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元化先生在储能中学的贡献及影响

王元化先生在储能中学的贡献及影响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步乃1941年,20岁的湖北青年共产党员王元化化名王少华来上海私立储能中学任语文教员。[附录]华东师大中文系王元化教授纪念室负责老师:察王元化老师青年、中年时代的回忆文章甚少,王先生在储能中学任教也只有姚芳藻学长在文中提到,惜不详,她与王先生同在《联合晚报》工作的情况则根本未提及。王先生在储能中学初高中学生中影响甚大,我只读了初一学期就辍学了,所知不多。楼适夷致王元化信已发表。

王元化先生在储能中学的贡献及影响

吴步乃

1941年,20岁的湖北青年共产党员王元化化名王少华来上海私立储能中学任语文教员。

储能中学在牛庄路××弄内,原名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该校是为宁波及浙东籍学生服务的,由冯宾符(原名冯仲足)任教务主任。沦陷时期成名的女作家苏青(原名冯和仪)曾在效实任教,1941年“孤岛”时期结束,始改用本名。有文章提到该校负责人劝退了苏青,说:“你是大少奶奶,何必来此争饭碗呢?”冯和仪遂成为苏青,以写作维生,后出版《结婚十年》一举成名。

王元化先生来此校任职,可能由上海中共地下党(冯定)派遣,有文章提到冯定对王元化说:“冯宾符(冯定的堂弟)还不是党员,要多帮助他。”据以上资料分析,储能中学的使命是作为左翼的文化基地,安排滞沪的左翼作家以及中共人员生活的谋生之所,掩护了楼适夷、周建人、胡仲持、汪刃锋、戴震权(化名戴雨辰)、王元化及娄立斋等同志。

效实、储能均取于严复所译著的《天演论》,可见办学者浙东耆宿的用心。“……始以易简,伏变化之机,命之曰储能。后渐繁殊,极变化之致,命之曰效实。储能也、效实也,合而言之天演也……”[1]对这两个名词的创立,严复在自序中也曾提到:“储能效实诸名皆由我始。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我罪我知,是存明哲。”[2]效实、储能的校题词是叶绍钧先生所作,更赋予了救国时代的期望。

储能中学的房舍是由牛庄路上向南的一所大宅改造的。大宅有两进,天井前半部已成为清凉寺。校门在弄堂内向西开门,为天井后的主楼,凡三层,身后便临芝罘路,课间即可听到寺中传来的罄声梵呗和街上传来的有轨电车的“轧轧”声,也可见落后迷信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形象,发人深思。

此地也邻近西藏路桥和浙江路桥及苏州河对岸的四行仓库,多年前的孤军奋战,至今记忆犹新。

储能中学的学生大都是旅沪浙东籍人士的子弟,多数人与故乡保持联系,有的则是经历过战乱和艰苦生活、懂得世态炎凉的家庭有变故的青少年,只比王先生小十岁,甚至五六岁。

初中一年级新学年开始,第一堂语文课发讲义,不用固定课本,这就很新鲜。王先生选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故乡》,很切合这群十一二岁的浙东子弟。多么熟悉的夜航船、豆腐西施、闰土、别乡远行……大家一下都被吸引了。尤其是王先生朗读课文,他一边在学生书桌行间踱步,一边用纯正的北京语音读课文,这氛围充满诗意。王先生身形高大,眼神专注,显得诚恳、耐心,衣着朴素、优雅,板书漂亮。学生都很崇拜这位人品高尚的青年老师。王先生还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家庭从小康到没落,父亲的病,求学和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使学生都成了鲁迅先生的崇拜者。这反映在下面三点上,一是购买鲁迅先生的著作自学,学绘画、木刻。二是周建人先生来校的那天,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我们一年级在楼下,挤在窗前行注目礼。三是寻找内山书店和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先生墓地去祭扫、宣誓。储能中学有许多学生以身许国都是效法鲁迅先生,这都是王先生这位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结果。

王先生还选读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循序渐进地讲读了《藤野先生》《秋夜》。听说对高中同学则开讲《阿Q正传》,初高有别、接受程度有别,是正确的。初中同学还选读了杜甫的诗和白居易的《卖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水浒·智取生辰纲》等针砭现实的古代文学作品。在讲解《智取生辰纲》时,引用了金圣叹评论《水浒》的见解,问为什么《水浒》开篇从高俅写起?金圣叹指出是因为乱自上生,即反动政府激起民众反对,等于说“造反有理”,君无道,弑之可也。这样的发挥是十分有力的。除了上述文章,王先生还选读了《黄冈竹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琵琶行》《陋室铭》《祭十二郎文》《兰亭集序》《五柳先生传》等文章。

我由于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就辍学去作学徒,以后的教学情况就不明了,但我还常到古拔路古柏公寓王先生家去——这只是一个无助少年的信任、亲昵心理所致,白白占用了王先生和王先生母亲的许多宝贵时间,甚觉疚愧。

王先生很关心我哥哥的病,曾到他所住的祁齐路上海医院探视,并给他写了三封长信,这三封信在“反胡风运动收缴王先生书信时,没有交出。我哥哥吴步鼎也是储能初中一年级学生,因肺结核辍学,早夭。三信现存上海档案馆。

回想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生,正是由于王先生的引导,树立起鲁迅先生这一典型,才成为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国家的人,永远不忘他的启蒙恩惠。特供此上回忆供作参考。

[附录]

华东师大中文系王元化教授纪念室负责老师:

察王元化老师青年、中年时代的回忆文章甚少,王先生在储能中学任教也只有姚芳藻学长在文中提到,惜不详,她与王先生同在《联合晚报》工作的情况则根本未提及。

王先生在储能中学初高中学生中影响甚大,我只读了初一学期就辍学了,所知不多。比方听说王先生还组织同学演高尔基的《夜店》,当了自己的大衣等。如果把这些历史细节收集起来就可见一完人了。(www.xing528.com)

王老师青年时也很风趣,记得他说如果分得清“天上格日头、嘴巴里厢格舌头、地廊厦下格石头”,上海话就会说了。

沦陷时期,王先生家同样也很清苦,王先生的姐姐设法做点小生意增加收入,曾叫我去为儿童草帽上用油漆画小鸭小鸡等装饰画(我没画好)。

王先生曾要我放大画一张罗曼·罗兰的像(我也没画好)。

王先生在家里和对我们兄弟说武汉家乡话。

王先生未平反前我去看望他,谈起我在北京见到吕荧先生的事(在一个大四合院里一个人洗衣被等),王先生说他在上海马路上也见到了吕荧,吕荧说我不要再见到你们,落荒而逃,说时有苍凉之感。

1955年“反胡风”时我已经在北京工作,也被抄家。1960年我回上海去看他,那时已粮食困难,分食了一块巧克力。在我们学生心目中一直视他为革命人生引路人,对“反胡风”运动不解和不满。

抗战胜利后有一次去古柏公寓王先生家,一屋子人正在开会,我不懂规矩也坐在那里,大家都冷场了,我才知趣走了。王先生知道我不是坏小孩,没有责怪我。

楼适夷致王元化信已发表。

但王元化致楼适夷信未见发表。

吴步乃

2020.8.31

吴步乃(1930— )曾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为美术工作者。曾任《美术》副总编辑。

【注释】

[1]严复:《天演论》,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3页。

[2]同上,第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