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血管系统受累病例-中国风湿病图谱的红斑狼疮分册

心血管系统受累病例-中国风湿病图谱的红斑狼疮分册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羟氯喹等治疗,关节肿痛显著好转,体温正常。出院后继续服用甲泼尼龙,1个月后逐渐减量,继续服用羟氯喹、雷公藤、拜阿司匹林。2012年12月25日,出院后9个月门诊复诊,未诉不适。患者病情稳定,心脏彩超检查明显改善,甲泼尼龙减量,余治疗不变。患者无基础瓣膜病病史,无吸毒史,故无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PCT无明显升高,多次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均不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血管系统受累病例-中国风湿病图谱的红斑狼疮分册

【病例7-1】SLE并发Libman-sacks心内膜炎

患者,男,41岁,1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肿痛,对称性累及膝、肘、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踝关节,有肩、髋、颞颌、胸锁关节疼痛,伴有发热,门诊收入院。自患病来体重下降5~10 kg。

辅助检查:ANA(+),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6次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多部位、双瓶/次)。胸片检查无异常。双手X线片检查显示:多个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腹部彩超检查显示:胆囊壁增厚;肝脏、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彩超显示:双腋窝查见多个淋巴结回声,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可见,其内血流信号稍丰富,部分淋巴结间可见相互融合,右侧较大者约4.2 cm×0.9 cm,左侧较大者约2.8 cm×1.0 cm。心脏彩超检查(2013年2月6日)显示: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微量心包积液(图7-1)。

图7-1 心脏彩超影像(一)

食管超声心动图(图7-2)显示:二尖瓣前后叶增厚,瓣尖左房面可探及多个点状及条索状稍强回声附着(箭头所示),最大者约5.5 mm,随瓣叶活动而甩动。主动脉瓣未探及确切异常回声附着。结论:二尖瓣赘生物形成。

图7-2 食管超声心动图

诊治分析:患者发热、关节炎、淋巴结肿大、包括抗dsDNA抗体在内的多个自身抗体阳性,补体降低,符合SLE。反复血培养阴性,无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瓣膜赘生物的影像学特点综合分析考虑Libmansacks心内膜炎可能性大,支持点如下:①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提示赘生物较小,最大3 mm,食管超声检查最大5.5 mm,回声偏强,活动度小,且以二尖瓣为主,二尖瓣增厚明显均符合无菌性赘生物特点,而细菌性赘生物则一般偏大,活动度大,多出现在主动脉瓣。②患者无基础瓣膜病病史,无吸毒史,故无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PCT无明显升高,多次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均不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羟氯喹等治疗,关节肿痛显著好转,体温正常。

1个月后患者自行停药,停药10余天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再次发热,查体心前区扪及心包摩擦音,心脏彩超(2012年3月14日)检查显示(图7-3):二尖瓣赘生物(左图箭头)形成伴轻度关闭不全。大量心包积液(白色“+”),脏层心包增厚(右图“*”)。

图7-3 心脏彩超影像(二)

2012年3月14日胸腹部CT扫描显示(图7-4):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右图“*”);右肺中叶、左肺舌叶、双肺下叶可见淡斑影及斑片影;心包大量积液(右图“+”)。

图7-4 胸腹部CT影像

予抗感染体温下降不明显,加用甲泼尼龙抗炎及免疫抑制剂。后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缓解,肺部湿啰音消失,心包摩擦音消失,2012年3月20日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图7-5):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伴轻度关闭不全。少中量心包积液(右图“*”),脏层心包不均匀增厚(左图箭头)。(www.xing528.com)

图7-5 心脏彩超影像(三)

图7-6 心脏彩超影像(四)

2013年3月31日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图7-6):二尖瓣回声增强、增厚,前叶瓣尖可探及多个点状及条索状稍强回声附着,最大者约4 mm;心包内未见液性暗区及其他异常回声;多普勒及CDFI显示:收缩期二尖瓣可探及返流Ⅱ级,收缩期三尖瓣可探及微量反流;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伴轻度关闭不全。

2012年3月29日肺部CT扫描显示(图7-7):双肺纹理增多,见少许纤维条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右图“*”)。

图7-7 肺部CT影像

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甲泼尼龙,1个月后逐渐减量,继续服用羟氯喹、雷公藤、拜阿司匹林。2012年6月29日,出院后3个月门诊复诊,未诉不适,心脏彩超检查(图7-8)提示二尖瓣赘生物形成伴轻度关闭不全(右图箭头)。

图7-8 心脏彩超影像(五)

2012年8月29日,出院后6个月门诊复诊,心脏彩超检查显示:二尖瓣前叶疣状赘生物形成,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激素已减为甲泼尼龙维持,继续予羟氯喹、雷公藤等治疗。2012年12月25日,出院后9个月门诊复诊,未诉不适。复查心脏彩超检查显示:二尖瓣前叶增厚、回声增强伴赘生物形成,余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病情稳定,心脏彩超检查明显改善,甲泼尼龙减量,余治疗不变。

总结:患者心脏彩超检查提示赘生物较小,最大3 mm,食管超声检查最大5.5 mm,回声偏强,活动度小,且以二尖瓣为主,二尖瓣增厚明显均符合无菌性赘生物特点,而细菌性赘生物则一般偏大,活动度大,多出现在主动脉瓣。患者无基础瓣膜病病史,无吸毒史,故无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PCT无明显升高,多次血培养均无细菌生长均不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考虑Libman-sacks心内膜炎可能性大。结合随访资料,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通过抗炎及调节免疫治疗,患者瓣膜赘生物缩小且瓣膜情况改善,再次验证瓣膜病变为Libman-sacks心内膜炎,而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注:患者在高原地区居住,故血红蛋白一直偏高)。

病例提供者:陈栖栖(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