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细胞染色体端粒变短的角度,来探觅生命体的衰老程度和寿命长短的研究,已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和兴趣,被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很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何为端粒?简而言之,它就是每个真核细胞核中的组成部分之一。每个细胞都有染色体,细胞每次发生分裂时,染色体总会进行复制。每个染色体的末端便称为端粒。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间可不断复制,但每经一次复制,就会造成端粒缩短。这一缩短现象,甚至在人出生前就已经开始。有人揭示,端粒的长度约1/3是在生命的第一个20年里丧失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端粒也在不断地缩短,其缩短的幅度每10年约为9%
生命之树的“长青”,靠机体细胞的不断分裂,而细胞的分裂次数则受到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长度限制。每次分裂染色体的端粒就会短一些,短到一定程度染色体不再稳定,细胞则停止分裂而凋亡。这犹如一根蜡烛,每点燃一次都会短一些。端粒的逐渐缩短,预示着细胞的衰老。随着年岁的增长,衰老的细胞也水涨船高而越积越多,由量变到质变。旷日持久的结果是组织、器官在形态、功能上的日渐衰退,今不如昔,表现出日落西山老态龙钟的秋天落叶般景象。
这就是端粒缩短一细胞衰老一机体老化—生命体寿命终止的一串链环。(www.xing528.com)
当然,细胞的衰老不一定是机体衰老、寿命终结的唯一原因。因为我们的机体内每天都有生生死死的细胞。既有胚胎时期衰老死亡的细胞,也有新生替补的细胞,甚至有长寿细胞。
现在有不少学者都愿意把缩短的端粒和提早的夭亡联系在一起,并且有人把端粒的长度,喻为“生命长度”,以检测“你的端粒还剩多长?”在哗众取宠。其实,对于端粒长度如何影响人类的衰老和寿命,目前仍不甚了了。曾经有人报道:“对成年人端粒长度调查认为,端粒比同龄人平均值短的人,死于心脏疾病的概率要增加3. 18倍;死于传染病的风险,要比端粒长于同龄平均值的人高8.54倍。”这也只是一次的调研,一种结果而已。事实上,这两类疾病的发生有其复杂的原因。
因此尚不能以偏概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