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源上看,我国古代汉语中没有“人格”这个词,只有“人性”“人品”“品格”等词。中文中的“人格”这个术语是从日文引入的,而日文中的“人格”一词则来自对英文“personality”一词的意译。英语中的“personality”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本意是指面具。所谓面具,原指古希腊时期的演员为扮演角色而戴上的面具,现在普遍指演戏时应剧情的需要所画的脸谱,它表现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的印象特点或公开的自我;二是指个人蕴藏于内部而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随着西方古代语言学的发展,“人格”这一具体的专指面具的词被加以扩展和引申,以至于渐渐演变成一个抽象而又多义的名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生理、心理、宗教、社会、伦理、法律和美学等不同领域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即使在心理学中,“人格”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人格心理学家有多少种理论就可能有多少种定义。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综述前人关于人格的研究成果时,列出50 个定义。这里所说的人格,是相对于认知、情绪、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亦称个性,它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指一个人在一生发展的漫长历程中,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和。这些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其中,气质、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心理学的描述,人格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性,但在一个现实的个人身上是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格的整体性表现在人格内在统一性上,一个失去了人格内在统一性的人,他的行为就会经常由几种相互抵触的动机支配,或者思想和行动相互抵触,导致心理冲突,导致人格分裂,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2.人格的稳定性(www.xing528.com)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例如,一个外倾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际,喜欢交朋友,在校外活动中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而且不仅在中学时如此,在大学时也是如此。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
3.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独特的人格。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自己的特点。
4.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受个体的生物性的制约。人格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方向和方式,影响着某些人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