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探究

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探究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溶栓药物有2004年批准应用的rt-PA。rt-PA 0. 9毫克,先推注10%,以1分钟推完,其余90%则连续静脉滴入,约1小时滴完。如无rt-PA,可用尿激酶100万U~150万U溶于100~20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静脉内连续滴注,于半小时左右滴完。然后动脉插管,找准靶点,导管末端紧靠血栓,注入rt-PA 25毫克,让药液弥散于血栓内,然后再由静脉滴入5~10毫克rt-PA。动、静脉联合治疗的rt-PA总量最大为40毫克。

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探究

目前,我国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病例。这当中多数是缺血性卒中,即血栓脑梗死。他们中若能早期发现,牢牢掌握时间窗进行针锋相对的溶栓,那么将会大大减少死亡和病残率。

当前的溶栓可分:

1.静脉给药溶栓。即通过皮静脉血栓溶解治疗。其溶栓药物有2004年批准应用的r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0. 9毫克(最大剂量为90毫克),先推注10%,以1分钟推完,其余90%则连续静脉滴入,约1小时滴完。如无rt-PA,可用尿激酶100万U~150万U溶于100~20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静脉内连续滴注,于半小时左右滴完。

静脉溶栓的优点在于简便、快捷、安全,可早期短时内实施,条件要求低,因而较广泛地开展于基层。缺点是溶栓药物真正到达靶点,能起及时溶栓的药量毕竟不多,故较难实现快速溶栓的目的,但可作为动脉溶栓的“先行者”。

2.经皮静脉窦血栓接触性溶栓术。此法多用于脑内静脉窦内的血栓形成。当确诊为窦内血栓时,可施微导管导丝经颈静脉、窦汇而抵达上矢状窦等靶点,然后准确将微导管置入血栓内或血栓远端,让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提高了药物的浓度,加速了溶栓速度。此法适用于脑内静脉窦的血栓。至于较小静脉的病变,则宜慎重使用,以免管壁穿破发生出血。(www.xing528.com)

3.动脉+静脉联合溶栓或动脉单独给药。即分两步骤先后进行。先行静脉滴入rt-PA 5~10毫克。然后动脉插管,找准靶点,导管末端紧靠血栓,注入rt-PA 25毫克,让药液弥散于血栓内,然后再由静脉滴入5~10毫克rt-PA。动、静脉联合治疗的rt-PA总量最大为40毫克。

动、静脉联合溶栓的优点是取长补短,充分利用了溶栓的黄金时段,实现了直观、透明、药量小、效果好、再通率高的目标。只是动脉导管血管内溶栓要求较高,要有硬件设备和技术力量,才能得心应手。在实施此法之时,必须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实施个体化处理,加强观察,关注其出血先兆。

4.颅内支架治疗。即由栓子引起的血管闭塞和管腔狭窄,试图通过介入治疗安放支架使管腔疏通,增强血流,促进功能的恢复。但由于颅内血管为终端结构,且多为迂回曲折,故真正成功者不多。至于血管内机械碎栓,更应谨慎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