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王元化:传统资源中的个人权利思想

论王元化:传统资源中的个人权利思想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但是,在2005年写的《传统资源》一文里,他明显修订了前说:我过去认为,中国的传统里边关于个人权利的思想资源很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整体的个人观念,也重要。关键是从他的极端个人主义出来定是非。他其实对“个人”有较复杂的分疏。一方面他认为儒家所主张的个人尊严与独立具有抵抗专制、超越流俗、开发自主价值的作用,所以他一直对于这个意义上的个人价值守护甚严。“躬自厚而薄责人。”

论王元化:传统资源中的个人权利思想

先生20世纪80年代发表《简论尚同》,强调中国儒家传统中有一种牺牲个人、趋向社会同一性的思想,并明确反对这一观念:“用群体来抹煞构成群体的个体,那只是抽象的群体,这种抽象的群体和抽象的理念没有什么两样。否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不仅是和否定人性联在一起,也是和否定个人、否定自我联在一起的。”[21]1986年先生发表《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说:

我国文化传统观念侧重于共性对个性的规范和制约,而忽视个性,以社会道德来排斥自我,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思想模式和伦理道德规范,从而使个体失去了它的主体性。这与我们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很有关系。但是,真正活的创造力是存在于组成群体的个体之中。没有个体的主体性就没有创造力。片面强调共性制约个性,以至压抑个性取消个性,就会摧残创造力。我在前面提到过的戴震,他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就在于他处在当时理学盛行时代反对了压制个性的“遏欲之害”,主张使人“各得其情,各遂其欲”。[22]

在1993年撰写的《杜亚泉与中西文化论战》中,写道:

在个性、人权等等问题上,中西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分歧。西方重个人、张个性,故这方面十分发达,但在中国传统中则很难寻觅这方面的资源。[23]

到了90年代末,他仍然说:

长期以来,我国儒家传统轻视个性,这是一些遵从儒学传统的人(如杜亚泉、梁漱溟等)也承认的。自我意识从长期酣睡中醒来,开始萌发于清代中叶。当时可以龚自珍的诗文、曹雪芹小说邓石如书法郑板桥的绘画、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惠栋的《易微言》等为代表。[24]

但是,在2005年写的《传统资源》一文里,他明显修订了前说:(www.xing528.com)

我过去认为,中国的传统里边关于个人权利的思想资源很少。现在看这个问题,这个大前提是对的,说法也是对的。中国少谈到个人,权利理论方面,确实不如西方的多。西方作为一个个人主义的发展得很丰富的文化,对照之下,中国是不够的。但是并不是绝对没有。比如我曾经多次讲过的独立人格、思想、自我尊严的思想、民贵君轻的思想,等等,有很深厚的传统,都是看重自我,很个人取向的。中国士大夫文化可以有一个批判意识,反抗精神。孟子就提出威武不能屈;中国现代的陈寅恪,都公认他最有风骨。他的资源哪里来,还不主要是儒家么?儒家哪里只是心性之学呢。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整体的个人观念,也重要。我们就仍以儒家为例吧。儒家看个人,不是着重放在个人的本身的发展解放,而是把人与人的相处放在一个关系的网络去理解。我觉得可以纠正个人主义偏执于极端的发展,那是从一种所谓希腊的目的论的观念而来的结果。自主是现代启蒙的基本价值。但仍需要分疏。如果它强调只有个人是一个独断的价值源头,只自己根据自己、自己决定自己,反对有任何别人的批评和别的价值来源,这就有问题。每一种的价值观念都成为一个分裂而自足的世界。发展到极端的时候,没有一个价值观能干涉我的价值观。是魔鬼、是神灵,都是有他个人自己的事。我可以决定我选择做奴隶的自由。这在美国有。具体的表现就是麦克维尔(俄克荷拉马州爆炸案的主犯)。关键是从他的极端个人主义出来定是非。个人近乎等于上帝的一副样子。他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他认为错的就是错,那么多人死了,到他自己判刑,到了自己最后的时刻,他还是认为没有道歉的必要。他认为他的选择完全是对的。他是英雄,庸众只是他的炮灰而已。……[25]

先生说到“英雄”与“炮灰”的时候,他所反对的极端个人主义,其实是针对那种凌驾于百姓生灵之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尼采超人和原子式的现代个人。他其实对“个人”有较复杂的分疏。一方面他认为儒家(尤其是孟子)所主张的个人尊严与独立具有抵抗专制、超越流俗、开发自主价值的作用,所以他一直对于这个意义上的个人价值守护甚严。但另一方面他又对那种绝对个人主义的极端思想,以及非理性的个人英雄主义,十分排斥,而且认为这来自现代性的负面传统。这时儒家的非个人的社会伦常性就十分具有一种对治的作用。所以他一方面赞同《白虎通》的伦常思想,认为具有人类普遍意义,但另一方面又批评其反对尊重自我:

(《白虎通》认为)仁用以对人。“以仁治人。”“以仁安人。”“仁者爱人,不在爱我。”义用以对己。“以义治我。”“以义正我。”“义在正我,不在正人。”同儒家“求诸己,而不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人。”但其分殊仁与义之异,与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说相悖。反对爱我,流于反对尊重自我。[26]

或许这里更应引的是孔子“我欲仁仁斯至矣”。孟子以后,修己与治人分开,仁发展而成仁政,发展而为政治论述而非道德论述。而在先生的前理解里,不尊重自我,是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一大传统。然而,过于强调自我意志,尤其是有权者与有思想影响力者,也会带来可怕的人性灾难。可见,先生对儒家思想的分疏,是他复杂的现代经验的一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