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元化:思辨体系中纯净明澈的美

王元化:思辨体系中纯净明澈的美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黑格尔》把黑格尔哲学整体上比喻为“像一杯不羼杂质的清水一样纯净明澈”[7]。显然,《读黑格尔》“纯净明澈”的审美感受首先是缘于黑格尔《小逻辑》由纯粹抽象概念构成的思辨体系的特质。虽然中国古代罕有黑格尔式的纯思辨理论,但是以“清”来评价理论作品某种风格之美却是早有先例。这个先例表明,非感性形象的理论作品,也完全有可能蕴涵某种“清”的审美因素;非感性形象的理论与审美感受绝非无缘。

王元化:思辨体系中纯净明澈的美

《读黑格尔》把黑格尔哲学整体上比喻为“像一杯不羼杂质的清水一样纯净明澈”[7]。“一杯清水”是感性形象,“纯净明澈”更是审美意象,这个比喻显然包含了审美感受和鉴赏愉悦。该比喻直接指涉的是《小逻辑》理论风格,而《小逻辑》是黑格尔著作中最缺乏感性形象、最具思辨性的著作。那么,它为什么能够唤起“像一杯不羼杂质的清水一样纯净明澈”的审美感受呢?

《读黑格尔》摘录了《小逻辑》关于“反思”概念的解释。“反思”是对思想的思想。在黑格尔看来,通常所谓“思想”一般并不拒绝感性材料,例如“这片叶子是绿色的”,这个判断明显包含感性材料(“叶子”与“绿色”),而“反思”则是“将思想本身的单纯不杂作为思考对象”[8]。这个界定表明,黑格尔所谓“单纯不杂”即完全剥离感性材料,其所谓“反思”即完全剥离感性材料的纯粹抽象的思考。这种纯粹抽象思考(即思辨)正是《小逻辑》显著特色所在。

《小逻辑》是黑格尔整个理论体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进程的起点,该书内容完全由纯抽象的理论范畴构成。《小逻辑》基本框架是循序出现的“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大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各包含三个次级范畴,而每一个次级范畴复又包含三个更次级的范畴。例如“存在论”包含“质”“量”“尺度”三个次级范畴,其中“量”的范畴又是通过“纯量”“定量”“程度”三个更次级的范畴而展开。[9]仅此可见一斑,《读黑格尔》之所以比喻黑格尔哲学“像一杯不羼杂质的清水一样纯净明澈”,首先是基于《小逻辑》所有范畴都具有这种完全剥离感性材料的抽象性,这种高度的抽象性把日常语言中通常会携带的感性材料完全过滤掉了。《小逻辑》用“纯粹理念”“纯粹抽象的东西”之类词语说明其不杂感性材料的特质[10],而《读黑格尔》以“不羼杂质”指谓《小逻辑》的思辨特色。显然,《读黑格尔》“纯净明澈”的审美感受首先是缘于黑格尔《小逻辑》由纯粹抽象概念构成的思辨体系的特质。(www.xing528.com)

中国古典文论有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11],其中包含着对“清”之文章风格的推崇;中国古典诗论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12]的比喻,其中“清水”指谓一种较高的诗歌意境。据此,《读黑格尔》以“清水”比喻黑格尔著作之风格,至少就这个比喻本身的用语而言,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有承传依据的。曹丕所谓“清浊有体”的“文”,并非专门指谓描述艺术形象的文学性作品,也包括理论思考的文章(其《典论·论文》所论是文章之美)。虽然中国古代罕有黑格尔式的纯思辨理论,但是以“清”(这个汉字的会意构造本身意味着纯净明澈之水)来评价理论作品某种风格之美却是早有先例。这个先例表明,非感性形象的理论作品,也完全有可能蕴涵某种“清”的审美因素;非感性形象的理论与审美感受绝非无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