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症,是一类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蜕变、丢失。即在中脑部的黑质部位的细胞群体,往往变成白色或浅灰色。而正常时此区的细胞则是呈黑色或灰黑色的,故名曰“黑质”。正常的黑质,含有丰富的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它是一种最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具有调控情绪,促进情欲和调控人体运动、平衡等功能。一旦黑质变性,多巴胺分泌严重减少或缺失,那么,人体对运动的控制能力也便随之下降而出现多种运动障碍,一损俱损。最终酿成了帕金森病,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运动障碍性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乃事出有因。因为这个病首先是由帕金森系统研究发现的。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世医者遂将这类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这类疾病因为帕金森的研究成果而使人们得以认识、关注;而帕金森也因这一科研成果而载入医史,让后人景仰。可谓相得益彰。
帕金森是一位英国医生,其全名是詹姆士·帕金森。长时间里,他都只是一名普通医生。直至1817年由于他发表了一篇论文,才时来运转一夜成名。当时他发表的论文内容,是对六例患有静止震颤(手抖)、肌肉僵直而缺乏控制力、运动迟缓、步态蹒跚、运动障碍等症的病人,进行了分析讨论,揭开了此类病人朦胧的面纱,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帕金森和帕金森病不再被人陌生。 目前,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常常议论的保健话题。(www.xing528.com)
帕金森是历史的幸运儿。其实,以史实为证,帕金森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位关注这类运动障碍疾患的医生。在中国,《黄帝内经》、《中藏经》等古籍书里,就有对帕金森病症状的描述。明代医学家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中,除了论述帕金森病的病机外,还指出了该病的年龄特征:“此病壮年鲜有,而中年之后乃有之,老年尤多”。
在印度,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于当时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就记载了一种名叫kampavata的疾病,即帕金森病。同时还用一种热带豆荚类草药去治疗。经研究证明,此草药富含左旋多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