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专业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就是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主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构建持续改进保障机制,分类培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更为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人才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按照“拓宽专业基础,整合教学资源,注重交叉融汇”的原则,统筹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完善大类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拓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国际交流项目,探索与高水平大学开展的联合培养模式,积极开设国际化课程和全英文课程。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的改革,健全校企融合、农科教结合、科教结合等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构建课程、专业、学科联动和产(科)教融合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专业定位,挖掘专业特色,彰显专业优势。以专业认证质量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准,以“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为导向,科学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系统构建通识与专业相衔接、学科与专业相联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育人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3.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坚持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价值教育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全力打造“线上、线下、线上加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金课”。加快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志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www.xing528.com)
4.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数量充足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虚拟仿真项目为重点,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综合性、智能化、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平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打造“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健全实践教学机制,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创造条件推进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形成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拓展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建实践育人基地。
5.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
坚持对标质量认证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计划地引进高水平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团队“传帮带”作用,建设一支师德良好、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身份定位和根本职责,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健全助教、教学研讨等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青年教师等定期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师德监督,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6.构建持续改进保障机制
强化培养单位办学主体意识,建立健全自查自纠质量保障机制,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根据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进行专业自我评估。积极开展专业认证,促进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构建用人单位、行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并有持续改进的相关机制,推进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