展对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的测定工作,建立学生健康卡片,不断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6)协助财务处、后勤处(总务处)部门做好场地器材的修建、选购、维修和保管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发动师生自己动手自制体育器材。
(7)做好体育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培养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情况。因此,明确体育教师的职责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国家的教育、体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体育工作,掌握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圆满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
(2)根据上级对体育工作的有关指示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
(3)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制订好各种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4)认真备课,努力上好体育课。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及科研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组织好早操、课间操和班级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搞好运动队训练工作和校内外各项体育竞赛工作。
(5)协同学校医护部门定期检查学生的身体,不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身体机能、素质的测定工作,建立学生健康卡片。
(6)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场地、器材的修建、选购、维修和保管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带动并引导学生自制体育器材。
(7)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注意培养体育骨干。
(8)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9)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定期向领导汇报情况,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领导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直接责任。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三育”同步抓,把班级体育工作列入班级教学工作,组织班干部带领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严格考勤。
(2)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特点、发育情况等)和学生在集体锻炼时的表现,成为横向和纵向联系的桥梁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3)利用体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的班风。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好表率。协同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学生体育活动组织
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体协(体育俱乐部)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活动组织。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得是否活跃,与学生组织对体育工作的参加、管理有直接关系。其主要职责和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学校及体育教师的有关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运动训练活动。
(2)积极做好学校体育的宣传工作。
(3)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积极开展班级之间的体育竞赛,并热情为同学服务。
(4)选拔学生组织中的体育优秀人才,担任体育干部,积极参加学生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发挥团、队组织的骨干作用和模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